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研报告》蓝皮书在京发布
新闻分类:协会资讯来源:发布日期:2017-11-30
11月24日,《化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研报告》蓝皮书在京正式发布,历时8个月的调研圆满收官。此次调研活动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指导,由中国化工报社、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氮肥工业协会、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高效复合肥料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中国化工产业发展研究院、金正大集团8家单位发起,通过对全国30多家化肥骨干企业实地走访调查,以及开展大面积问卷调查和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撰写出了此份调研报告。
发布会上,来自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的代表们对调研报告取得的成绩做出了高度评价,认为其在新时代深入推进化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走”出来的经验和指南。
政府及指导单位:调研很扎实 建议很中肯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今天的会开得非常好,调研报告发布的质量很高。我认为报告有五大特点。
一是主题十分鲜明。十九大提出我们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份报告将化肥行业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建议都做了全面的梳理,对指导化肥行业包括全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都具有重大意义。
二是调研十分深入。调研历时8个月,登门走访了30多家生产企业,问卷调查了100多家生产企业和150多家流通企业,200多名记者参与了活动。调研范围涉及方方面面,既有生产企业,又有农户,而且所有的专业服务单位都参与了,使得调研非常深入。
三是典型十分突出。此次调研报告选取了几个典型的企业。金正大创新引领、亲农服务、联合协作、世界为疆,盐湖股份立足资源优势、打造“镁锂钾园”循环经济;开磷集团多元互补、耦合共生,发展绿色肥料、实现差异发展;灵谷化工敢为人先、坚守氮肥,能效领跑、大力推进节能技改;硅谷肥业颠覆传统,打造肥料“爆品”,创新驱动,引领肥料发展新高度。这些经验都很典型,不仅在化肥行业推广极有价值,而且有利于推进全行业向化工强国跨越。
四是问题十分准确。70%的企业在盈亏平衡线以下的问题,新型肥料受到热捧但问题重重的问题提得都很准确。
五是建议十分中肯。八条建议非常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特别是完善化肥产业政策体系和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助推农化服务等建议,条条都很中肯,也都很有建设性。
此次调研很有意义。调研可以结束,但是工作远远还没有结束。为全面开创新时代和化肥产业结构性改革的崭新征程,我想对化肥行业提四点希望。
第一希望能全面实现我国化肥工业转型升级的新跨越;第二希望全面开创化肥工业农化服务的新局面;第三希望全面开创化肥工业绿色发展的新境界;第四希望全面提升化肥工业质量效益的新水平。这四点希望归结到一点,就是衷心希望化肥行业走在全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前端,为全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更多的新鲜经验,为建设化学工业强国做出化肥工业的最大贡献。
国务院参事刘志仁:此次调研成果实实在在。这是中国化肥界的一件大事,必将对今后中国化肥行业的结构性改革和深化农业农村改革起到积极作用。这也是我40几年参与过的跨部门调研中最成功的一次,此次调研成果也得到了国际肥料协会的高度评价。
下面我想谈一谈十九大以后对肥料业,尤其是化肥业发展的考虑。
一是化肥业界今后应当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绿色发展是中国的国策,十九大报告中有半页专门讲绿色发展,我想这一点可能是将来化肥业界勾画自己大思路的基础。要想绿色兴肥,就必须要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就必须要开展绿色研发,采用绿色工艺,这样才能生产出来绿色肥料。
二是要加大研发力度,生产出更多绿色新型肥料。国家在政策方面肯定要加以支持。建议化肥企业尤其是研发能力强的企业要在这方面花更大的力气,下更大的功夫,因为绿色新型肥料将来会有光明的前景。
三是化肥企业要努力把小农户和现代农业连起来。十九大以后提出了一个新的战略叫乡村振兴战略,这给化肥企业提出了今后工作的思路和方向。我国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较低,如何通过社会化服务的模式把小农户和现代农业连在一起,是将来一个很重要的命题,希望企业在这方面多做工作。
