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9期
新闻分类:化肥信息来源:发布日期:2023-09-14
中国有望开创世界煤化工发展第四个里程碑
受经济下行压力及国内外环境变化影响,今年以来我国煤化工面临较大发展压力。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了《关于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对现代煤化工的产能规模及新增煤炭消费量提出了明确要求,为行业寻出路、谋发展,擘画光明前景。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分析了今年化工行业经济发展形势。他指出,煤化工行业目前的困难是整个化工行业困难的体现。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和“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下半年全行业要争分夺秒,抓好各方面工作,把所有工作都紧张推进起来。
目前煤化工发展步入新时期。新时期煤化工的发展不仅有挑战,而且蕴含机遇,关键是做好三个坚持。第一是坚持在“链上发展”,形成煤化工产业链。组织抓好四大产业链:煤制油气产业链;煤制烯烃、芳烃、新材料产业链;煤制乙二醇产业链;煤制精细化工产品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要在链上发展,在链上延伸,在链上提高。第二是要坚持创新引领。未来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靠的是技术创新,目前技术创新仍有较大的空间。第三要坚持发展模式的创新。例如气化岛创新模式;煤化工与氯碱工业、纺织工业、绿电等耦合;煤化工园区化、基地化、产业链协同发展等。尽管目前煤化工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但挑战也是机遇,通过技术创新来面对挑战、迎难而上。做好这三个坚持,煤化工将会开创另外一番天地。
在世界煤化工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每一次跨越依靠的都是技术创新。世界煤化工发展历史上有过三个里程碑。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煤焦化技术和城市煤气化技术的突破,开创了煤化工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20世纪初,费托合成技术的突破和合成气技术的利用,开创了煤化工发展的第二个里程碑;20世纪90年代,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煤制烯烃(MTO)技术为代表的产业化应用,实现了不以石油为原料的化工技术路径的新突破,开创了现代煤化工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当前我国现代煤化工面临的全新挑战,给我们创造了开创世界煤化工发展第四个里程碑的机会。
第四个里程碑应该是:在“双碳”目标的新形势下,走出一条高碳原料低碳排放,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的新路子。第四个里程碑的策源地一定在中国。当前煤化工的发展尽管有困难、有挑战,但是我们信心十足。中国发展煤化工是对世界化工原料多元化发展的重大贡献;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我们应该持续发展好现代煤化工事业。中国化学工业有责任、有能力,也应该为世界煤化工发展作出新形势下的全新贡献。(常婷婷 成瑞欣)
化肥年产需稳定在5500万吨左右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应急管理部和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七部门印发《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的通知。《工作方案》指出2023—2024年,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的主要目标是:行业保持平稳增长,年均工业增加值增速5%左右。其中,2024年化肥产量(折纯量)需稳定在5500万吨左右。
涉及化肥行业的工作举措主要有:
