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山东省化肥和煤化工行业协会!

会员注册会员登录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帮助中心

2016年第11期

新闻分类:化肥信息来源:发布日期:2016-11-14

协会六届三次常务理事会暨化肥经济运行座谈会纪要
    山东省化肥工业协会六届三次常务理事会暨全省化肥经济运行座谈会于2016年10月21日在青岛市召开。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及部分特邀单位代表、各重点企业负责人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协会张金成会长因公务活动,委托谢海素秘书长主持会议,协会王永利、孙宏海、刘宗满三位副会长及高级顾问杨春升出席了会议。
    常务理事会对秘书处提出的两项议案进行了审议。批准山东嘉农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15家单位为山东省化肥工业协会会员单位。同意聘任李鹏鹏同志为协会信息部主任。
    各重点企业负责人分别就企业今年三季度以来生产经营情况做了回报,交流了企业克服市场困难,做好供给侧改革的做法和“十三五”发展的基本思路。特别就化肥出口贸易、化肥市场趋势及化肥原料煤近期大幅涨价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协会高级顾问杨春升受张金成会长的委托,做了会议总结发言。杨春升顾问指出:今年的国内化肥市场可以说一片惨淡。尿素价格降到1100元,行业开工率低于60%,行业亏损面超过一半。1-8月我国化肥累计供应量由正转负,但市场并未发生积极变化,说明在化肥供给侧产能过剩压力远未解除的条件下,需求侧问题也开始显现。一是农产品价格低迷,收益倒挂,直接影响着农民购肥的积极性。二是国家农业政策调整。今年全国调减玉米种植面积3000万亩以上,同时正在多个地区开展休耕轮作的试点,导致化肥施用量下降。三是国际市场化肥产能过剩正进入释放期,2016年国际尿素产能将增加860万吨。国际油气价格长期低迷,使得国外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肥比国内以煤为原料的化肥成本优势进一步增大。1到9月,尿素出口总量678.3万吨,同比下降15.75%。这些因素造成尽管化肥生产量已经比上年减少,但国内市场仍然不振。
    最近煤价提升,企业成本大幅增加但化肥市场依然末正面响应。一方面是肥价对煤价升高的响应例来会延迟几个月;另一方面说明市场对煤价突然暴涨还在观望。对于煤价在取暖采购结束后还能否在高价位维持,目前关闭的煤矿是否会因涨价而重新开工仍心存疑虑。会议认为:今冬明春化肥市场将以平稳为主,由于工商两家的库存已基本清空,企业对明春市场寄予期望。企业要想在市场冲击的大潮中不被覆没并求得发展,必须坚定不移的搞好转型升级工作,在操作层面上要抓好一个原点、两条坐标。
    一个原点就是企业的现有资产和经营体系,这是转型升级的基础和出发点,也是一个是多层次、立体化的系统工程。
    纵向坐标是化肥产品自身的升级,即新型肥料的研发与生产。各种功能性新型肥料是基础肥料在施用功能和农化服务上的延伸。着眼点是提高科学施肥水平、完善施肥技术、推广平衡施肥理念、完善农化服务。
    横向坐标即合成气的综合利用和深加工。近十年来山东氮肥行业随着技术进步及企业转型升级和园区化发展的需要,突破氨、醇两大传统产品,大力开展合成气深加工,开发研制了一批新的化工工艺和产品,提高安全、环保设施标准和企业两化深度融合,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
    为了贯彻国办发[2015] 95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由协会牵头,选择部分条件较好的企业与中国检验检疫学会产品质量追溯技术专业委员会进行方案论证和商务洽谈,希望有关单位大力配合。
(山东省化肥工业协会信息部)
 
