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控释肥走向大联合大发展
新闻分类:缓控释肥来源:发布日期:2016-06-08
5月28日,中国缓控释肥十年发展峰会上,金正大集团与心连心、华鲁恒升、湖北宜化、山西天泽煤化工、河北阳煤正元化工、江苏双多化工等6家企业签署了缓控释肥联合发展协议。业内认为,此次签约开启了中国缓控释肥行业未来发展的全新模式,同时还为我国耕地质量改善、肥料利用率提高、生态环境提升带来信心与利好。
此次签约,金正大集团不仅通过联合发展促进自身转型,同时为化肥企业联合发展起到示范作用。可以预见,中国缓控释肥行业由此踏上联合协作的新征程,掀开崭新的篇章。
联合协作让企业更强
“当前,我们既面临去传统产能和‘化肥零增长’的严峻挑战,又面临以耕地质量提升为主要手段的高效生态农业建设机遇。在‘互联网+’时代,在生态农业的背景下,化肥行业要想走出发展困境、实现转型升级,唯有树立联合协作、融合共享的发展理念,通过优势互补、抱团发展,才能做强做大,实现可持续发展。基于这样的理念,金正大将充分利用技术创新成果,努力输出技术、品牌、服务、资本,致力于与上下游及同行业广泛开展联合协作。”金正大集团董事长万连步深有感触地说。
万连步表示,未来10年,将是我国经济深度调整、行业快速整合的10年,也将是化肥行业持续创新、新型肥料高速发展的10年,更是行业联合协作、融合发展的10年。基于这样的认识,金正大将秉承联合协作、融合发展的理念,坚持走政产学研联合发展的道路,携手与上下游同行企业联合发展。在缓控释肥方面,利用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输出缓控释肥技术,通过与上下游同行企业联合开发、生产及渠道合作,持续推动缓控释肥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缓控释肥产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利用以色列研发中心输出灌溉施肥系列技术,通过联合生产、销售水溶肥、液体肥系列产品,推广以色列水肥一体化及以色列现代农业技术,推动我国高效节水农业发展;利用金正大收购德国康朴公司后掌握的世界领先的特种肥料生产技术,通过联合生产、销售世界领先的特种肥料产品,促进行业转型升级。
与金正大签约的企业代表也认为,企业只有联合协作才能更好更快发展。山东华鲁恒升副总经理张新生在接受中国化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响应政府提出的化肥“零增长”政策,同时为农民提供农化解决方案是化肥企业的使命。联合发展有助于各个企业一同将先进的肥料带到田间地头。
河北阳煤正元副总经理王卫军认为,传统化肥的发展已经走到了瓶颈期。农业部提出的化肥“零增长”目标,让企业认识到要依靠以缓控释肥为代表的新型肥料。只有企业积极地响应政策,才能使行业更加健康地发展。
化肥企业愿寻求联合
当下,化肥企业依靠自己打天下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各个企业有自己的长处,同时也必定有自己的短处,企业只有通过优势互补、互通有无,才能让自己更强大,更快地实现可持续发展。金正大与其他企业签署联合发展协议,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
张新生认为,联合发展有利于各个企业间进行技术分工和协作。对于生产能力不强的企业来说,联合发展可以提升产品质量,提升双方的利益。
“作为氮肥企业,我们很愿意迈出联合发展这一步。”山西天泽煤化工副总经理庄严武对记者说。他认为,联合发展有助于肥料企业应对市场、提升抗风险能力、降低综合成本,这符合市场规律。埋头走路已经无法满足当下的市场需求,企业间要学会抱团取暖。
心连心化肥首席执行官张庆金则认为,金正大的产品研发能力在行业中处于领先位置。这次的签约意味着心连心与金正大正式建立起合作关系,双方将依托各自的优势,开展全方位合作。在产品和技术合作方面,金正大可向心连心输出缓控释肥生产技术;心连心负责缓控释肥生产线改造或建设的具体实施,并负责生产管理和产品质量控制。在市场合作方面,金正大负责缓控释肥产品的市场、品牌、渠道及销售团队的建设管理;心连心负责生产成本和质量控制,也可根据其战略需求,开展市场、品牌、渠道及销售团队建设。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技术上互通有无,销售上强强联合。
深度整合是未来趋势
联合发展可以相互促进,正是这种促进作用,行业才会走向更美好的未来。缓控释肥产业的未来是“大联合、大发展”的未来,需要所有化肥企业的共同推动,尤其需要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诸如金正大这样的领军企业的带领。
“当前由于粮食价格下跌导致农民收入下降,作为生产尿素的企业,已经感到销售的压力。”王卫军说,“作为中期的发展方向,与金正大联合发展是大势所趋,联合发展有利于正元化工化解尿素产能过剩。同时,金正大先进的研发技术和专业的销售渠道也有助于正元化工今后的发展。”
心连心化肥董事长刘兴旭则认为,缓控释肥、高氮复合肥和增效尿素都是未来化肥市场的热点,通过技术、市场、销售渠道等多方面的合作,心连心将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这有助于企业应对农业新形势下的市场变化。未来,心连心也将继续寻找优质合作伙伴,促进企业长远发展。大联合、大发展是化肥企业下一步的方向,更是化肥行业的发展趋势。