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实施重点行业能效、污染物排放限额标准,瞄准能效标杆和环保绩效分级 A 级水平,推进炼油、乙烯、对二甲苯、甲醇、合成氨、磷铵、电石、烧碱、 黄磷、纯碱、聚氯乙烯、精对苯二甲酸等行业加大节能、减污、降碳改造力度。各地要加快推动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 200 万吨/年及以下常减压装置等落后产能淘汰退出。支持开展非粮生物质生产生物基材料、伴生有机肥等产业化示范。
推进集约集聚发展。建设磷资源高效高值利用产业基地,加快磷肥、黄磷等传统产业结构调整,提升新能源、大食品、大健康所需磷化工产品供给能力。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提升钾、锂、硼等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开展行业“三品”行动。开展品牌宣传周、行业质量管理小组等活动,发布行业品牌发展报告,推动化肥、涂料、染料、轮胎、氟硅材料等量大面广的产品提品质、创品牌。支持石化化工生产企业与纺织、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等领域用户建立研发早期介入、后期持续改进的合作模式,提供定制化、功能化、专用化的产品和综合服务,建立完善电子标签等追溯制度,实现由销售单一产品向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转型,提升协同制造效率,拓展消费增长新空间。
加强国际产能合作。稳妥推进轮胎、化肥等产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带动相关技术装备与工程服务“走出去”。鼓励有条件地区建设面向周边国家市场的特色化工园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形成高效协同、绿色稳定供应链体系。
提高关键要素保障水平。积极拓展石化原料供给渠道,构建基础稳固、多元稳定的供给体系,有序开展海外原油、钾肥、天然橡胶基地建设。加强化肥等重点产品原料用煤、用气供应保障,鼓励重点石化化工用煤、用气大户与相关供应、运输企业签订产运需中长期合同,提高用煤、用气合同履约程度,努力保障生产要素供应稳定、价格合理。
做好化肥生产保供。实施重点化肥生产企业最低生产计划管理,鼓励硫磺、冶炼酸企业与磷肥生产企业,供销合作社系统农资企业与化肥生产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引导符合安全环保规定的矿肥一体化磷肥企业立足保供需求尽量增加磷矿石产量,加大磷矿石供应力度,做好“春耕”“三夏”“秋冬种”等关键节点化肥生产保供。
发挥骨干企业主力军作用。支持骨干企业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需要为导向,当好“链主”,牵头针对应用场景和技术创新转化关键环节,打造以丰富化工新材料和专用化学品供给、增加关键共性技术创新解决方案为主的产业原创技术策源地,为上下游企业提供优质原料供给、技术提升方案以及数字化赋能、产业金融等服务,切实发挥对产业链的领航支撑和示范带动作用。
强化保障服务。加大联合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成品油偷税漏税、化肥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长三角农资信息)
复合肥发展锁定“高效、精准、绿色”
8月底,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于山东临沂举办的2023全国复合肥技术创新发展论坛上,协会理事长修学峰指出,当前农业面临不均衡施肥、过量施肥造成的持续环境压力,未来我国发展配方施肥、减肥增效的需求不断增加,化肥施用总量会不断下降,因此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高效、精准、绿色的化肥产品应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
对于未来复合肥的发展趋势,上海化工研究院肥料所总工程师陈明良分析说,我国种植业结构调整必然会带来化肥结构的调整,复合肥产品将向着品种多样化、专用化方向发展,高效、低能耗、节水、环境友好成为基本要求。具体而言,在工艺提升方面,肥料生产过程要更加注重节能减排;在产品品种方面,要生产符合品质农业需求的优质肥料;在施用过程上,要着重提高肥料利用率,以提升农产品品质。同时也要重视农化服务,领先的农化服务网络也将成为复合肥企业构建自身优势和竞争力的重要一环。(王俪锦)
世界钾肥市场企稳
近期,据标普全球商品洞察旗下机构Fertecon预测,尽管世界钾肥供应仍然受到限制,但价格已从2022年的历史高点回落,预计在2023年剩余时间和2024年年初会保持相对稳定。7月,尽管欧盟和美国持续对世界第二和第三大钾肥出口国俄罗斯及白俄罗斯实施贸易制裁,标准级氯化钾价格为239~300美元/吨(FOB波罗的海,下同),低于2023年第二季度的平均价格329美元/吨,远低于2022年第二季度的853美元/吨,已恢复到2021年年初的水平。
