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山东省化肥和煤化工行业协会!

会员注册会员登录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帮助中心

山东省化肥工业协会六届理事会三年工作规划要点

新闻分类:行业规划来源:发布日期:2016-02-22

山东省化肥工业协会六届理事会三年工作规划要点

(协会六届一次常务理事会2015年4月22日通过) 

    山东省化肥工业协会第五届理事会在任期内引导会员多措并举化解产能过剩带来的困难,产业转型升级工作全面展开,行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的发展轨道,第六届理事会应该认真思考会员和行业未来的发展道路。摒弃旧思维、旧模式,尽早尽快适应新常态,探索适合自身特点又符合时代潮流的发展模式。找准“十二五”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摆脱习惯性的政策依赖和从众心态,用市场化的眼光、差异化的思维来规划企业发展战略,做好协会理事会未来三年的工作。

    经常务理事会议讨论,提出本届理事会任期三年间(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 主要工作规划要点如下: 

    一、搞好“十三五”规划的编制,主动应对化肥“零增长”的市场发展趋势。
  
    一个符合企业实际的发展规划,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前提,也是协会重要的工作内容。科学的战略定位是企业编制和落实好“十三•五”规划的基础。协会要占在全行业发展的高度,协助企业在复杂的市场形势下,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突破口或切入点。

    要抓住发展方式的转变,实施化肥质量替代数量战略。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突出优势产业,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我省从化肥大省向化肥强省过渡。

    农业部已经制定2020年实现农药化肥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这是中央对农业提出的要求,也是化肥行业发展的新目标。工信部在《化肥行业转型升级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提出:按照2020年化肥使用零增长行动方案,严格控制化肥总量。氮肥总量保持年均0.15-0.2%的微增速,产能6060万吨,淘汰650万吨。磷肥年均0.35%微增速,产能2400万吨,淘汰300万吨。肥料行业以产品为中心的时代即将过去,再也不可能以简单的扩大产能来实现企业发展。

   “零增长”不是简单的数量下降,背后还有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一系列问题。协会要引导企业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一方面要生产出符合现代农业要求的新型肥料,在养分数量、比例、型态和肥料助剂等多方面不断创新。另一方面,要认真指导农民科学施肥,使肥料最大限度发挥正面功能,最大程度的抑制它的负面效应。

   “零增长”不是不发展。在整体规划下企业必须突出自主创新, 进行个性化决策,实现差异化发展。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 该退的果断退出,该进的大胆发展,力争在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竞争力提升上取得显著突破和进展。最终实现全省总量合理、技术先进、结构优化、竞争优势突出的总体目标。

    二、大力扶持新型肥料的研发与生产。

    肥料产业要在不增加或少量增加化肥用量的情况下,通过提高效率保证中国粮食安全。新型肥料的开发与推广,正是我国化肥产业贴近市场、注重服务,努力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体现。

    肥料的创新方向首先是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浪费、减少污染、减少农民的投入;其次,根据作物需求精确施肥;通过现代化手段,实现水肥一体化。配合土壤修复和环境整治,生产更多个性化的肥料品种以满足中国农业生态系统多样性的需求,如含中微量元素的复合肥、液体肥或水溶性肥料以及缓控释肥、有机-无机肥等。新型肥料的合理施用将成为推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三、强化服务意识,加快商业模式改革与创新。

    我国传统农业正快速向现代农业转变,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己经成为农业经营主体。化肥企业采用何种恰当的商业模式为这些新型经营主体提供服务,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强化服务意识,加快化肥产品商业模式改革与创新,是行业今后几年重要的工作内容。 

    中央有关部门正在编制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总体规划, 以“土壤需求、生态健康”为准则,启动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试点。对化肥行业来说,未来土壤环境对施肥模式将出现重大影响,也为土壤污染修复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土壤修复产业具备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协会将积极鼓励和推动企业土壤改良剂、调理剂和生物活化剂的研发和生产。

    随着农业生产关系的改变,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中国智能装备和大型机械的推广应用,中国农资供应一定会形成一个多维度的服务体系。传统的销售模式将面临网上销售模式的挑战。对这些新的营销模式,协会鼓励企业明智选择、认真对待,帮助具备条件的企业抢位发展。

    从经济转型升级角度看,“一带一路”为我们化解过剩产能提供了战略迂回空间。产能过剩并不意味着产能落后。我国目前化肥相对过剩,可能正是中亚、东南亚发展中地区的短板。协会鼓励会员单位从产品出口入手,探索化肥及煤化工技术和整套装备出口。