农业现代化规划对化肥发展的影响
    化肥是为农业服务的,化肥行业好坏与农业生产状况息息相关。10月17日国务院发布的《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即“十三五”农业规划,将对今后的化肥市场产生深远影响,值得化肥企业认真关注。推进农业发展绿色化,补齐生态建设和质量安全短板,实现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围绕绿色农业,《规划》中提出了多条具体措施,这也将成为肥料行业的发展方向。
    一、有机肥。《规划》提出要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推进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推广污水减量、厌氧发酵、粪便堆肥等生态化治理模式,建立第三方治理与综合利用机制。完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建成覆盖饲养、屠宰、经营、运输整个链条的无害化处理体系。推动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能源化、原料化应用,率先在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基本实现全量化利用。把农业废弃物变成有机肥,一方面减少了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又增加了肥料来源,是变废为宝、一举两得的好事情,但废弃物一定要进行无害化处理,要经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决不能造成二次污染。
    二、安全性高的化肥。《规划》提出要严格保护耕地,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严控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研究探索重大建设项目国家统筹补充耕地办法,全面推进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大力实施农村土地整治,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力争到“十三五”末全国耕地质量提升0.5个等级(别)以上。现在越来越强调提升耕地质量,这也给化肥的安全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化肥生产中要严格控制重金属元素含量,不能让化肥在施用过程中将有害元素带入土壤中污染土壤。
    三、水溶肥。《规划》提出要节约用水及高效用水。在西北、华北等地区推广耐旱品种和节水保墒技术,限制高耗水农作物种植面积。在粮食主产区、生态环境脆弱区、水资源开发过度区等重点地区加快实施田间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完善雨水集蓄利用等设施。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立节水奖励和精准补贴机制,增强农民节水意识。推进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加强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加大云水资源开发利用力度。这就给水溶肥提供了新的机遇,水溶肥采用水肥同施,以水带肥,实现了水肥一体化,它的有效吸收率高出普通化肥一倍多,达到80%-90%;而且肥效快,可解决高产作物快速生长期的营养需求。专家预计到2020年,我国水溶肥的需求量在200万吨左右。
    四、林业及草原用肥。《规划》提出要加强林业资源保护,深入推进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搞好天然林保护,确保“十三五”末森林覆盖率达到23.04%、森林蓄积量达到165亿立方米。同时要加强草原生态修复工作。过去我国化肥主要用于农业,但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的加快,林业及草原的开发与保护力度在加大,林业及草原用肥量也在增加,这对化肥行业来说增添了新的空间。
    另外,机械化施肥及测土配方肥也将面临较好的机遇。《规划》提出要促进农业机械化提档升级。提升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质量,提高水稻机械栽插、玉米马铃薯甘蔗机械收获水平,尽快突破棉油糖牧草等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和丘陵山区机械化制约瓶颈。推进农机深耕深松作业,力争粮食主产区年度深耕深松整地面积达到30%左右。随着农业机械化步伐的加快,施肥也将越来越实行机械化,那么肥料的形态就要改变,不能再是过去的粉状,而要加工成颗粒状,以适应机械化施肥。
   《规划》提出,要大力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力争到“十三五”末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90%以上,这给测土配方肥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测土配方施肥通过对农户的耕地土壤采样化验,测出氮、磷、钾的含量,根据目标产量,缺多少肥补多少肥,是一种科学施肥方法,既能减少化肥用量,避免浪费和环境污染,还能保证农产品产量不减少,是近年来政府部门一直大力推广的施肥技术,今后还将有大的发展空间。
(原野) 

