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混改:合力扬帆再启航——鲁北企业集团再创辉煌三部曲(上)
新闻分类:会员动态来源:发布日期:2019-10-09
2019年初秋的鲁北大地,天空湛蓝如洗,大地阳光映辉,枝头丹桂飘香。
走进位于渤海南岸、山东滨州境内的山东鲁北企业集团总公司,映入眼帘的不只是绿树如荫、团花锦簇的花园式工厂,还有生产车间的机转人忙,工厂门口的人来车往,操控室内的银屏闪烁。时下的鲁北企业集团一派繁忙景象,尽显勃勃生机。
然而,让时光倒转经年,鲁北企业集团却是另一番样子:曾一度半数企业机停人去、上市公司被迫停牌、大批人才纷纷出走,企业遭遇有史以来最大危机,濒临破产边缘。2016年前虽稍有好转,但仍债台高筑,融资困难,面临生死存亡。
是什么魔法让鲁北企业集团在短短几年里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鲁北人说,是他们的带头人吕天宝执念混改并取得成功,企业才有了今天的起死回生和凤凰涅槃。
危难时,敢问路在何方
鲁北企业集团有过辉煌的历史。她的前身是创建于1977年的滨州无棣县硫酸厂,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和着祖国前进的脚步,开启了创业征程,创造了属于那个时代的荣光。企业从年产值几百万元、仅能生产单一硫酸产品的县办小厂,到1996年,发展为产值达到3.39亿元,能够生产磷铵、硫酸、水泥、原盐、溴素、复合肥等产品的化工集团公司。鲁北化工有限公司1996年在上交所成功上市,成为中国农用化工第一股。2006年产值40.15亿元,主要产品有磷铵、硫酸、水泥、原盐、溴素、复合肥、合成氨等,成为一个集化肥、建材、化工原料等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鲁北的创业史、发展史、辉煌史,曾经是齐鲁大地上一颗耀眼的明珠。陈列在展览室的一张张略显褪色的荣誉证书,就是最好的历史见证。
然而,2006年到2010年,鲁北企业集团开始走下坡路,资产负债率大幅攀升,产品竞争力逐年减弱,经营出现持续亏损,资金链随时面临断裂的风险,上市公司戴帽“ST”,企业江河日下,一路跌入谷底。处于鼎盛时期的鲁北企业集团,陶醉于昔日的荣耀,忘却了竞争的残酷,当猝不及防的危机来袭时,鲁北人有点找不着北了。
面对危局,“东家”无棣县政府坐不住了。2010年9月,县委县政府果断决策派驻工作组进驻企业,帮助企业进行全方位治理整顿,举全县之力,挽救鲁北于水火。经过多年努力,鲁北企业集团总算保住了,但各方面“欠账”太多,止损盈利依然难以实现,企业发展力严重不足。
时任鲁北企业集团总经理的吕天宝比谁都急。吕天宝1984年大学毕业时,原本分配到无棣县农机局工作。但作为当时全县难得一见的全日制本科生,他却主动放弃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响应组织号召,投身硫酸厂。当时,硫酸厂正在开展国家“六五”科技攻关,急需人才。从此,吕天宝和鲁北结下了不解之缘,随着时间的推移,感情愈见深厚。
先谋而后动,是吕天宝的行事风格。吕天宝日思夜想,思考着拯救鲁北企业集团的法子。思来想去,吕天宝认为,鲁北企业集团除了缺钱,还缺少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有效的管理模式,而后者对鲁北更重要。2013年,一个大胆的构想在吕天宝脑海中萦绕开来。这个构想,就是为鲁北企业集团引进战略投资者。那时,“混改”一词尚未流行,可见吕天宝思维超前,想法大胆。
有了构想,但现不现实?可不可行?吕天宝心里也在打鼓,私底下找到分管财务的副总和班子其他成员沟通、切磋、交流。经过慎密思考,反复研判,构想慢慢变得清晰起来。吕天宝认为想法成熟了,就找到时任董事长,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
看日出,必须守到拂晓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要把构想变为现实,绝非一帆风顺。吕天宝事后用了三个字感慨:“太难了”。
鲁北企业集团引进战略投资者,实行混改的初步构想和方案,虽然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积极支持,但当时企业负债累累,包袱沉重、举步维艰,正所谓“丑女难嫁”。吕天宝带人四处奔走,先后谈了五六家企业,一些原本饶有兴趣的潜在合作方,在了解了鲁北的真实状况后,摇摇头,再没了下文。
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就在吕天宝苦苦探索时,2014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的科学论断,发出了混改的号召。有了政策支持的机遇,吕天宝乘势而为。恰在此时,南方一家很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对鲁北的合作意向有了回应。这家公司相中了鲁北企业集团循环经济的优势,加之产业链的高度关联,双方在化工和铝产业布局上找到了契合点。