四是鼓励化肥企业“走出去”。这次调研八个政策建议里面也有一个关于化肥“走出去”的建议,我们准备在此调研的基础上将建议再进一步细化,在明年两会之后上报国务院。相信通过我们这样的努力,化肥行业将有一个崭新的未来。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潘爱华:工信部今后要做的几项工作与八项建议高度吻合,我会把蓝皮书拿回去认真研究,在今后行业管理的各项工作中尽量多地采纳相关建议,为行业转型升级创造更好地条件。工信部近期要开展的几项重点工作将利用调研结果尽快展开:
第一是大力化解过剩产能。今年工信部委托专业协会研究氮肥、磷肥产能置换方案,现在也有了充分的研究报告,我们已经组织过专家评审,会尽快发布来推动行业的去产能工作。
第二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蓝皮书建议将新型肥料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范畴。我们将不仅将其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我们认为新型肥料就是化肥行业的新材料。在今后发展新兴产业的政策中,我们会把新型肥料作为支持的重点方向,更多地鼓励企业开发更环保、更高效的新型肥料,进一步通过技术创新的手段,减少面源污染。
第三是实现安全绿色发展,增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今年9月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77号文件——《关于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的指导意见》,有很多化肥企业享受到了这项政策,用前两年配置的专项建设基金实现了搬迁改造。近期我们还要召开一个全国电视电话会议,贯彻落实文件精神,这对于化肥企业来说又是一项政策利好。
第四是促进两化深度融合,提升企业竞争力。这次调研的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在两化深度融合方面做出了很好的成效。比如心连心、金正大、开磷集团等都在智能制造方面开展了积极的试点。今后我们的工作重点是通过信息化、智能化的手段提高行业的安全发展水平,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和企业竞争力。
第五要扩大国际合作,提升国际化运营水平。在“一带一路”沿线,化肥行业与上游的资源、下游用户的关联度都很高,“走出去”的空间很大,所以我们也希望通过化肥企业“走出去”和技术的“引进来”进一步提高行业的国际化水平。
农业部种植业司耕肥处处长仲鹭勍:此次调研通过大量数据分析和典型案例的剖析,从现代农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对于今后一个时期整个化肥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思路和建议。这对于下一步全面推进化肥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发挥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作用。
调研报告从产业发展、产品创新、市场监督管理以及助推化肥产业走出去等方面提出了八条非常好的建议。这对于各个部门下一步产业发展政策的制定以及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发展方面都会起到非常好的作用。农业部下一步也会认真地参考报告提出的建议,在今后的化肥污染治理行动和肥料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做出相应的改变。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于整个现代农业的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都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作为最主要的农业投入品,化肥将发挥非常积极和重要的作用。今后我们会一如既往地支持化肥企业开展产品和技术创新,特别是要在新型高端肥料的研发推广上开展大量工作。同时还会与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进一步合作,推动肥料管理体制的完善。让老百姓用上放心肥、可靠肥、绿色肥,实现农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处长邵稷:化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研可谓石化行业内细分行业中规模最为宏大的一次调研。非常及时,也非常符合中央的精神。通过对蓝皮书中八大政策建议细细地学习,感觉针对行业面临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的考虑,提得非常有针对性。发改委将在后续的工作中考虑这些建议,在将来的工作中能够逐步把相关问题梳理出来,并加以解决。
第一条建议提到完善化肥产业政策体系。作为发改委的产业司局,我们会从宏观的层面与各个部委一起做好行业衔接和行业统筹,更好地建立行业间的沟通协调机制。下一步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可以更好地借鉴这次联合行动的模式,建立起化肥行业的联动机制,更好地应对政策间不统一、不协调的问题。
第二条建议是去产能。报告中一直强调,希望化肥的去产能工作可以借鉴钢铁和煤炭行业去产能的经验。发改委对化肥行业的过剩情况也有所考虑,会逐步研究和细化、推进化肥的去产能工作,并争取国家更多的政策支持。