有机肥要与化肥平分天下?
   化肥效果30年里下降一半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有机肥与化肥大约各占50%,但化肥工业在此后的30年获得了飞速发展,至今已经占据了80%的肥料市场份额。化肥为养活快速膨胀的人口功不可没,但是,化肥包打天下的弊端也正日益显现,这里既有市场机制的影响,也有农业种植的倒逼。
  首当其冲的便是高强度的掠夺性种植引发耕地质量不断下降,而化肥对于改善耕地质量并无有效的方法,不合理的施肥甚至会加剧耕地退化。目前中国的中低产田占比达到65%,从根本上而言,没有健康的土壤,就不可能有可持续的粮食安全。因而,在化肥之外寻找替代产品便成为必然。
  化肥大量投入,还引发了对有机肥的排挤,使得土壤有机质水平触及到警戒线。与有机肥相比,化肥使用简便,且见效快,鉴于农村劳动力的匮乏,导致有机肥用量不断萎缩。目前,中国26%耕地土壤的有机质小于1%,有机碳小于1%的耕地占44.8%。而在欧洲,土壤有机碳小于2%时就应考虑采取措施稳定或增加碳水平。
  有机质代表的是土壤肥力,与粮食产量正相关。由于有机肥投入过少、有机质下降,由此引发另一个新问题,就是化肥的报酬效应递减。数据显示,1975年,一公斤化肥可产出25公斤谷粒,到2008年,这个数字降低到8~9公斤。油料和棉花也是如此,一公斤化肥的产出量降幅达到50%左右。短短30年,化肥对粮食生产的报酬效应较之前降低了一半多。
  有机肥产业准备好了吗 
从化肥零增长到土十条出台,以及在化肥复征增值税而有机肥依然免税的政策鼓励下,有机肥似乎迎来了难得的好天气。目前全国有机肥企业共有2283家,商品有机肥947万吨,其中精制有机肥318万吨、生物有机肥151万吨、有机无机复合肥422万吨,反映出有机肥行业小而散的现状。
  因为有机肥产业的落后,大量的有机废弃物资源未得到资源化利用,不仅资源浪费,还造成了环境污染。在主要的有机废气物中,畜禽粪便高效处理率仅30.1%,其中工厂化堆肥生产有机肥占16.5%;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成有机肥占2.6%,超过6成是填埋;截至2013年,全国共有3500家污水处理厂,产出3400万吨污泥(80%含水率),有效处理率低于20%,堆肥处理生产有机肥仅有12%。秸秆有效利用率仅52.7%,全国秸秆资源量达5.5亿吨,总养分为1633.2万吨,相当于中国化肥用量的五分之二,其中含有的N 493.9万吨、P2O5156.7万吨、K2O 982.5万吨,分别是中国同期化肥投入量的20.2%、12.8%、286.5%。
  有机无机融合是世界潮流 
    纵观全球发达农业国家,有机肥的使用比重绝大多数都超过了一半。美国有机肥料占比46%、英国占57%、德国占60%、法国占37%、澳大利亚占55%、加拿大占60%、韩国占48%、日本更是达到76%。如果中国肥料当中有机肥与化肥各占一半的比例,就意味着有机肥的实物量要达到6亿吨,每吨产值600元,整个产业的年产值将高达3600亿元。  
    研究表明,化肥贡献了57.8%的土壤地力,而且化肥本身并不直接导致耕地酸化,耕地酸化或退化源于作物产量大幅提高后对土壤的破坏,同时也源于化肥的不科学使用。化肥之所以频遭指责,根源在于化肥在改善土壤上确实没有更好的措施,因此引入有机肥,对现行肥料结构进行必要的平衡调整,这是必然之举。
  新一轮肥料创新创富高潮 
    未来的肥料要向复合化、功能化和低碳化方向推进,而这些都与有机肥有着关系。复合化的含义之一就是要做到有机无机相结合;功能化就是要求肥料不仅能提供必要的养分,还要改土、促根、抗倒、壮苗、除草、保花、保果;低碳化就是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某种意义上,有机肥的逆势扩张,将从根本上改变肥料产业结构,并有望掀起新一轮产品创新高潮。普通有机肥市场售价每吨仅有600~900元,而生物有机肥则可以卖到1200~1600元;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价格则可以攀升到3500~4000元。
    目前有机肥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原料来源复杂,监管不足;企业工艺设备简陋,工业化生产比例低;产品标准单一,指导性差。尤其值得警惕的是有机肥的安全性问题,与化肥相比,有机肥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更多,也更复杂。比如,畜禽粪便的养殖污染、重金属和抗生素超标就极为突出。
   农田不是垃圾场,严禁污泥垃圾不受限制地进入农田,更不能掺入其他肥料而失去监管。毋庸置疑,在各项政策发力和肥料行业自身的推动下,有机肥的壮大以及与化肥产业的融合将是大势所趋。  
(吴俊生)
 

