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山东省化肥和煤化工行业协会!

会员注册会员登录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帮助中心

化肥“一刀切”之争,专家表示:要坚持使用化肥农药

新闻分类:协会资讯来源:发布日期:2021-04-01

近年来,对化肥农药的认识,有的人认为两者百害无一利,彻底将其妖魔化;有的人认为保护生态环境和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就该放弃使用农药化肥。与此同时,个别媒体也推波助澜,致使人们“谈肥色变”“谈药色变”。

如同一枚硬币,一面是有关化肥农药此起彼伏的嘈杂声音,另一面是农业农村部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取得的成绩:截至2020年底,我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已顺利实现预期目标,三大粮食作物利用率双双超40%

为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化肥农药,就当前社会上的一些误解和质疑,记者向有关专家进行了求证。

我国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但“零增长”不等于“零使用”,为什么在粮食生产中要坚持使用化肥农药?

“化肥是高效的营养物质,能为作物提供养分,改善作物和土壤营养水平,提高农业生产力。”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农村部科学施肥专家指导组组长、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张福锁强调,要正确认识化肥对农业生产的积极作用。

“施用化肥以来,全国耕地从大面积养分匮缺转变为养分富集。”张福锁介绍,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土壤基础生产力每亩仅260公斤,而现在达到了每亩333公斤。

得益于化肥施用带来的土壤生产力提升,我国粮食产量有了明显提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单产翻了两番,其中化肥的贡献约占一半。全国大量试验证明,停止施用化肥,也不施用农家肥,3年内作物产量就会降低一半,甚至更多。”张福锁告诉记者。

农药的意义则主要在于通过防治病虫害达到保护粮食生产的目的。“人、动物和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有害生物的危害,控制这些有害生物,药物是主要手段之一。”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看来,尽管当今世界植物保护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选育防病虫品种等非农药措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农药依然是当今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手段。

宋宝安摆出现实例证:2019年,我国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约10亿亩次,防治面积达16亿亩次,其中化学防治面积约占2/3,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非化学防治措施约占1/3,这充分说明采用农药防治仍然是主要的措施。

“人病了要用药治疗,同样,庄稼有病虫了,也需要使用农药防虫治病。”宋宝安生动总结道,我们的农业丰收离不开农药,否则就会遭受病虫灾害,会减产减收,会饿肚子。

如何看待农业高质量发展与化肥农药减量之间的关系?

“化肥用量要控制到合理的范围,既不能多,也不能少。”张福锁直言,我们不能盲目“减肥”,当前要把用量过高的降下来,用量合理的地方要保持,用量少的地方还要提高一些。“要减少某些过量投入的养分,如氮磷钾等大量营养元素,也要考虑增加有机肥还田,以及补充钙镁锌等中微量营养元素。”

目前,张福锁带领农业农村部科学施肥专家指导组构建了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氮肥施用定额指标,其中,水稻的氮肥安全用量应该为7-12公斤/亩,小麦5-19公斤/亩,玉米8-19公斤/亩。

张福锁补充道,控制化肥用量还应该以技术创新为前提,同时也要与其他栽培措施配合实现粮食增产。“我们十多年的试验证明,控制化肥用量在合理水平,通过优良品种选择、播种技术调控、土壤改良等措施,小麦、玉米、水稻可以增产18%-35%。”

针对农药减量,宋宝安表示:“不能以牺牲作物产量和防治病虫害效果为代价,而是要淘汰低效、高毒、高残留品种,提升农药利用率,并用高效、环境友好型绿色农药和生物农药新品种替代低效老旧品种,在此基础上合理使用与科学防控。”

“推进农药减施增效,发展高效、低残留、生态友好的绿色农药和生物农药,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宋宝安介绍,近年来,我国加强了农作物病虫草害的绿色防控实施力度。2020年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提升至41.5%,重点区域果菜茶绿色防控基本实现全覆盖。

专家认为,深入推进化肥农药减量使用是绿色农业发展方向,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化肥农药使用监管,要通过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不断提升科学施肥、科学用药指导服务能力。

农业生产者要增强节肥节药意识,对违规使用农药、不遵守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的行为,要加重处罚。只有多措并举,才能有效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农资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