第三条是支持新型肥料的发展。发改委和工信部之间围绕新材料有很多的工作在联合开展,包括共同制定一些新材料的相关文件。下一步也会有很多一揽子的产业政策和资金政策出台,使新材料、新型肥料产业能享受到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发改委也将与新材料领导小组一起逐步细化和推进这些工作。
第四条是针对化肥行业“走出去”。我们在相关文件中已经提出要结合“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动化肥、农药等优势产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带动相关技术装备与工程服务走出去。
对钾肥、化肥市场规范方面的建议,我们一直在开展相关工作,今后将进一步推进。
调研发起单位:成果超出预期 期待协同发力
中国化工报社社长崔学军:这次调研中,我感觉行业在环保方面有三件事“超出以往”。
第一,环保意识增强超出以往。整个肥料产业特别是基础肥料企业的环保意识从过去的“要我环保”转变为现在的“我要环保”。
第二,大手笔投入超出以往。调研的这些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投入大幅增加,如灵谷化工近三年在环保设施上的投入达到3亿元,环保设施每年运行费用达到4000万元。
第三,“大家都要环保”的意识超出以往。要在公平的社会环境中去竞争,“大家都要环保”非常重要,所以在环境保护方面希望执法部门,包括我们的管理机构能够用一把尺子量到底,使市场主体都能够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下开展工作。
我认为化工、化肥不是污染制造者,而是仅次于上帝的美丽智慧女神。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在很多方面要靠化工的手段,要靠化工的技术,要靠化工的创新,所以不要妖魔化肥、妖魔化工,要大胆地拥抱美丽的智慧女神。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首席专家高祥照:此次调研活动总体是在中国化工报社的精心安排下组织的,调研活动和报告的编写均精心设计、广泛调查、深入研究、科学总结,取得了很好地结合。媒体来组织这样的调研更加客观、公正,这次调研无论是组织安排和结果也显示了这一点。衷心祝愿蓝皮书的发布能对我们国家肥料行业的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我们也将积极推广应用调研成果。
此次我也参与了调研,深刻地体会到企业创新发展的迫切希望以及所做出的积极努力。同时,我也深刻地体会到企业的技术进步与农业生产发展相契合的重要性。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作为技术推广的重要部门也有相应的体系,我们将积极努力进一步做好肥料企业与农户的桥梁作用,充分发挥参谋和纽带作用,不断拉近企业生产和农户的距离,让企业少走弯路,促进化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一步优化。
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副理事长修学峰:此次活动共历时8个月,一共调研了14个省市的30多家企业,我本人包括我的同事有幸一起走访了其中7个省的氮肥、磷肥和水溶肥企业。
今年年初,业内人士一度对行业比较悲观,一方面产能过剩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另一方面当时以石油为代表的能源价格,以及粮食的价格都非常低迷,所以大家普遍对行业看衰。然而此次调研结果改变了我们对行业的预期,我认为此次调研有三点意义:
一是从报告里可以看到,通过政策的加压,化肥行业在自我创新和自我改革方面的努力非常明显。同时,在外部政策环境的倒逼下,行业改革的步伐比预期快,从目前行业运行情况来看,比我们年初预料的要好很多。
二是报告分享了行业里的龙头企业,比如金正大、盐湖集团、开磷集团,还有一些特色企业,包括硅谷肥业,他们在供给侧改革中的经验和做法。他们的这些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全行业学习和借鉴。
三是本次调研报告的呈现使我们掌握了行业发展的新动向,很多企业已经在自我加压,积极地行动起来,在调整产品结构、产业结构、拓展农化服务方面发展新方向,实施多元化的战略包括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实现走出去战略,还有产学研协调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本次的调研准确地反映了化肥行业发展的现状,为政府有关部门了解行业进行正确的决策提供了很好的一手材料,也为行业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将把这个报告带回去和同事一起认真地学习和研究,特别是将把报告的政策建议贯穿到我们今后的工作中去。
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理事长白由路:现在全国各行各业都在学习十九大报告,我个人觉得其中与肥料有关的有三句话,分别是:“到2030年,我们的生态环境要得到根本改变”“把中国的饭碗牢牢掌握在中国人自己的手中”“加强土壤修复,减少农业面源污染”。这三句话给肥料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方向:肥料必须要保证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怎么做?
