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种植者需要什么样的肥料?
新闻分类:行业纵览来源:发布日期:2017-04-20
在2017年春季氮肥市场形势分析会上,我们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教授赵秉强的发言中找到了答案。
赵秉强认为,目前中国的肥料产业体系不能很好地适应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
大宗氮肥(尿素)、磷肥(磷铵)和钾肥(氯化钾)品种,与种植系统中的作物、气候、土壤等的匹配性不高,针对性和专用性较差,肥料效果难以充分发挥,损失、固定严重,利用率低,环境风险大。
以复合肥为例,氮磷钾含量45%的15%-15%-15%等通用型配方仍然占有较大比例,作物专用型复混肥料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些保守的农户,在种植过程中最喜欢投入的就是尿素、45%复合肥(氮磷钾含量15%-15%-15%)、48%复合肥(氮磷钾含量16%-16%-16%)等通用化肥。
种植习惯已经形成,很难改变。这些化肥成本低廉,能够提供作物必需的养分。使用这些肥料的好处是简单、省事儿,不需要太多农技服务;但缺点也显而易见———很难提高农作物品质。
随着农业供给侧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发挥优胜劣汰作用的市场机制会越来越显着,种植低品质大路货的小农户终将会被市场淘汰,新型规模种植者将成为主导。这也意味着中国肥料体系也会随之转型升级,一些更具有针对性、适应性、适用性的肥料产品将在博弈中胜出。这些肥料产品与作物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如土壤、气候、实用技术等是相匹配的。也就是说,他们更高效,肥料利用率高,还环保,有利于协调高产、优质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中国的肥料产业体系正在从以工业需求为导向向以农业需求为导向转型,未来的肥料产品将全面实现作物专用化。
生产者应提供什么样的肥料?
赵秉强说,转型产品应该有四个方面的功能。
首先,要满足作物高产优质的需求。中国农产品竞争力不强的主要原因就是成本高和品质较低,转型产品要显着提高农作物品质,做到肥料养分有效供给,来保障高产和持续高产,满足作物对养分数量和强度的需求,符合作物需肥规律,达到有效供给。
其次,要做到培肥和保护土壤。土壤是作物生长的温床,作物所需养分中约有60%由土壤提供。不同肥料培肥土壤的效果不同,有机肥大于无机肥,磷肥、钾肥好于氮肥,所以,有机无机复混的肥料对培育土壤肥力有非常好的作用。除此之外,肥料产品还应有修复退化土壤的功能。
再次,要研发环境友好型产品,不能让供给作物养分的肥料成为污染环境的“凶手”。过去,一些大宗化肥产品由于其效率低和过量施用的特点,给环境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未来要施用环境友好型的肥料,实现可持续发展。
最后,新型肥料产品还要实现作物抗逆等特殊功能。目前中国的农业生产中大量存在连作障碍、土壤酸化、盐渍化、物理和生物逆境等问题,通过研发功能物质与肥料新产品相结合,拓展肥料的功能,实现抗盐碱、改土、防病、促生、抗旱、抗寒等功能。
拥有上述功能的转型产品已经在经济作物种植区出现。像寿光地区,种植经济作物的农民占大多数。当地经销商告诉记者,这些农民最喜欢使用的就是专用肥料。由于经济作物附加值高,农民在化肥使用成本上不那么计较。他们往往更追求作物品质,所以,水溶肥、缓控释肥、作物专用肥等新型肥料在当地十分走俏。
除此之外,能够改良土壤的功能性肥料也开始风靡。 河南省通许县的马铃薯种植户张有勤告诉记者,由于大量施用通用型三元复合肥,当地土壤已严重板结,盐碱化非常严重,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大大降低,根本卖不上高价。自从用了含有锌腐酸等增效剂的肥料后,土壤板结缓解了,原来用铁锹都翻不动的土地松动,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多有改善。现在当地好多农民都施用这类化肥,在当地的认可度非常高。 (熊鹤雯)
赵秉强认为,目前中国的肥料产业体系不能很好地适应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
大宗氮肥(尿素)、磷肥(磷铵)和钾肥(氯化钾)品种,与种植系统中的作物、气候、土壤等的匹配性不高,针对性和专用性较差,肥料效果难以充分发挥,损失、固定严重,利用率低,环境风险大。
以复合肥为例,氮磷钾含量45%的15%-15%-15%等通用型配方仍然占有较大比例,作物专用型复混肥料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些保守的农户,在种植过程中最喜欢投入的就是尿素、45%复合肥(氮磷钾含量15%-15%-15%)、48%复合肥(氮磷钾含量16%-16%-16%)等通用化肥。
种植习惯已经形成,很难改变。这些化肥成本低廉,能够提供作物必需的养分。使用这些肥料的好处是简单、省事儿,不需要太多农技服务;但缺点也显而易见———很难提高农作物品质。
随着农业供给侧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发挥优胜劣汰作用的市场机制会越来越显着,种植低品质大路货的小农户终将会被市场淘汰,新型规模种植者将成为主导。这也意味着中国肥料体系也会随之转型升级,一些更具有针对性、适应性、适用性的肥料产品将在博弈中胜出。这些肥料产品与作物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如土壤、气候、实用技术等是相匹配的。也就是说,他们更高效,肥料利用率高,还环保,有利于协调高产、优质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中国的肥料产业体系正在从以工业需求为导向向以农业需求为导向转型,未来的肥料产品将全面实现作物专用化。
生产者应提供什么样的肥料?
赵秉强说,转型产品应该有四个方面的功能。
首先,要满足作物高产优质的需求。中国农产品竞争力不强的主要原因就是成本高和品质较低,转型产品要显着提高农作物品质,做到肥料养分有效供给,来保障高产和持续高产,满足作物对养分数量和强度的需求,符合作物需肥规律,达到有效供给。
其次,要做到培肥和保护土壤。土壤是作物生长的温床,作物所需养分中约有60%由土壤提供。不同肥料培肥土壤的效果不同,有机肥大于无机肥,磷肥、钾肥好于氮肥,所以,有机无机复混的肥料对培育土壤肥力有非常好的作用。除此之外,肥料产品还应有修复退化土壤的功能。
再次,要研发环境友好型产品,不能让供给作物养分的肥料成为污染环境的“凶手”。过去,一些大宗化肥产品由于其效率低和过量施用的特点,给环境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未来要施用环境友好型的肥料,实现可持续发展。
最后,新型肥料产品还要实现作物抗逆等特殊功能。目前中国的农业生产中大量存在连作障碍、土壤酸化、盐渍化、物理和生物逆境等问题,通过研发功能物质与肥料新产品相结合,拓展肥料的功能,实现抗盐碱、改土、防病、促生、抗旱、抗寒等功能。
拥有上述功能的转型产品已经在经济作物种植区出现。像寿光地区,种植经济作物的农民占大多数。当地经销商告诉记者,这些农民最喜欢使用的就是专用肥料。由于经济作物附加值高,农民在化肥使用成本上不那么计较。他们往往更追求作物品质,所以,水溶肥、缓控释肥、作物专用肥等新型肥料在当地十分走俏。
除此之外,能够改良土壤的功能性肥料也开始风靡。 河南省通许县的马铃薯种植户张有勤告诉记者,由于大量施用通用型三元复合肥,当地土壤已严重板结,盐碱化非常严重,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大大降低,根本卖不上高价。自从用了含有锌腐酸等增效剂的肥料后,土壤板结缓解了,原来用铁锹都翻不动的土地松动,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多有改善。现在当地好多农民都施用这类化肥,在当地的认可度非常高。 (熊鹤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