    四、推进洁净煤气化技术,进一步优化原料结构。

    到2014年底,全国氮肥、甲醇行业已建成投运286台加压煤气化炉,占全国合成氨总产能的24%,占甲醇总产能的44%,在建的还有165台。

    我省兖矿鲁南、华鲁恒升采用水煤浆气化技术建成煤气化装置13套,鲁西化工、瑞星集团采用干煤粉加压气化技术建成煤气化装置4套。我省新型煤气化装置己形成合成氨产能310万吨,占全省合成氨总产能的31.1%,原料结构逐步趋于合理,提升了清洁生产水平。协会鼓励在具备规模条件的企业,继续加快新型洁净煤气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减轻对无烟块煤的依赖,实现煤炭节约和洁净利用。工信部《化肥行业转型升级指导意见》要求到2020年采用非无烟煤的合成氨产品占比,从目前的24%提升至40%左右。我省力争再建成300万吨左右洁净煤气化能力,实现无烟煤气化与烟煤气化各占50%的化肥原料格局。

    继续推广固定床气化配合吹风气回收发电、煤渣综合利用、新型气体净化等技术,因厂制宜推行煤棒制气,把煤气化的节能降耗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努力探索实现洁净煤气化装置的小型化。不管是何种炉型,都要求用创的思维去提升它,用高新技术嫁接它,用严格的管理去操作它,达到产业升级的目的。

    五、推进煤基多联产,实现煤化工产品精细化,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国东部企业由于受到煤炭供应数量及价格的限制,尽管有着比中西部地区优越的社会发展条件,但新型煤化工产业却始终是中西部的专利。随着技术逐渐完善,产品向精细化发展,东部氮肥企业介入煤化工的条件逐渐成熟。

    要充分利用山东化肥企业地处市场中心和出口前沿的区位优势,发挥社会综合配套能力强、人力资源相对丰富的有利条件,努力延伸下游产业链。实现从规模化的初级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方向转变。发展系列化、多样化、差异化的煤化工产业链,建设优势显著、技术独占、市场不易复制的煤化工产业。最大限度地利用不同地区、不同原料带来的机会,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合成气深加工为龙头,以氨醇产品为平台,开发建设煤基化工原材料及合成材料系列产品,努力形成多条产品链并行发展的园区化格局。

    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巩固和扩大转型升级成果。

    要利用经济新常态提供的新机遇,巩固和扩大几年来的转型成果。对近几年新建、迁建、改建的生产装置和系统,要总结经验、系统优化,踏踏实实的精雕细刻,力争达到国内同类装置的先进水平。在认真总结前几年转型工作实践的基础上,有重点、有步骤的把转型升级工作引向更深领域。

    企业要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和附加值,让同一原料产出多种产品,让化肥主业和多元化产品相互促进、互补双赢。

    对于那些大路货产品,要用创新的思路、创新的视角去挖掘或嫁接新的技术创新点,满足市场新的需求,把老产品做出新创意。

    节能、安全、环保,始终是化肥行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也是技术进步永恒的主题。只有把这个基础夯实,创新工作才有施展的平台。协会鼓励企业利用小城镇建设迁建入园的机会,采用先进科技成果提升装备水平,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建设,提高安全、环保设施标准和企业信息化、自动化控制水平。

    七、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水平,打造攻坚克难的一流团队。

    企业转型升级的每一步,都折射着企业文化建设的印迹。深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最根本的动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企业家。只有企业家的思维创新了,企业才能实现创新发展。企业要从跟随型发展向创新型发展转变,首要的就是领导团队决策观念的创新及由此而引发的企业文化提升。

    只有企业每个职工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团队精神面貌振奋起来了,才能把资源、技术、管理、市场等要素更好地结合起来,最终反映在产品成本上形成企业的竞争力,转型升级的目标才能实现。
八、加强协会自身建设,树立良好的社团形象。

    协会自身建设是完成以上工作的重要基础。协会理事会要紧紧把握国家有关经济工作的指导方针,指导协会工作。秘书处要增强与会员单位的联系,积极发挥会长单位和骨干企业的示范作用。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协会管理,增强遵纪守法意识,推进诚信建设,严格行业自律。以建设“政府信得过、行业离不开、企业靠得住、社会有影响”的行业组织为目标,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履行协会职责,把服务当成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依靠广大会员凝聚行业力量的智慧,树立协会良好的社团形象。

    我国化肥工业正在告别单纯依靠产能扩张的粗放式发展模式,步入产业集约化、产品多元化、生产智能化、服务个性化发展的新阶段。山东化肥企业必须积极行动起来,着力研究新常态引起的发展环境的新变化,发掘经济中速发展中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会,在巩固和扩大前几年调整成果的基础上,适应新常态,抓住新机遇,推动山东化肥工业创新发展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