蓝皮书给了我们很多很好的建议,我觉得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要加强科普宣传。过去我们一直认为要教农民怎么合理施用肥料,现在我觉得并不仅仅是这样。首先要给受众,特别是城市的人讲清楚化肥的作用和成分。要改变他们“使用了化肥的食品就不是安全食品、使用了有机肥的食品就是安全食品”的错误观念。还必须要加强宣传尿素的主要成分是氮和磷,它们并没有什么污染。要让大家认识到使用化肥的粮食并非不安全。另外,我们总说我国的肥料利用率比国外低很多,这种宣传对行业是不利的,我们要客观地谈论这件事情。
二是要加快产业创新。既能提高产量又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这是我们创新的重要方向,同时还要加强行业自律。
三是加强农化服务。蓝皮书里大篇幅地讲了农化服务,对化肥行业来说,农化服务必须真抓实干。我们如果不真抓实干,农化服务将永远是空谈。如果农化服务都变成了“假服务、伪服务”,与落实十九大创造美好生态环境的精神就是相悖的。因此,肥料行业要有一种担当,要站在更高的层面把我们的产业发展好。
金正大党委书记张晓义:今年召开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我国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为此,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2017年是农业供给侧改革元年。本次调研活动历时8个多月时间,调查小组先后走访了14个省市自治区的30多家肥料骨干企业,还向全国百余家化肥生产企业、流通经销商和种植大户发放专业调查问卷。同时,利用大数据搜集分析近年来我国肥料需求端和供给端的变化。经过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调查小组编纂了《化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研报告》,集中呈现了本次调研成果,并挖掘整理了化肥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功典型。针对调研反映出的问题提出8条建议,以期为行业发展提供借鉴和助力,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化肥供给侧改革蓝皮书的成功发布,必将为我国化肥产业决策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下,在行业协会领导、技术专家的指导下,在全体化肥人的辛勤努力下,化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必将克难攻坚、全面推进,为我国化肥行业的转型升级、我国化肥产业国际地位的提升以及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
高效复合肥料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秘书长、金正大集团副总裁陈宏坤:通过8个月的调研,对化肥行业有了一个摸底,一些龙头企业在改革方面发力,在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农化服务、“走出去”等方面取得了一些很好的经验。比如新型肥料占比较低,产能的利用率较低等,这些都制约着产业的发展。下一步需要针对这些问题安排布置重点工作,同时对调研情况进行总结和梳理,特别是把企业迫切想要解决和希望解决的问题梳理出一些政策建议。希望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达到根本上的协调发展。
典型经验
金正大集团张强博士
金正大:为供给侧改革提供“方案”
作为化肥行业一员,金正大一直坚持走创新发展的道路,树立了“世界领先的植物营养专家和种植业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发展愿景,努力实现由制造向“制造+服务”的转变。在该战略的引领下,金正大在创新服务、联合协作、国际化以及资本运作方面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并取得了有益的成效。
一是技术创新方面,金正大从成立之初就坚持走“自主创新”和“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目前金正大已经开发出覆盖作物生长所需的全系列产品。金正大投资数亿元建立了完善的研发体系,目前已经获得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以及拥有202项发明专利。
二是亲农服务方面,金正大始终坚持围绕一切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发展理念,建立了业内领先的农化服务体系,打造了2500多人的农化服务队伍,成立了我国首个现代农业服务平台——金丰公社,在全国大面积的开展试验示范农业技术培训。