张新生也表示,这次签约合作示范意义重大。企业单独发展已经成为过去时,联合发展不是面对现实无可奈何的做法,而是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未来企业还要在联合发展的基础上深度整合,以加强行业集中度。
此次签约,金正大集团不仅通过联合发展促进自身转型,同时为化肥企业联合发展起到示范作用。可以预见,中国缓控释肥行业由此踏上联合协作的新征程,掀开崭新的篇章。
联合协作让企业更强
“当前,我们既面临去传统产能和‘化肥零增长’的严峻挑战,又面临以耕地质量提升为主要手段的高效生态农业建设机遇。在‘互联网+’时代,在生态农业的背景下,化肥行业要想走出发展困境、实现转型升级,唯有树立联合协作、融合共享的发展理念,通过优势互补、抱团发展,才能做强做大,实现可持续发展。基于这样的理念,金正大将充分利用技术创新成果,努力输出技术、品牌、服务、资本,致力于与上下游及同行业广泛开展联合协作。”金正大集团董事长万连步深有感触地说。
万连步表示,未来10年,将是我国经济深度调整、行业快速整合的10年,也将是化肥行业持续创新、新型肥料高速发展的10年,更是行业联合协作、融合发展的10年。基于这样的认识,金正大将秉承联合协作、融合发展的理念,坚持走政产学研联合发展的道路,携手与上下游同行企业联合发展。在缓控释肥方面,利用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输出缓控释肥技术,通过与上下游同行企业联合开发、生产及渠道合作,持续推动缓控释肥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缓控释肥产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利用以色列研发中心输出灌溉施肥系列技术,通过联合生产、销售水溶肥、液体肥系列产品,推广以色列水肥一体化及以色列现代农业技术,推动我国高效节水农业发展;利用金正大收购德国康朴公司后掌握的世界领先的特种肥料生产技术,通过联合生产、销售世界领先的特种肥料产品,促进行业转型升级。
与金正大签约的企业代表也认为,企业只有联合协作才能更好更快发展。山东华鲁恒升副总经理张新生在接受中国化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响应政府提出的化肥“零增长”政策,同时为农民提供农化解决方案是化肥企业的使命。联合发展有助于各个企业一同将先进的肥料带到田间地头。
河北阳煤正元副总经理王卫军认为,传统化肥的发展已经走到了瓶颈期。农业部提出的化肥“零增长”目标,让企业认识到要依靠以缓控释肥为代表的新型肥料。只有企业积极地响应政策,才能使行业更加健康地发展。
化肥企业愿寻求联合
当下,化肥企业依靠自己打天下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各个企业有自己的长处,同时也必定有自己的短处,企业只有通过优势互补、互通有无,才能让自己更强大,更快地实现可持续发展。金正大与其他企业签署联合发展协议,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
张新生认为,联合发展有利于各个企业间进行技术分工和协作。对于生产能力不强的企业来说,联合发展可以提升产品质量,提升双方的利益。
“作为氮肥企业,我们很愿意迈出联合发展这一步。”山西天泽煤化工副总经理庄严武对记者说。他认为,联合发展有助于肥料企业应对市场、提升抗风险能力、降低综合成本,这符合市场规律。埋头走路已经无法满足当下的市场需求,企业间要学会抱团取暖。
心连心化肥首席执行官张庆金则认为,金正大的产品研发能力在行业中处于领先位置。这次的签约意味着心连心与金正大正式建立起合作关系,双方将依托各自的优势,开展全方位合作。在产品和技术合作方面,金正大可向心连心输出缓控释肥生产技术;心连心负责缓控释肥生产线改造或建设的具体实施,并负责生产管理和产品质量控制。在市场合作方面,金正大负责缓控释肥产品的市场、品牌、渠道及销售团队的建设管理;心连心负责生产成本和质量控制,也可根据其战略需求,开展市场、品牌、渠道及销售团队建设。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技术上互通有无,销售上强强联合。
深度整合是未来趋势
联合发展可以相互促进,正是这种促进作用,行业才会走向更美好的未来。缓控释肥产业的未来是“大联合、大发展”的未来,需要所有化肥企业的共同推动,尤其需要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诸如金正大这样的领军企业的带领。
“当前由于粮食价格下跌导致农民收入下降,作为生产尿素的企业,已经感到销售的压力。”王卫军说,“作为中期的发展方向,与金正大联合发展是大势所趋,联合发展有利于正元化工化解尿素产能过剩。同时,金正大先进的研发技术和专业的销售渠道也有助于正元化工今后的发展。”
心连心化肥董事长刘兴旭则认为,缓控释肥、高氮复合肥和增效尿素都是未来化肥市场的热点,通过技术、市场、销售渠道等多方面的合作,心连心将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这有助于企业应对农业新形势下的市场变化。未来,心连心也将继续寻找优质合作伙伴,促进企业长远发展。大联合、大发展是化肥企业下一步的方向,更是化肥行业的发展趋势。
张新生也表示,这次签约合作示范意义重大。企业单独发展已经成为过去时,联合发展不是面对现实无可奈何的做法,而是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未来企业还要在联合发展的基础上深度整合,以加强行业集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