钾肥是化肥的关键成分,其需求是全球性的,但生产相对集中。因此,钾肥定价对贸易流非常敏感,其主要受约占国际交易量3/4的3个国家影响,即加拿大、俄罗斯和白俄罗斯。2021年,加拿大生产的钾肥占全球需求的35%,俄罗斯占20%,白俄罗斯占19%。
2020年前的数年,钾肥价格很稳定,标准级氯化钾的价格在每吨200到300美元波动。然而,在2021年下半年,欧盟、美国、英国和加拿大对白俄罗斯个人和商业实体实施了制裁,包括白俄罗斯钾肥公司(BPC)及其出口部门。随后,立陶宛铁路公司宣布,自2022年2月1日起终止与BPC的合同,实际上禁止BPC的货物进入克莱佩达港。此外,雅苒国际公司还宣布,自2022年4月1日起,将停止从BPC采购钾肥。
自此,国际钾肥价格开始飙升。欧美对白俄罗斯的制裁确定后,该价格由2021年第二季度平均每吨288美元跃升至第三季度的每吨497美元,第四季度又跃升至每吨599美元。虽然涨势在2022年年初有所减弱,1月平均价格为每吨600美元,2月每吨620美元,但随着2月24日俄乌冲突暴发,钾肥价格开始迅速上涨,2022年3月跃升至平均每吨796美元,并持续飙升至5月,达到每吨881美元,较2021年同期的268美元上涨了228%。
随后,随着贸易流的改变和稳定,钾肥价格开始下降。自2022年下半年开始,钾肥供应链进行了调整,随之钾肥定价松动,12月降至平均每吨474美元。其中,BPC增加了对俄罗斯港口的使用,并开始通过铁路向中国出口。贸易数据显示,2022年白俄罗斯对中国的氯化钾出口增长了9.2%。Fertecon数据称,由于白俄罗斯和俄罗斯的出口减少以及价格驱动的需求破坏,2022年钾肥贸易总量为3030万吨,比2021年下降了18%。
对于未来一段时间的钾肥市场,Fertecon在《钾肥展望》报告中称,2023年年初以来,由于需求破坏和高库存,钾肥价格持续下降。今年第一季度,所有基准价格下跌约20%,标准级氯化钾平均价格为430美元/吨。第二季度价格继续下跌,平均为329美元/吨。与此同时,BPC还在继续开发出口替代路线,包括利用圣彼得堡港。Fertecon报告指出:“使用圣彼得堡港,对BPC来说其主要物流限制是他们可以使用的铁路货车数量。由于将产品运输到圣彼得堡的距离几乎是原出口路线距离的两倍,预计要到2025年或更长时间才能有足够的运力。”
Fertecon预计,由于供应链重建,今年全球钾肥贸易将出现反弹。报告称:“尽管2023年上半年需求放缓,但预计2023年氯化钾总体出口量将超过去年,白俄罗斯出口和中国进口都有望改善。考虑到降价和中国价格结算因素,预计2023年下半年钾肥需求将开始回升。”
Fertecon数据显示,第二季度末,钾肥价格开始趋稳,5月份标准级氯化钾平均价格325美元/吨,6月平均价294美元/吨。Fertecon预计,未来一段时间钾肥出口价格将稳定在280美元/吨以下,到2024年年底还会有轻微的下降趋势。Fertecon表示:“尽管结构性供应不足对钾肥价格仍存风险,预期需求改善应该会缓解价格的下行压力,但预计钾肥价格不会恢复到2023年年初的水平。” (饶兴鹤)
2022年行业能效、水效“领跑者”发布
9月7~8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在北京召开2022年度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双碳论坛暨能效、水效“领跑者”发布会,发布了2022年度石油和化工行业能效“领跑者”、水效“领跑者”名单与指标。记者从发布会了解到,随着能效及水效“领跑者”发布制度的不断完善,重点企业主动作为,全行业节能节水效率显著提升,低碳发展也迈上新台阶。
多年来,能效“领跑者”企业不断挖潜增效,多个重点产品能效先进水平持续提升。其中,2022年对二甲苯、煤制烯烃、甲醇、聚氯乙烯、传统法磷酸一铵的能效冠军的能耗比2021年分别下降26%、4.1%、1.9%、6%、8.3%。
本次水效“领跑者”评选涉及炼油、乙烯、合成氨、甲醇等12个重点产品,为行业树立了先进的节水指标,成为引领行业节水提升的标杆。其中,恒力石化(大连)炼化有限公司、安徽昊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山东联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天津渤化化工发展有限公司、山东道恩钛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分别居原油加工、煤制烯烃、合成氨、煤制甲醇、硫酸、纯碱等产品的水效榜首。
