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杨春升高级顾问在“全国化工合成氨设计技术中心站2016年技术交流会”上的讲话
新闻分类:协会资讯来源:发布日期:2016-10-17
开展煤基多联产 加快氮肥转型升级
山东省化肥工业协会 杨春升
一、氮肥企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
今年的氮肥市场可以说一片惨淡。尿素价格降到1200元以下,行业开工率低至60%,行业亏损面超过一半。今年1-8月我国累计生产化肥4928万吨,同比下跌0.3%,累计产量由正转负。8月当月生产化肥608万吨(折纯),同比下降13.7%。8月份尿素产量267.7万吨,同比下滑15.8%。化肥供应量由稳趋降,但市场并未发生积极变化,说明在化肥供给侧产能过剩压力远未解除的条件下,需求侧问题也开始显现。
一是农产品价格低迷,收益倒挂,直接影响着农民购肥的积极性。增加化肥投入缺少购买力支撑,农业对化肥的刚性需求在下降。
二是国家农业政策调整。国家出台了《“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今年全国调减玉米种植面积3000万亩以上。仅比一项氮肥总用量将下降120万-140万吨。同时国家正在多个地区开展休耕轮作的试点,希望用3-5年时间,初步建立起耕地轮作休耕的组织方式和政策体系,无疑将导致化肥施用量的下降。
三是国际市场低迷。当前全球化肥市场处于平稳停滞期,我国化肥市场正加快与国际市场融合。国际市场化肥产能过剩正进入释放期,2016年国际尿素产能将增加860万吨。国际油气价格长期低迷,使得国外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肥比国内以煤为原料的化肥成本优势进一步增大。尿素出口离岸价长时间维持在在190美元上下,即使取消尿素关税,与国际化肥成本的差距仍然很大。今年1-7月我国累计出口尿素578万吨,同比下降25.4%。全年预计减少尿素出口350万吨左右,成为供应量增速减缓甚至减少,国内市场仍然不振的重要原因。也就是说,在化肥供求侧产能压缩到原来平衡点时,市场仍然会过剩。这就是为什么电价、运价大辐上升却无法拉动市场价格的原因。
二、煤基多联产是氮肥行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技术手段
企业要想在市场冲击的大潮中不被覆没并求得发展,必须坚定不移的搞好转型升级工作。氮肥企业进行供给侧改革,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转型升级,在操作层面上可归结为一个原点、两条坐标。
一个原点就是企业的现有资产和经营体系,这是转型升级的基础和出发点,首先必须建设好这个根据地。根据地建设是一个是多层次、立体化的系统工程。它涉及企业资本结构的调整、原料结构的调整、产品结构的调整、销售模式的调整、物流仓贮的调整、人员及管理模式的调整、创新能力的培育、企业文化建设等一系列重要内容,还涉及安全、环保等一系列社会责任问题。以中小企业起家的山东化肥企业没有能力与国家级企业集团去争地盘、拼资源,最现实的是集中人力和财力,搞好“根据地”建设,培植主业核心竞争力。
所谓“两条坐标”,纵向坐标是化肥产品自身的升级,即新型肥料的研发与生产。各种功能性新型肥料是基础肥料在施用功能和农化服务上的延伸。着眼点是提高科学施肥水平、完善施肥技术、推广平衡施肥理念、完善农化服务。农业部制定了《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 化肥市场由产品主导转为服务主导,生产高附加值的功能性肥料已成为企业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市场对化肥服务功能的巨大需求,为各类新型功能型肥料的研发与生产,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横向坐标即合成气的综合利用和深加工。化肥企业的产业升级,除了练好内功、降低成本之外,很重要的就是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和附加值,让同一原料产出多种产品,使得化肥主业和多元化产品相互促进、互补双赢。纯氧加压气流床煤气化技术即所谓第二代洁净煤气化技术的开发、推广和完善,为煤的高效、洁净利用及装置大型化创造了前提条件。
从有利于战略发展的角度, 可以把煤头氮肥企业定义为:以煤为原料,采用洁净煤气化技术生产高纯度合成气,进行产品深加工的化工企业,氮肥、甲醇只是其主导产品之一。
以煤为原料的氮肥企业其核心竞争力是煤的清洁气化和高效利用,它具备发展现代煤化工的基础条件。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利用合成氨、甲醇传统产品的基础,发挥煤气化技术优势,努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精细化程度。在转型升级中,大力开展煤基多联产、实施合成气深加工, “坚持化肥、走出化肥”,一头多尾、链式延伸,已经成为氮肥、甲醇行业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实现节能降耗、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技术手段。
近十年来山东氮肥行业随着技术进步及企业转型升级和园区化发展的需要,突破氨、醇两大传统产品,大力开展合成气深加工,开发研制了一批新的化工工艺和产品,提高安全、环保设施标准和企业两化深度融合,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煤基多联在山东氮肥企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出巨大作用,成为重要的技术支撑。在非煤炭资源地,依靠煤基多联产,发展现代煤化工精细化产业,引起业内广泛关注。
山东省现有氮肥企业24家, 全部以煤为原料。至2015年底合成氨总产能938万吨。其中:尿素1285万吨、碳铵164万吨、硝酸铵25万吨。氮肥企业内以煤气化生产甲醇的产能390万吨。