三是行业联合协作方面,金正大率先提出了“大联合、大协作、大发展”的理念,利用自身的技术创新成果、技术品牌和服务方式与上游以及同行企业开展广泛的联合协作,共同破解行业的发展困局,实现肥料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联合协同效应。
四是国际化方面,金正大分别在美、以、德、日成立了肥料研发中心,开展在新型肥料、土壤、植保、现代农业等的研发与创新。并且实现了对以色列艾森贝克、德国康普、荷兰伊康姆和西班牙纳瓦萨等公司的成功收购,为中国肥料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
五是资本运作方面,早在2007年金正大就引进德、美、新投资资金2000万美元。另外在2010年9月,金正大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募集了资金总额15亿元。上市后金正大开展了一系列并购,实现公司快速扩张。
开磷集团宣传部部长童祥龙
开磷:多元互补 耦合共生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开磷就不断摸索多元产业一体化发展的新模式,加快实现多元产业互补、耦合共生、节约发展的总体布局,努力将开磷打造成为以矿业和磷煤化工为主业,以高端化工为发展方向的实体企业。
目前开磷已形成从基础型肥料、功能型肥料到高端全水溶肥料的多产品体系。经过严格检测,开磷化肥各生态指标均优于国家标准,并通过了环保生态产品的认证,开磷独家生产的“不染色”肥料产品已成为中国的名牌产品。
在巩固和提高基础性肥料竞争力的基础上,开磷以市场为导向,加快缓释肥、水溶肥、一体肥、中微量元素肥等高端新型肥料的研发步伐,建成10万吨工业级中微量元素氮磷钾全水溶高效复合肥装置,实施水溶一体化技术,为企业实现转型升级,走出产能过剩的困境提供了新路径。
为了适应农业深化改革和集约发展的新要求,开磷集团正积极探索建立从产品制造企业向包含产品服务的综合性支农企业转型新模式。目前正在运营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改变传统的市场营销模式,积极探索服务种植大户新模式,提高农化服务水平,加强农化服务网络体系建设,更好地满足高质量农资产品及农化服务的新需求。
2016年,开磷集团在做强高浓度磷复肥的基础上,以产品为主线,把氟硅化工、碘化工、精细磷化工逐步从主业中分离出来,相继成立开磷磷酸盐公司、碘业公司、氟硅化工公司,逐步改变“肥大化小”的格局。
硅谷肥业董事长宋福如
硅谷肥业:匠心打造肥料“爆品”
硅谷对肥料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认识十分先进。硅谷认为必须用科技创新的思维,而且要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要颠覆传统观念,用新材料、新工艺制造的产品解决化肥利用率低的问题,才能实现化学的零增长,才能治理解决土壤的污染。
我们坚信绿色发展是肥料行业的必由之路,硅谷公司结合有机硅的特性,利用创新工艺开发出了有机硅水溶缓释肥。产品解决了长期困扰化肥领域的“水溶与缓释不能兼顾”的世界难题,它解决了磷的固定难题,使磷肥的利用率提高到60%以上,也大大增强了作物对氮、钾和其他元素的吸收功能,并从源头破解了土地板结的问题,为作物的生长创造了优质环境。经过农业和科技部门在全国各地实验田使用后的数据显示,有机硅多功能水溶缓释肥利用率可达80%以上,使农业生产亩成本降低20%,亩产量增加20%~30%,节水50%。
硅谷肥业在河北广府硅谷科技园建成了目前世界上最大、中国唯一的有机硅水溶缓释肥生产基地和有机硅功能性系列肥料研发、生产和推广服务中心,年产能达到50万吨。2017年10月15日,硅谷肥业与袁隆平院士领衔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合作,在河北邯郸市永年区的百亩示范田中,应用硅谷研发的有机硅水溶缓释肥,创造了平均亩产1149.02千克、最高亩产1181千克新的世界纪录。
八大建议
一、关于完善化肥产业政策体系的建议:第一,以政府委托行业协会的形式,加快制定准入门槛,确定氮肥、磷复肥、钾肥等各自的起点规模(经济规模),以此作为核准新项目、评估老项目的关键指标和评判依据。第二,制定科学系统的技术系列,提供权威的技术准入清单。第三,支持引导龙头肥料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其进一步发展壮大。第四,大力支持行业内、产业链间的联合与协作,增强内生发展动力。第五,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能效和环保政策,提升监管服务水平。第六,制定完善的化肥产业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