据记者了解,随着水效“领跑者”的评选,众多石化大中型企业将节水与节能降碳统筹规划,把节水项目列入企业年度“降本增效”重大技术攻关项目,持续加强三级水计量器具配备,为数字化管理平台提供监测数据。目前,行业节水管理体系初步建立,重点产品单位取水量逐步降低,已经修订的炼油取水定额国家标准和正在修订的乙烯取水定额国家标准的水效指标相比之前将明显提升。(王俪锦 张育)
煤制烯烃具备资源禀赋,但规模受限难成主流
我国的资源禀赋决定了发展煤制烯烃工艺是保障能源安全和化工材料供给的重要措施。煤制烯烃工艺先通过煤气化、合成气净化合成甲醇,再通过甲醇的进一步反应实现烯烃分离,主要包括 CTO(兼顾乙烯丙烯)、CTP(主制丙烯)工艺,广义上还包括外购甲醇路线(MTO、MTP)。
据统计,近十年全国已投产的煤制烯烃项目共有 34 个(含外购甲醇制烯烃),总产能近 1600 万吨/年。其中,CTO 装置主要位于靠近煤炭原产地的西北地区,外购甲醇制烯烃则主要集中于华东沿海地区,但由于价值链较短,盈利能力显著低于其他生产工艺,产能相对有限。
随着“双碳”政策的进一步落实,煤制烯烃的发展将受到资金和政策两方面的制约,扩能步伐趋缓。1、资金方面,相比于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煤化工项目单位产能投资大,年产能 60 万吨以上项目的建设成本约 190 亿元,是石油炼化单位产能投资的 5-10 倍。
受高昂的固定成本所限,煤制烯烃项目规模普遍不大(产能一般在 60万吨/年以下),产品结构相对单一,存在同质化竞争。2、政策方面,各产业示范区的能耗指标及碳减排把控力度持续加大,而煤制烯烃的煤耗指标巨大,工艺过程的碳排放也不理想,因此新增项目审批极为困难,未审批或建设的项目落地投产存疑。据卓创资讯统计,“十四五”期间煤/甲醇工艺占烯烃新增产能比例仅为 10%左右。
对于现存的煤制烯烃企业而言,成本优势是影响竞争力的关键。根据中国神华近期的测算结果,当国际油价超过 60 美元/桶时,煤制烯烃项目基本具有成本竞争力;如按煤化工一体化方式布局,将煤价控制在 200 元/吨以下,则国际油价在 50 美元/桶时即具有竞争力。
因此,在当前煤炭保供稳价而油价持续上行的背景下,具备煤炭资源的煤制烯烃龙头的盈利空间显著提升。但长期来看,煤制工艺的扩产空间已十分有限,现存企业未来的竞争力除了依赖于煤 -油价格差形成的成本动态博弈之外,还将取决于降碳技术的应用情况(如搭配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实现煤气化过程中的氢气补充,降低碳排放)。(网络信息)
金正大作为行业唯一代表受邀参加服贸会系列论坛
9月3日-9月5日,2023年服贸会-全球绿色发展与碳中和主题系列会议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盛大开幕。金正大集团作为肥料行业唯一代表应邀出席,集团总裁李玉晓分别在“欧盟CBAM与中国产业双循环”高级别圆桌会议”与“农业双碳产业论坛”上做主旨演讲与专题报告,引起了广泛反响。
在“欧盟CBAM与中国产业双循环”高级别圆桌会议上,金正大集团总裁李玉晓介绍了中国肥料行业及金正大集团推动减少碳排放的实践工作。金正大集团围绕双碳目标已经进行了多年战略布局,不仅对现有化肥生产体系进行了技术升级,还布局了磷化工清洁技术,并规划未来在新能源产业进一步发展。在生产体系建设上金正大全面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并将之贯穿企业经营全过程,坚持全公司一盘棋,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实现质量、绿色、环保、循环、低碳、效益相统一。
金正大集团自2019年始坚持以实现化肥、农药各减施30%、节水20%,粮食作物增产10%以上、经济作物增收20%以上目标,聚焦以“减肥、减药、节水”和“耕地质量提升、作物产量提升和农产品品质提升”为主要特征的“三减三提升”生态种植模式技术体系的开发与建设,并取得了一系列推广成果。
“服贸会”已成为提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连接世界经济的舞台,金正大会通过服贸会的平台,与世界积极联通,共同探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新趋势、新路径,在化肥和农业减污降碳上探索一系列中国乃至世界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模式,为破解化肥和农业绿色发展命题提供“金正大方案”;将企业的技术、产品、产业链服务等更好集成,进而更好地解决土壤健康、生态健康、环境健康、农产品健康和人的健康问题,为社会创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保效益,为国家碳达峰、碳中和贡献力量。(金正大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