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第5期
新闻分类:化肥信息来源:发布日期:2016-05-13
全球尿素过剩面临新难题,中国提质减量加速升级
自2015年年底到现在,粮食价格一直处于低位徘徊,美元走强,主要产粮国种植利润下行,农民对化肥等农资投入趋于谨慎。荷兰合作银行农业投入品行业研究员蒋晗晖介绍说,全球尿素自2012年起产能过剩,2015年后产能过剩仍进一步加剧。预计2020年前全球约有 4000万吨尿素扩产计划,其中约40%的新扩建产能来自中国,约为1600万吨,另外非洲也有600万吨的新产能,美国约有500万吨左右新产能释放。同时,从2005-2015年的全球尿素出口变化可以看出,出口国进行了一轮洗牌,中国出口快速增长,中东海湾地区仍然是主要的出口国,俄罗斯及东欧地区出口呈现下降趋势。中国目前是全球尿素出口最大的国家,去年出口尿素1360万吨,占到全球贸易量的29%,海湾中东地区出口尿素1660万吨,约占到全球贸易量的35%。中国的出口目的地较为集中,而中东/海湾地区的出口目的地较为分散。尿素进口方面,印度是尿素进口大国,去年进口尿素874万吨,其中从中国进口量就高达663万吨;美国尿素进口量约为800万吨,其中从中国的进口量为100万吨左右;拉丁美洲尿素进口量为890万吨,中国目前向拉美地区年出口200万吨尿素,但主要集中在墨西哥和智利,目前向南美第一大市场――巴西的出口较少。面对尿素新增产能的投放,将导致全球贸易格局发生新的变化,各国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展望2020年贸易格局会发现,随着新产能的释放,美国和东南亚的自给能力将会大幅提高,进口需求将被大量减少,作为农业大国的印度和拉丁美洲仍然是重要的尿素进口地区,进口量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但是中国和中东出口国在印度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随着新建项目投产,非洲将成为尿素出口地区,同时中国将大力发展“一带一路”沿线的低成本尿素产能,大颗粒尿素产能的扩产和质量的改善,中国向巴西的出口有望增加。
2005年以来,全球尿素价格已经历过两轮波动周期,2015年下半年开始又快速下滑。中国尿素出口价格不断刷低,低价能够维持多久是国内企业揪心的话题。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高力表示,2015年我国氮肥的产量呈现恢复性增长,氮肥折纯的产量达到4714万吨,同比增长7.7%;合成氨的产量达到6646,同比增长9.8%,尿素的产量达到7100万吨,同比增长7.7%,碳铵产量1199万吨,同比降低15.1%。但2015年我国合成氨、尿素退出产能首次超过新增产能。其中合成氨新增产能238万吨,退出产能580万吨,净增产能为-342万吨,尿素新增产能390万吨,退出产能394万吨,净增产能-4万吨。受到市场低迷的影响,2016年尿素的新增产能将有所放缓,但预计退出产能将达到200-300万吨,去产能可能会加速。
(郑 晓)
磷肥增长需要赢在质量,中国磷肥去产能缓慢
全球磷肥产能自2003年到现在逐年增长,2014年全球磷肥表观消费量为4050万吨,其中中国是最大的磷肥消费国,2014年磷肥用量为1100万吨,印度为第二大磷肥消费国,2014年磷肥用量为600万吨。阿格斯FMB高级分析师Alice Charlton说,尽管磷肥的产能和消费能力逐年提高,但是自2010年起,磷肥的利用率却逐年降低,2014年全球磷肥利用率在65%左右,而2010年利用率在78%。近几年,全球磷肥价格也经历了阶段性的起伏,历史最高价格出现在2008年,高达1200美元/吨,而从2012年起磷肥价格成下降趋势,2015年磷肥交易平均价格在365美元/吨,2016年预计在360美元/吨。2015年对于磷肥行业来说是较为艰难的一年,我国的磷肥产量达到1790万吨,同比增加近5%,从整个行业的产能开工率来看,2015年磷肥的平均产能开工率达到76%,相对来说,还是处于一个较好的水平。去年我国的磷肥出口折纯量达到550万吨,同比上升46.5%,特别是磷酸二铵的出口量达到802万吨,同比增加64.3%。近年来我国的磷肥产能较为平稳,根据统计2015年我国的磷肥产量和2014年同为2350万吨,但2015年磷肥的新增产能达到80万吨,退出量也基本达到80万吨。2016年磷肥在贵州和四川都会有新装置投产,在退出方面,小型的磷肥装置会有退出,但磷肥行业的产能退出是较为缓慢的,所以行业的产能过剩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在国内化肥零增长政策的引导下,国内磷肥的需求可能会呈现稳定态势,而国际市场的需求可能会呈现小幅上涨趋势,所以预计短期内磷肥价格不会有太大起色,还会维持低位运行
(张高科)
化肥优惠电价取消之后影响几何?