以洁净煤气化为龙头,大力发展以煤基合成气多联产为主要手段的现代煤化工产业。山东氮肥企业内累积建成硝酸125.5万吨、DMF37万吨、醋酸150万吨、醋酐13万吨、醋酸乙酯20万吨、醋酸丁酯35万吨、己二酸16万吨、甲酸35万吨、丁辛醇95万吨、己内酰胺10万吨,许多企业形成肥化各半的产业格局,非化肥产品盈利已占到行业总盈利50%以上。
陆续建成鲁西化工、华鲁恒升、山东联盟、瑞星集团等若干在全国有影响的煤化工产业园区。企业利用迁建入园的机会,采用先进科技成果提升装备水平,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建设,提高安全、环保设施标准和企业两化深度融合,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
鲁西集团是在原鲁西化肥厂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国有控股企业集团。目前总资产252亿元,职工13000人。己形成煤化工、盐化工一体化发展的循环经济产业格局。建成年产180万吨尿素、160万吨磷复肥的生产能力,同时拥有年产460万吨、40多种化工产品和年制造化工装备15万吨的生产能力。
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其前身是原德州市化肥厂,现为华鲁集团的控股子公司。以水煤浆加压气化为龙头,开展合成气深加工。实施“一头多线”循环经济柔性多联产模式,具备了年产220万吨氨醇、180万吨尿素、20万吨混甲胺、25万吨DMF、50万吨醋酸、3万吨醋酐、16万吨己二酸、15万吨硝酸、20万吨多元醇、5万吨乙二醇、3万吨甲醛的生产能力,产品结构调整正向纵深发展。
山东联盟化工园区是在原寿光县化肥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化工企业集团,有煤化工、石油化工、生物化工三大板块。其中煤化工产业板块己达到120万吨合成氨、200万吨尿素、70万吨甲醇、45万吨硫酸、11万吨液体二氧化碳、精细化工产品5万吨的规模。以合成氨为依托,坚持“存量做优、增量做精”,积极开发煤化工精细化产品。 采用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开发的MEA法乙醇胺临氢氨化工艺路线,通过共同开发,形成5万吨/年乙撑胺生产能力,是全国最大的乙撑胺生产基地。与大连化物所共同开发的甲醇多相羰基化制乙酸甲酯催化剂和工艺研究,8月26日通过了石化联合会组织的专家鉴定,实现了甲醇多相羰基化及其加氢制乙醇的重要突破。
三、探索煤基多联产发展的新途径
行业当前正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困难,但是,这些困难是结构性的,不是哪一类企业独有的。企业不论大小,只要在战略上把握好自身定位,进退有据,最终总会走出谷底。要坚定信心,不但要活下去,而且要在新的基础上升级发展。山东化肥“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提出,企业发展要坚持三条原则。
1、坚持基础肥料和功能肥料并重,同步发展的原则。
各种功能性新型肥料的创新与发展,永远离不开基础肥料的支撑。在研发各种新型功能性肥料的同时,绝不可忽视基础肥料的技术进步。
2、坚持肥为基础、肥化并举,互补发展的原则。
以肥为基础、肥化并举,开展煤基多联产,实现产品结构多元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规避风险的重要手段,也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途径。
3、坚持绿色发展与履行社会责任并行,同时推进的原则。
要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努力将“企业竞争力”转化为“品牌竞争力”。建立起一整套绿色发展的标准、措施和监管、考核制度,主动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坚持环境友好、绿色发展,提高社会对行业的正面认知。
传统氮肥企业一般远离煤炭资源产地,不具备发展以消耗煤炭资源为支撑的原料型煤化工产业,如: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等的条件。煤基多联产技术,是以技术转化为优势的,着眼点是产品深加工,高附加值、精细化。原料来源可以是多样性的,国内的、进口的、甚至可以从中间产品做起。通过技术创新,加强新产品开发,通过延伸产业链,发展高附加值、差异化产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产业竞争力。
传统氮肥企业处于市场的中心,进出口的前沿,社会综合配套能力强,虽然不直接掌控煤炭资源,但拥有强大的“化”的能力,拥有延伸下游产业链的市场优势。发展煤基多联产容易得到关联产业的配套支持。
几年来的实践表明:氮肥企业以洁净煤气化技术为龙头,以氨醇装置为平台,大力实施合成气深加工,探索发展高端、精细煤化工下游产品,是氮肥行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有效手段,完全可以实现利用西部资源、占领东部市场的目标。
对我国煤化工市场而言,下部低端市场基本已经填满。上部高端市场价值高、空白多。氮肥企业探索向煤化工产业发展的新途径,一是从基础化工原材料向高新化工产品方向转变;二是从规模化的初级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方向转变。发展系列化、多样化、差异化的煤化工产业链,建设优势显著、技术独占、市场不易复制的煤化工产业。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现代煤化工由产业化示范向产业化发展的过渡时期,也是化肥行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煤基多联产为作为氮肥行业“坚持化肥、走出化肥”,一头多尾、链式延伸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有望走出一条光明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