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肥甲醇行业技术创新成果丰硕、明确四项重点任务
新闻分类:协会资讯来源:发布日期:2025-07-14
7月3—5日,2025年中国氮肥、甲醇技术大会在安徽阜阳召开。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理事长顾宗勤指出,先进产能增加进一步助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过去一年,行业采用新型煤气化工艺替代传统工艺的趋势显著,一批采用干煤粉、水煤浆、碎煤气化等新型加压煤气化技术的合成氨、甲醇装置陆续投产。2024年,以烟煤、褐煤为原料,采用新型煤气化技术的合成氨产能占比达60%,较上年增长8.7%;采用新型先进煤气化技术的煤制单醇装置产能占比72.5%,较上年提高4.6%。2024年,传统固定床常压间歇煤气化合成氨装置产能、产量占比均在15%以下。
顾宗勤表示,装备大型化、集约化进程推动合成氨行业规模产能形成“倒金字塔”结构,50万吨及以上年产能占比43.6%;尿素行业“倒金字塔”结构更为明显,50万吨及以上年产能占比高达85.9%。
此外,行业核心自主技术不断突破,驱动产业持续升级迭代。顾宗勤介绍说,航天粉煤气化半废锅装置在安徽昊源集团合成氨装置顺利投运,副产蒸汽50吨/小时;山东瑞星3500吨级半废锅航天粉煤气化炉稳定运行;航天迈未公司半废锅/全废锅粉煤加压气化炉实现长周期稳定运行,副产蒸汽稳定不衰减;五环工程公司开发的第三代高效合成、低能耗尿素技术蒸汽消耗较行业平均水平低30%以上;青岛华捷公司研发的气化黑水闪蒸汽汽轮机发电节能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技术创新也使氮肥甲醇行业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顾宗勤介绍说,一是存量产能节能降碳水平持续提升。现有固定床间歇煤气化装置近半产能已经或计划实施清洁型改造或纯氧/富氧连续气化改造;新型煤气化装置通过回收煤气化、低温甲醇洗等装置的余热余压实现能量高效利用。二是新建装置高效技术和装备占比持续提高。一批新装置采用了半废锅流程的高效新型加压煤气化炉以及复叠制冷低温甲醇洗等技术。三是绿氨相关技术创新水平不断提高。东华工程公司开发的一种适应动态合成绿氨的余热制冷方法可解决波动性蒸汽难以利用的问题。四是部分企业通过提高绿电使用比例,强化与其他装置或产业耦合发展,降低了产品综合能耗和碳排放量。
顾宗勤提出了管控产能、装备升级、数智发展和标准建设等四项行业发展的重点任务。
一要强化氮肥、甲醇产能管控。目前合成氨产能已超越历史峰值,尿素产能达到7000万吨以上,甲醇产能更是不断刷新纪录,且未来产能仍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预计今年仍将有610万吨合成氨、660万吨尿素和760万吨甲醇计划投产(包括置换产能)。行业要严格管控产能,加强对新建项目的监督和对现有装置的升级改造。
二要推进技术创新与装备升级。行业应将重点聚焦于清洁高效煤气化、气体净化、催化剂以及大型合成工艺等关键领域的技术突破,同时对能效水平低下、载荷较小的设备要逐步淘汰,升级为高效节能型设备。
三要提升行业智能化水平。企业应加强顶层设计,结合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绘制数字化转型建设路线图,并且加大技术投入,引进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和设备,提升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四要推进氮肥、甲醇行业标准化建设。氮肥协会今明两年将聚焦多项重要标准的修订与编制工作,同时做好新一批标准项目的征集工作,构建更加完善、科学的氮肥、甲醇行业标准体系。(郁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