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山东省化肥和煤化工行业协会!

会员注册会员登录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帮助中心

化肥行业混战“洗牌期”,哪些企业最容易被土豪看上?

新闻分类:行业纵览来源:发布日期:2016-08-12


    2016年,整个化肥行业既面临无限机遇,同时也有更大的挑战。企业经营业绩出现差异化,具备雄厚资本实力的大企业大品牌转型升级迅速,发展势头强劲,而不少抗压性较弱的公司则受到沉重打击,举步维艰。

    在行业整合不断加快,环保约束力越来越大的当下,部分落后的企业势必会被扫地出门。而实力雄厚的巨头们正逆势扩张,四处攻城掠地。


氮肥:落后产能加速退出 外来资本借壳收购
    氮肥行业产能过剩、同质化严重,加上农产品价格低迷,肥料产销量下滑严重。而从去年开始,化肥行业曾长期享受的三大优惠政策(铁路运费、优惠电价、减免增值税)逐步取消,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上升,经营压力倍增。

    刚进入2016年,化肥行业不被“待见”的传言就甚嚣尘上。1月份,数家媒体报道,化肥等行业将被银行列入信贷压缩退出行业的新闻,原则上银行将不断收回贷款,限制企业再贷款数量。

    哪些企业将会被淘汰?在产能严重过剩、市场低迷、政策收紧的当下,加上环保压力倍增,氮肥落后产能退出将成为常态。在3月份举办的“2016年春季氮肥市场形势分析会”上,业内人士初步估计,2015年已有86家氮肥企业退出,2016年将有尿素产能300万吨被关停,“十三五”期间预计关停尿素产能1300万吨。可以预见,未来数年,部分生产工艺落后、环保设施不合格企业的退出速度将会不断加快。

    在此外,氮肥上市企业接近20家,那些业绩差、市值低、债务少的企业更容易被有意借壳上市的优质公司盯上,来个咸鱼大翻身。

    果不其然,上半年氮肥行业“震”动最先爆发,1-6月份就有6家企业发生重大资产重组,或换老板,或甩包袱,挣扎求生。河池化工、建峰化工、昌九生化、沧州大化、陕西兴化等企业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主营业务大变脸,氮肥业务被置换出去,变更为房地产、医药等业务。



复合肥:土豪逆势掀起扩张潮 上下游产业链喂大饼
    透过背景,方能看清大势。据清科集团旗下私募通统计,2016年上半年中国并购市场共完成交易1645起,同比提高25.7%。从并购类型上看,2016年上半年完成国内并购1518起、海外并购107起、外资并购20起。

    大潮之下,化肥行业中亦不乏逆流而上、勇于开拓的探索者。在一些化肥企业面临淘汰压力的时候,资本雄厚、实力强大、具有全国布局优势的巨头正以此为契机加紧并购步伐,完善产业链。


    在化肥行业整合的大环境下,肥料企业进行兼并重组的目的主要是出于自身发展的考虑,包括原材料供应需求、扩大产能的需求、市场布局以及产品结构调整的需要。

    近年来不断涌现的复合肥企业并购事件正是这一趋势的验证,尤其是行业龙头企业将并购重点方向放在了产业链的上游、中游、下游三个方面。

    磷矿资源是复合肥企业的战略支撑。收购磷矿企业,尤其是向磷矿探矿权的延伸,有利于复合肥进一步控制产业链上游资源,保障资源供应和低成本生产,可提高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贵州、湖北、云南、四川等地磷矿资源丰富,金正大、芭田、史丹利、司尔特等企业早早开始在布局屯宝,四处搜罗磷矿资源。但国内大部分磷矿必须经过选矿富集后才能满足磷酸和高浓度磷复肥生产的需求,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坐拥高品位磷矿开采权的企业,正是复合肥企业眼中的“肥肉”。

    其次,行业内的横向收购,主要是为了达到丰富产品结构、迅速扩大产能、获得销售渠道的目的。近期世纪阳光收购红日阿康,金正大收购德国康朴、芭田收购阿姆斯等案例,均有此类表现。拥有完整生产线、销售渠道齐备、创新能力强,但经营业绩不佳、实力不大的肥料生产企业,将是未来巨头们四处寻觅的吞并对象。

    另外,在种植大户不断出现,土地流转速度和经营规模逐渐加大的时期,对肥料企业完善规模经营主体的支持服务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原有简单的肥料供应商向农业服务商转型,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建立农业服务子公司提供综合性农业解决方案,实现渠道下沉、服务下沉正是复合肥企业拓展的方向之一。

    近年来,史丹利、金正大、新洋丰、司尔特等企业在这些领域动作频频,陆续收购或者设立下游农业服务公司,投资现代化农业相关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