今年4月,中小化肥优惠电价全部取消,电价平均预计上调0.10元/千瓦时,导致以无烟煤为原料的企业吨尿素成本上涨95元左右,以天然气为原料的企业电价上调影响相对较小,但化肥用气也面临涨价,气头尿素企业日子也不好过。全国尿素产能8000万吨左右,受电价上调影响的合成氨和尿素产能分别达4000万吨和3900万吨,约占一半。企业影响各异
取消优惠电价,对化肥企业的影响各异,影响最大的是合成氨年产能30万吨以下(尿素年产能52万吨以下)老的中小化肥企业。。
不过有些化肥企业影响却相对较小,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化肥企业:
一、自发电量大的企业。有些化肥企业建有自发电厂,利用生产中产生的余热发电,这样既综合利用了能源,又增加了电力的保障程度,那些自发电量大的企业因需外购的电力较少,自然受电价上调的影响较小。
二、老的大型化肥企业。按过去的标准,合成氨年产能30万吨、尿素年产能52万吨以上的尿素企业被称为大化肥,电价优惠主要针对中小化肥企业,老的大型化肥企业享受的优惠电价不多。
三、新建企业。优惠电价实际上是个历史遗留问题,以前的老企业有,后面新建的企业基本上难再享受到优惠电价。
四、采用新型煤气化工艺的企业。化肥优惠电价优惠取消,对部分高耗能尿素企业来讲,成本增加可能不止100元/吨,而部分先进航天炉工艺的产能,因为采用中低压合成氨技术,耗电量大幅下降,有些企业吨尿素只需耗电400千瓦时左右,只有老工艺的1/2至1/3,成本增加仅40元/吨左右。
五、气头尿素企业。对于传统煤头尿素企业来说,吨耗电量大约在800-1200度千瓦时左右,电价上调0.1元/千瓦时,则煤头企业成本增加幅度或在80元-120元/吨。气头氮肥企业吨耗电量少于煤头,多在330-600度左右,这预示着电价上调,气头企业成本会有30元-60元/吨左右的增加,但是由于天然气成本较高,气头企业也将不堪重负。
另外,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推进,直供电正在试点之中,如果化肥企业纳入了直供电试点范围,也有助于降低电力成本。
化肥市场有何变化
取消优惠电价,短期内对市场的影响预计不会太大,主要原因是市场已有预期,文件在去年就已出台,市场已消化了一年;再者,前期尿素价格出现较大上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电价上调的提前反应。
长期来看,电价上调将使尿素价格的底部更加坚实,因为这毕竟是增加成本的事。具体来看,取消电价优惠将给化肥市场带来以下影响:
一、西北地区尿素优势更为明显。近些年来,内蒙古、新疆等地凭借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新建了许多大型尿素企业,相比于过去的老尿素企业,这些新建企业规模大,工艺先进,煤价低,成本低,竞争优势突出。随着优惠电价的取消,西北地区的尿素优势更为明显,今年可能会成为我国尿素产业的主力军。主要原因是其他地区因取消优惠电价,尿素成本在增加,而这些地方有可能尿素成本还要下降,因为它们都是新企业,本来就没有享受多少优惠电价,再加之这些地方的煤非常便宜,所以电价也很便宜,而它们又是用电大户,可以从电力公司那里享受到更优惠的电价。取消优惠电价对这些企业反而是个利好。
二、新型工艺尿素企业有优势。据业内专家介绍,按照目前价格,国内仅有20%~30%采用新型煤气化设备的尿素企业可以维持盈利,70%~80%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目前,山东省年产尿素在20万吨以上的10家主力企业中,盈利的仅有3家,其中最早采用洁净煤气化技术的华鲁恒升效益最好。取消优惠电价后,由于采用新型煤气化设备的尿素企业耗电量低,上调电价对其影响小,竞争优势更为明显。
三、国际竞争力下降。取消优惠电价,增加了化肥成本,将导致我国化肥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下降,再加之国际新增的低成本化肥产能在不断增加,我国化肥出口面临严峻的考验。希望国家能下调化肥出口关税,以增加我国化肥出口的竞争力。以前化肥高关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化肥行业享有优惠政策,出口时必须把这些优惠扣回,所以关税定得较高,但现在优惠电价全部取消后,化肥行业优惠所剩无己,对化肥行业下调关税也势在必行。
取消优惠电价,总体来看,对化肥企业是不利的,因为意味着成本增加。但专家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说,取消优惠电价实际上也是好事,有着积极意义,这将倒逼化肥企业转型升级,加速落后产能淘汰。根据氮肥协会的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氮肥需求量为5700万吨,实际产量达到7100万吨,过剩近25%。2015年合成氨退出产能580万吨,新增产能238万吨,净增产能- 342万吨;尿素新投产390万吨,产能下降394万吨,净产能首次下降,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电价上调导致有些企业成本增加而被迫退出。