但混改涉及双方的利益诉求,鲁北要的是真金白银,还有项目引进;合作方要的是现实回报,还有未来前景。双方从2015年上半年开始谈判,谈了5个月之久,终于谈出一个框架协议。
然而后面还有一波三折。按照协议内容,双方相互开展尽职调查。合作方聘请了有名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这两所在对鲁北企业集团一番看似认真的“调查”后,对企业的一些疑虑和问题,并未找吕天宝及鲁北企业集团管理团队求证,就草率地给合作方高层反馈了“不宜合作”的结论。这险使混改胎死腹中。
2015年的隆冬时节,在双方不下20余次的你来我往后,总算到了最后的签约阶段。然而,就在吕天宝与政府领导赶到南方准备签字时,却迎来当头一棒,合作方突然改变主意了。双方再一次陷入山重水复的绝境。
企业家精神,往往体现在危难时刻;企业家的作用,总会在关键时刻发挥。前期所有谈判重归于零,一切复又从头开始。吕天宝没有气馁,再次披挂上阵。他劝谈判人员留下来,重新了解对方的想法和诉求。之后一遍遍推敲协议,一次次与地方政府沟通,一回回力挽狂澜,终于使谈判峰回路转,使混改重见光明。
2016年2月,吕天宝被任命为鲁北企业集团董事长。职务的变动,话语权的增大,为鲁北企业集团加速混改增添了筹码。
精城所至,金石为开。吕天宝的真诚态度、敬业精神、专业能力和人格魅力,赢得了对方的尊重,鲁北企业集团的混改终于迎来了柳暗花明。就在吕天宝履新董事长的次月,便与合作方签订了一揽子合作协议。这份来之不易的协议,不仅为鲁北企业集团带来了久旱逢甘露般的资金,还布局了一系列双方希望发展的新项目。
多次陪同吕天宝参与谈判的上市公司董秘张金增不无感慨地说,正是有了滨州市、无棣县及各级国资部门的大力支持,鲁北企业集团管理层担当、务实的工作作风及吕天宝董事长“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才最终有了鲁北企业集团混改的成功,有了企业今日的辉煌。
风雨后,方见霞映满天
2019年8月2日,山东省国资委主任张斌在全省混改布置会上指出:混改要能引入新业态、新模式,实现“以旧换新”。显然,鲁北企业集团的混改无论从时间的维度,还是“以旧换新”的目标要求来看,都走在了全省前列。在化工全行业,鲁北企业集团的混改也成为经典案例。
吕天宝在混改中,解决了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和谁混”。鲁北企业集团结合自身实际,与产业链关联度高的大型民营企业“混”在一起,引进了新业态、新模式,达到了“以旧换新”的新旧动能转换之目的。二是“怎么改”。为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实现在做强做大基础上的双赢,鲁北从一开始就明确了增资扩股的混改方式。第一轮混改结束后,鲁北企业集团和其全资子公司金海钛业分别获得增资6.04亿元和3.5亿元。鲁北企业集团的国有股本比例占比55%、子公司金海钛业的国有股占比66%。
吕天宝董事长讲了这样一个例子:长期以来,鲁北的铝业项目难以达产,亏损严重,最高时产量也仅为设计产能的80%以内,效益可想而知。混改后,鲁北人干脆将铝产业交由合作方托管。奇迹就这样发生了,鲁北铝业自此实现达产,效益陡增,合作方由此获得一笔不菲的托管费。这样的双赢案例,在混改后的鲁北企业集团绝非个案。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吕天宝和鲁北人再深切不过地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
混改后,随着经营机制的改变,内生动力不断提升,企业活力充分释放,经济效益节节攀升。2017年,鲁北企业集团五大板块全部实现盈利,效益达历史最好水平;员工薪酬翻了一番。2017年上缴税金1.83亿元,2018年上缴税金3.6亿元。而鲁北历史最好的年份,税金仅在亿元上下。
通过混改,政府满意,合作方满意,员工更满意;前几年流失的人才,又陆续回来了。
彩虹总在风雨后。第一次混改的成功,让鲁北尝到了甜头。2018年3月又启动二次混改,依然采取增资扩股的形式。然而这一次,吕天宝已无需东奔西走找“对象”了,直接在山东产权交易中心挂牌,公开征集。很快,民营企业汇泰控股集团主动摘牌,注资近5亿元获得20%股权。二次混改之后,鲁北企业集团由国有绝对控股变为相对控股。算下来,两次混改共计融资15亿元,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大幅降低了财务成本。混改虽降低了国有股比,但随着“蛋糕”的做大,国有资产反而大幅增值。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改变,内生动力全面爆发,生产经营日新月异,鲁北的天空,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混改实践,让我们认识到这条路是对的,不排除以后在混改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吕天宝凝望远方,成竹在胸。(陈丹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