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山东省化肥和煤化工行业协会!

会员注册会员登录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帮助中心

BB肥“突围”关键看服务

新闻分类:新型肥料来源:发布日期:2020-10-14

上个世纪 80 年代,BB 肥产业在我国落地生根,实物产量由最初的不足百万吨逐步发展到 2000万吨左右的规模。然而,在经历短暂的辉煌之后,BB 肥在国内旋即陷入“好货不香”的尴尬境地,市场也变得不温不火。

在欧美地区早已成熟并普及的 BB 肥,为何到了中国会“水土不服”?,原因有很多,但归根结底还是理念上的问题。国内最早从事BB 肥生产的企业,只是引进了设备和技术,将 BB 肥当作一种新产品来进行推广应用,并没有真正认识到,欧美地区对肥料的散装掺混本质上是一种以丰富的应用技术为基础、面向终端的服务,其背后是一整套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产品先于服务”的理念,使 BB 肥在引进之初便走上了“为销售而服务”的歧途。

与复合肥相比,BB 肥的服务属性非常明显,其最大优势是可以根据测土数据对配方进行灵活调整,土壤中缺什么就补充什么,从而做到科学精准施肥,实现节本增效。但长期以来,国内企业都是在工厂中生产灌装 BB 肥,然后再像复合肥一样投入传统渠道中进行销售,这与BB 肥的服务属性背道而驰。在实际生产中,受小农分散经营的基本国情和行业内产品思维盛行的影响,某种配方的 BB肥只有达到一定的产量,才能使成本与效益达到平衡,很难真正做到“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服务。再加上基础研究与技术储备不足等因素,BB 肥企业的服务大多流于形式、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只能通过拼价格来抢占市场。换句话说,我国BB 肥产业之路仍是科学施肥与工厂规模化生产的一种妥协。如此一来,就使BB 肥走上了商品化、贸易化的老路,也导致其服务优先、直面终端的比较优势荡然无存。

除了理念上的误区,BB 肥产品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先天缺陷。由于尿素、磷铵、氯化钾等各类基础肥的颗粒密度、形状及粒径不一,在掺混后容易出现分层、吸潮板结、不易添加增效成分、施用不均衡等问题,给肥料的运输、储存、使用带来诸多不便。这些缺陷,也导致 BB 肥的适用范围始终局限于北方大田区,在南方经作区难以推广应用。

由于生产技术门槛和违法成本相对较低,大量没有服务能力和生产经营资质的小作坊涌入 BB 肥领域,使 BB 肥市场成为偷减含量、虚标养分、假冒伪劣的重灾区之一。在信息对称的今天,用于 BB 肥生产的基础肥成本价格非常透明,正规企业在与小作坊竞争时,很容易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此外,因各地对 BB 肥的监管执法标准不统一,也导致误伤“友军”的事件频频发生。根据国家 2013年出台的《关于加快配方肥推广应用的意见》,年配肥能力2万吨以下或每小时 2.8吨以下的基层小型智能化配肥服务网点,以农民购买原料肥料为基础肥料,按照农民的施肥配方进行智能化掺混,掺混后不进入市场流通环节、不纳入肥料登记和生产许可范畴。但在实际过程中,不少正规企业的小型智能化配肥服务网点,都被当地执法部门以违反《肥料登记管理办法》有关规定为依据进行了处罚和关停,对 BB 肥产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一大批有远见、有担当的农资企业积极投身于 BB 肥产业的新一轮革命中,通过加强产业协作、科研投入及应用技术储备,大力推进土壤大数据系统及诚信经营体系建设,在服务模式创新上下功夫,在产品性状和科技含量上做文章,努力使 BB 肥产业的发展重回正轨。(魏 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