煤化工精细化之路该怎么走
    希望:延伸产业链
    煤化工的出路和希望在于发展化工产品,特别是向高端产品延伸,而不是做液体或气体燃料。即使现代煤化工能生产“三苯三烯”,但也不一定有好的经济效益,必须向差异化、个性化、高端化发展,通过深度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煤化工可以考虑开发特种蜡、α-烯烃、润滑油、精酚,乙烯可延伸生产双峰聚乙烯、茂金属催化乙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尼龙66、溴化丁基橡胶等;苯可延伸制造尼龙6;二甲苯可加工为PTA、PET等聚酯产品;甲醇可深加工制DMM3-5(聚甲氧基二甲醚),来作为汽柴油添加组分等。
  现代煤化工的很多产品特性是优于石油化工生产路线的。以煤制烯烃为例,煤化工生产的乙烯、丙烯单体的杂质含量优于石油裂解产品。而煤直接液化则更适合生产高级树脂、特种油品、高档润滑油、高端石蜡、高级碳素材料等精细化工产品。
  在延伸产业链方面,煤经甲醇制烯烃要多开发新牌号聚烯烃树脂,如与α-烯烃共聚的聚乙烯、ULDPE、丙丁共聚PP、融熔PP、高结晶度PP等;在高温费托合成生产柴油的同时,开发高碳α-烯烃、超硬蜡、高碳醇、橡胶填充料、PAO、润滑油基础油等石化行业难以获得的高附加值精细化工产品和专用化学品;煤制乙二醇在合成聚酯的同时,开发煤经草酸二甲酯、碳酸二甲酯制聚乙醇酸、聚碳等技术路线;煤焦油深加工开发甲基酚及下游精细化产品、邻苯酚、间甲基苯酚、对甲基苯酚、2,6-二甲基苯酚、2,3,5-三甲基苯酚、2,4,6-三甲基苯酚、2,3,6-三甲基苯酚等精细化中间体。
  对策:全周期统筹
   精细化发展是广义概念,指的不仅是产品的精细化,还有开发精细化工产品、高端化学品、化工新材料等的下游深加工,而且要从煤化工产业全生命周期统筹考虑,在产业布局、工艺优化、技术创新、过程控制等方面也要实现精细化、高端化。
   煤化工精细化发展与发展精细化工产品不同,精细化还要体现在区域规划布局、技术路线设计、产品开发销售、安全环保等多个方面,是发展方式转变和管理理念及水平的提高。
区域布局精细化可使各业务板块、煤化工各个项目之间相互协同,形成产业集群,实现原料互动、产品互补;技术路线设计精细化则注重各项技术、产业间的相互融合互补,实现差异化、高端化、清洁化、智能化发展,构建效益显著、技术领先、管理先进、本质安全、环保过关的现代煤制油化工产业体系。
   要实现煤化工精细化,就要进行差异化布局,重点开发特种煤基油品、高附加值烯烃衍生物、聚烯烃下游产品。同时还要通过示范技术完善、先进技术试点、基础技术研发,真正将煤制油化工产业打造成低碳高效、环保安全的新型产业。煤化工企业应在下游产品设计和应用上积极尝试走高端化、差异化和特色化道路,避免同质化竞争,同时高度重视资源、安全、环保等新政对产业的影响,系统性推行环保新技术,解决煤化工发展水资源和废水排放技术瓶颈。
  瓶颈:技术待突破
  煤化工精细化是发展势趋,但企业真正要参与其中也还面临一些实际困难。煤化工产业受限于水资源制约,环保排放压力大;技术装备也是制约瓶颈,行业标准体系尚未健全,这些都是发展煤化工精细化的难题。国内煤化工企业大多缺乏化工领域的技术积累,迫切需要相关生产技术的支持。同时,企业对煤化工精细化发展催生的一批煤基化学品也是一个相对陌生的市场。此外,煤基化学品大多没有相应的产品标准,这些都是煤化工精细化发展需关注的问题。
   煤炭可以看作具有3D空间的天然高分子材料。煤化工除气化深加工外,以煤焦油、煤沥青为主开发高附加值的功能碳材料也是很好的出路,通过‘分子剪裁’技术,利用碳原子沉淀状态多样化合成不同的材料。大连理工大学能源研究院依托自主开发的煤沥青基碳纤维技术,正与香港某企业合作在张家港开展300吨/年煤焦油处理量工业试验装置,生产30吨沥青基碳纤维,预计年底建成运行。
山东大学教授朱维群建议,将一部分氢气与伴生的氮气反应成氨,氨与二氧化碳在一定工艺过程条件下得到二氧化碳含量最高的稳定固体产品三嗪醇,剩余的氢气再去发电。生产一吨三嗪醇产品需要消耗1吨二氧化碳。三嗪醇可以进一步合成三嗪胺、三嗪醇树脂、三嗪醇交联剂、三嗪醇氯化产品等。比如年产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装置,就可以建立年产66万吨的三嗪醇装置,每年减少排放CO216万吨。
  大连化物所正在开发煤制化学品高效催化剂研发、放大与工业制备,突破甲醇制烯烃第三代技术(DMTO-III)、甲醇制丙烯(DMTP)、甲醇经二甲醚羰基化制乙醇、甲醇(甲苯)制PX联产烯烃、甲醇与石脑油耦合制烯烃、合成气制高碳伯醇、煤制聚甲氧基二甲醚等技术,探索合成气一步法制烯烃、乙醇等技术。
(李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