您好:欢迎您访问,山东省化肥和煤化工行业协会!

会员注册会员登录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帮助中心

碳足迹管理:图纸已绘,色彩待添

新闻分类:节能减排来源:发布日期:2025-07-14

6月25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进展报告(2025)》(下称《报告》)。总结了2024年以来我国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的进展,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的“任务书”和“施工图”明确,落地场景丰富,能力建设持续增强,全国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迎来良好开局。

“任务书”和“施工图”明确

《报告》指出,通过持续推进建设,我国碳足迹管理体系“两大基石”和“三项制度”初步建立。据了解,生态环境部联合14部门印发《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明确抓规则标准和因子数据“两大基石”,鼓励地方试点和政策创新、重点行业企业先行先试,指导建立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分级管理、信息披露“三项制度”,编绘了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的“任务书”和“施工图”。

与此同时,《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编制工作指引》和《温室气体产品碳足迹量化要求和指南》国家标准发布,为产品碳足迹标准体系建设提供指引和方向,截至2024年底,发布和研制中的产品碳足迹核算国家标准达70余项,发布细分领域产品碳足迹核算团体标准100余项;反映国内实际的电力碳足迹因子及时发布,为各行业产品碳足迹核算解决了“燃眉之急”;相关制度建设加快推进,为碳足迹工作提供保障。

此外,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的制修订优先聚焦基础能源、原材料、“新三样”。乙烯、石灰、工业硅、锂离子电池等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团体标准进入工信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四部门印发的工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推荐清单第一批。

落地场景不断丰富

近年来,基于产品碳足迹的国际贸易政策和市场准入规则频现,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产品碳足迹纳入可持续供应链管理要求。据《报告》介绍,除在金融领域的创新应用,碳足迹的落地场景越来越丰富。

一是探索将碳足迹纳入绿色低碳采购标准。2024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政府采购领域“整顿市场秩序、建设法规体系、促进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明确提出适时将产品碳足迹相关要求纳入政府采购需求标准。二是有序推进碳标识在消费品领域推广应用,包括鼓励头部电商平台展示产品碳足迹信息和碳标识等。三是探索将碳足迹应用于企业低碳发展、产品低碳设计等场景。推动建设重点原材料、装备、有色金属等行业绿色低碳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产品碳足迹核算相关模型,为行业企业提供低碳技术服务与解决方案。

据《报告》统计,江苏、甘肃、宁夏、天津、湖南、陕西、重庆、浙江、湖北等省(区、市)结合实际研究编制省级碳足迹管理工作方案或实施方案,配套发布相关工作规范、管理细则等文件,明确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协同机制和实现路径。浙江、江苏、山东、广东、四川、北京等省(区、市)探索开展碳足迹标准研制、本地化数据库建设、碳足迹评价等方面工作。

四方面发力打通全链条

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指出,下一步,将进一步健全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体系,加快研究重点产品碳足迹因子,探索打通产品碳足迹管理工作“全链条”,加强国际交流,促进碳足迹规则国际认可。

一是夯实规则基础,让碳足迹工作有规可循。进一步健全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体系,开展分类指导,推动团标、行标和国标互相衔接、同向发力。按照“急用先行”原则,加快填补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空白,为加快推进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提供标准化支撑。

二是筑牢数据基础,让碳足迹工作有数可用。加快推进煤电油气等基础能源和石化等原材料以及交通等重点领域产品碳足迹因子研究工作,尽快完成上游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图谱绘制,推动产业链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持续更新电力碳足迹因子数据并推动国际互认,鼓励地方和行业企业建设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加快建设国家碳足迹因子数据库,强化碳足迹数据质量控制管理。

三是加大制度供给,推动碳足迹工作先行先试。推动产品碳标识认证管理办法、认证目录和实施规则研究制定,开展分级管理制度研究和行业应用,推进产品碳足迹纳入信息披露相关政策。鼓励地方、行业企业先行先试,加强碳足迹管理创新,开展碳足迹标识认证,探索打通产品碳足迹管理工作“全链条”。

四是加强交流合作,促进碳足迹规则国际认可。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对话交流、信息共享和能力建设,利用双多边机制加强与欧美等经济体对话交流,借助相关国际组织加强国际合作。逐步推进国内核算标准、因子数据、人员和机构资质等国际认可,积极参与国际标准规则制定,提升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刘冰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