二、关于将淘汰化肥落后产能纳入国家去产能整体战略的建议:第一,建议比照国家出资1000亿元强力助推钢铁、煤炭行业去产能的政策安排,国家出资100亿元作为启动基金,带动化肥产业投资300亿元以上,支持化肥产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第二,将化肥去产能工作与技术改造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同步推进。第三,探索在化肥企业搬迁和园区整治工作中协同去产能的工作机制。第四,在当前化肥行业排放量和用煤量“双限”(即总量控制)的情况下,去产能工作要积极探索产能置换的可行性。第五,化肥行业管理部门从产业准入、资源配置、安全环保、能效物耗、市场监管等方面入手,制定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标准,并严格公正执法,让领先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落后产能企业自然淘汰消亡。
三、关于大力支持新型肥料发展的政策建议:第一,建议国家将新型肥料产业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范畴,出台优惠政策,成立专项基金,对新型肥料领域的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给予政策护航和资金支持。第二,鼓励以问题为导向,加快高效、生态、节水、保地的优质功能性肥料的研发、生产和推广,对企业在研发配套资金奖补、产品生产、运输、税收等方面给予多方支持。第三,以示范试点带动,对使用新型肥料的种植户加大奖补支持力度,促进新型肥料的推广应用。第四,从制定标准规范入手,加强对新型肥料发展的规范引导。
四、关于助推化肥产业“走出去”的政策建议:第一,建议国家以取消三元复合肥的出口关税为突破口,最终实现放开所有肥料产品的出口关税,并允许企业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钾肥原料、出口三元复合肥成品。第二,对化肥产业“走出去”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给予财政、税收、资本金、风险补偿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形成国家与产业风险共担的机制。第三,对海外投资提供税收优惠。第四,支持化肥行业联合协作、“抱团出海”,以技术、资本、渠道、服务和品牌等为纽带,集聚各方优势资源,形成合力编队,共同参与国际产能合作、开拓海外市场。第五,支持引导国内天然气路线氮肥产业和新型肥料产业先行“走出去”。
五、关于大力支持化肥企业开展农化服务的建议:第一,政策支持化肥企业开展农化服务。可以通过税收减免、资金奖补等方式鼓励肥料企业开展此类活动。第二,对化肥企业在农化服务方面的创新实践给予支持。第三,鼓励支持化肥企业开展土壤调理修复。化肥业界认为,土壤修复和污染治理应该是一项公益事业、一项国家行动,应加快构建“谁污染、谁治理”与“企业主体、国家与社会多元买单”并行的工作机制。第四,鼓励龙头化肥企业向农业产业链的终端拓展延伸。化肥企业介入农业产业链越深,就越有动力和积极性去开展好农化服务。
六、关于促进化肥产业资源保护性开发和综合利用的建议:第一,建议参照煤炭开采总量控制的制度设计,对磷、钾等重要战略性资源设定年度总量控制,实行有计划、有节制的开发利用,保护性开发利用这些宝贵资源。第二,大力支持循环经济模式创新和推广。如氮肥行业零排放技术方案、磷肥行业磷石膏综合利用技术方案、盐湖卤水的伴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方案等。第三,升级能效领跑者制度和应用规格。建议将这项制度从行业性、民间性升级为政府主导、具有强制性,作为行业评优汰劣的重要参考依据。第四,加大“三废”综合利用的政策支持力度。磷复肥行业的磷石膏处理是一个棘手问题。建议国家加大对磷石膏综合利用相关研究的投入,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相关的课题研究。
七、关于国家支持民族钾肥工业发展的建议:第一,对钾肥产品的运输实行优惠政策。第二,国家要统筹控制进口钾肥的时间节奏、数量与价格,确立优先使用国产钾肥满足国内农业需求的原则,避免盲目进口和国内无序竞争。第三,要统筹好国产钾肥与进口钾肥的储备。目前国家对进口储备进行补贴220元/吨,导致了不公平竞争和对国产钾肥企业的打压,建议国家对国产和进口肥等比例仓储并补贴,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第四,国家要对民族钾肥工业实行扶持的税收政策,使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成本的政策真正落实到企业,提升产业竞争力。第五,积极支持中国钾肥企业“走出去”。第六,加快标准修订、提升钾肥质量要求、减少低端无效供给,积极引导并支持科学平衡施肥、提高氮磷钾肥中钾肥的比例。
八、关于加强化肥市场规范管理的建议:第一,建议工商质检部门进一步加大对肥料产品的抽检监督力度,从快从严查处一批假冒伪劣和傍名牌的典型案例,在全国全行业形成震慑力,让不法分子不敢再触碰法律的红线。第二,建议国家加大肥料企业商标的监管力度,对知名和骨干肥料企业的商标给予重点保护。第三,科学设计制定化肥等农资产品招投标制度,铲除画地为牢、地块分隔、地方保护的土壤。可以探索全国统筹农资产品的招投标机制。第四,建立完备的肥料产品、尤其是新型肥料产品的标准体系,为管理部门加强监管、为加强行业自律提供依据和准绳。(郁红 杨程 刘英民 秦雅楠 张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