(原野)
中国钾肥进入需求释放期
“十三五”末,预计我国氯化钾、硫酸钾及硫酸钾镁肥等钾肥产品年产量将达到650万吨左右。结合国际市场上供大于求的总体趋势,中国钾肥市场的供应整体宽松。而在需求端,中国市场的潜力仍然深不可测。2010 年以来,我国钾肥消费年平均增长率为10%,处于较快增长期。以2015年我国钾肥表观消费量1142万吨为基数,并考虑化肥“零增长”政策对消费的影响,2020年国内钾肥总消费量将有望达到1250万吨左右。
虽然我国农业部宣布到 2020 年实现化肥用量零增长,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对粮食的刚性需求将持续较长时间。同时,我国农作物的施钾量大部分不足,因此,在国家保证粮食安全大政策的前提下,钾肥的需求仍将呈增长的态势。
首先,对于中国农业相关产业而言,保障粮食安全是一项长期的、最重要的任务。要保证国内粮食的产量,解决 13亿多人的吃饭问题,保证和增加钾肥的投入量仍是主要措施之一。其次,广大西部地区科学施肥水平较低,钾肥投入水平偏低,需要增加施用量。此外,我国农业的产业结构、种植结构的改善决定了钾肥需求上升。最后,国民经济发展、人口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变化是决定钾肥需求的关键点。与我国农业部门推荐的氮磷钾施用比例相对照,我国钾肥的消费量仍有上升空间。可以说,能否进一步挖掘国内市场潜力,已经成为决定中国钾肥工业存续发展的核心。
二季度煤炭市场运行展望
需求方面:预计不同煤种需求形势将会有所分化,动力煤需求将基本保持平稳,炼焦煤需求将小幅回升。对于动力煤来说,一方面二季度处于季节性用电低谷,调温用电负荷较低,与此同时,预计工业用电量增长较慢也将继续拖累全社会整体用电需求增长;另一方面,水电出力处于回升期,水电发电量将逐步增加,再加上风电、核电等其他电源发电量增长,火电发电量将继续受到制约。因此总体而言,预计二季度动力煤需求将保持基本平稳态势。对于炼焦煤来说,由于中央政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基建和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钢材需求有望继续恢复性增长。再加上3月份以来钢材价格大幅攀升,钢厂盈利能力明显恢复,钢厂生产积极性较高。这种情况下,焦炭、炼焦煤需求逐步回升是大概率事件。总体来说,预计二季度炼焦煤需求形势整体或将好于动力煤。
生产方面:市场在调节煤炭生产方面的作用减弱,政府监管对煤炭产量的影响将更为关键,政策和监管或将导致短期煤炭供应压缩。之前由于煤炭需求疲软,煤价持续下跌,部分融资较为困难的非国有煤企和中小煤企纷纷停产;大多数国有煤企由于有政府背书,融资情况要相对好于非国有煤企,再加上国有煤企担负一定的社会责任,停产煤矿相对较少,不仅如此,为了降低吨煤生产成本费用,部分煤企反而是超能力生产。因此,之前煤炭产量下降更多来自于非国有的中小煤企,而这正是市场作用的结果。从市场角度来说,随着煤炭需求形势的好转以及煤价恢复性回升,部分之前停产的煤矿有望陆续恢复生产。但是,为了控制煤炭产能释放,部分煤炭主产区对非国有中小煤矿复产进行更为严格的审查,导致部分非国有中小煤矿复产难度加大,因此,市场的好转短期可能并不能带动这部分矿井煤炭产量增加。与此同时,由于各级政府着力帮助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力争实现煤炭行业脱困,近期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控制煤炭产量的相关政策。其中,特别是为了实现煤炭企业减量化生产,出台了276个生产工作日的新规。4月份以来,包括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和改善煤炭生产经营秩序的通知》、国家安监总局下发的《关于支持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以及山西省下发的《关于全省煤矿依法合规严格按照新确定生产能力组织生产的通知》均明确要求,从201 6年开始,全国所有煤矿按照276个工作日规定组织生产,即直接将现有合规产能乘以0.84(276天除以原规定工作日330天)的系数后取整,作为新的合规生产能力。新建煤矿、改扩建煤矿和技术改造项目,投入正式生产时,必须按照276个工作日重新确定生产能力。在政策初期,各级政府对煤矿执行276个工作日的监管或会较为严格,煤炭产量,特别是部分国有煤企煤炭产量将得到压缩,煤炭供应整体将受到一定影响。但是随着政策继续执行,煤炭供应出现偏紧,煤价出现回升,部分企业可能还是会想方设法增加实际产量,最终导致煤炭供应再度回升。
进口方面:预计月度煤炭进口量将恢复至1800万-2000万吨。短期内,在有关部门不再出台有关抑制煤炭进口措施的情况下,煤炭进口量与国内煤炭供求情况和国内煤价走势高度相关。考虑到一方面受经济企稳,基建和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带动,国内煤炭需求形势好转,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加强煤炭生产监管,煤矿生产执行276个工作日,煤炭产量可能会压缩,在下游用户煤炭库存普遍较低的情况下,煤炭供求可能会出现阶段性偏紧。国内煤价存在整体进一步回升的可能。这种情况下,下游用户出于分散市场风险,会适当增加进口煤采购,部分贸易商可能也会抓住机会增加煤炭进口,因此预计二季度月均煤炭进口量有望恢复至1800万-2000万吨,将明显高于一季度月均1615万吨的进口量。
价格方面:对于动力煤来说,由于短期需求显著走强的可能性较小,而考虑到主要用煤指标在于发热量和挥发分等,绝大多数煤种经过混配以后都可以达到使用要求,也就是说煤源较为广泛,供给侧收缩对动力煤供应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预计短期煤价回升空间不会太大。对于炼焦煤来说,一方面受基建和房地产投资增速回升以及钢材产量增长带动,需求形势会相对更好,另一方面炼焦煤资源量相对较少,特别是主焦煤短期可替代性较低,因此供给侧收缩短期对炼焦煤的支撑相对于动力煤可能会更强,煤价回升的空间也会相对更大。 (李廷)
搬迁将成改造提升重要契机
天津“8•12”事故发生后,各地掀起了危化行业安全专项整治的高潮。国务院和工信部对危化品的安全生产也十分重视,危化品企业搬迁已被列入2016年工信部专项基金项目范围。
据工信部统计,天津“8•12”事故发生以后,各省上报了需要搬迁改造的具体项目计划。经初步汇总,全国有近1000家化工企业需要搬迁改造。国家的政策资金支持、化工园区建设和管理进一步规范、探索科学的化企搬迁改造模式,是,“十三五”国内化企搬迁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
工信部原材料司石化处罗其明博士表示,目前工信部正在推进“人口密集区的高风险危险化工企业的搬迁改造”工作,危化品企业的搬迁已经列入今年工信部的专项基金项目范围。专项基金重点支持的范围包括;企业厂址与周边居民间距不能满足安全环保要求的化学品生产企业;周边3000米有学校、医院、养老院的危化品企业;根据城乡总体规划,所在地区将调整为居住、商业区等敏感区域的化学品生产企业。专项基金将专款专用,护航危化品企业搬迁改造工作。
对于正在加快推进的危化品企业搬迁改造工作,平移式的存量产业搬迁对化工企业今后生产经营无疑是困难重重,全行业应该站在推动产业升级和优化产业布局的高度,研究探索化企搬迁改造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模式,使企业通过搬迁实现自我提升和发展,使整个产业藉此实现一次大的提升。
对需要实施搬迁的化工企业而言,“十三五”期间的搬迁改造方案应根据石化行业“十三五”发展要求,既要考虑现有生产品种的结构调整,又要考虑何种产品具有长远发展前景;既要考虑当前市场份额,又要考虑未来的潜在市场;既要考虑当前产品的原料供应,又要考虑新上产品的原料供应;既要考虑新厂的建设,又要确保老厂在一段时期内生产不受影响;既要有可操作性,还要有前瞻性,更要做好不同类型化工产业核心竞争要素分析,并研究如何在搬迁改造中增强竞争力及推进产业升级。
企业搬迁改造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以及园区合力来完成。因此,“十三五”期间,在承接众多化企搬迁的过程中,更为关键是要对化工园区的建设和管理加以规范。要强调园区布局规划,坚持着眼长远、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科学布局、联动发展,安全环保、开放合作原则。园区规划要注重与主体功能区规划、城乡规划相符合,并与土地利用、环境保护、区域节能、安全消防、港口等规划做好衔接,更加体现“产业一体化、生产清洁化、产品高端化、服务社会化”的思路。同时要开展安全发展规划、物流规划等专项规划的编制,指导园区的科学发展。
另外,城市化工企业搬迁和新产业基地建设必须集中瞄准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及安全生产设施齐全的合规产业园区,促使石化产业逐步向地域空间相对独立、安全防护纵深广阔的区域集中,远离人口集聚地带。
(郁 红)
国际市场肥料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