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山东省化肥和煤化工行业协会!

会员注册会员登录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帮助中心

2018年第4期

新闻分类:化肥信息来源:发布日期:2018-04-13

山东省化肥工业协会第七次会员大会纪要

 


山东省化肥工业协会第七次会员大会暨全省化肥工作会议2018322日在临沂市召开。协会会长鲁西集团董事长张金成,协会高级顾问杨春升,秘书长谢海素,监事长范秀凯,副会长山东联盟化工集团董事长杨志强副会长施可丰集团董事长解永军副会长、晋煤明化集团董事长孙洪海副会长兖矿煤化公司总经理祝庆瑞副会长红日化工集团董事长毛华银出席了会议。本会现有单位会员92名,实到88名,符合协会章程规定。

大会由张金成会长主持。会议首先由杨志强副会长宣读了省社会组织管理局邢洪锐副局长致大会的贺辞。听取并审议了协会秘书长谢海素关于协会第六届理事会的工作报告、监事长范秀凯关于协会第六届监事会的工作报告。会议高度评价第六届理事会及监事会的工作,一致表决通过了这两个报告。听取并审议了解永军副会长做的关于修改《山东省化肥工业协会章程》的说明。会议认为:修改后的协会章程,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精神,有利于协会党组织建设,符合国家对社会组织管理的政策、规定,完善了协会自身建设,有利于行业的发展,一致表决通过了《山东省化肥工业协会章程》修正案。在协会选举委员会主持下,总监票人、监票人认真分发选票。经过认真投票、计票过程,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七届理事会、监事会组成人员,鲁西集团等43家单位当选为理事,省化肥工业总公司等3家单位当选为监事,范秀凯当选为监事长。

在随后召开的协会七届一次理事会上,张金成当选为会长,常怀春、杨志强、万连步、解永军、孙洪海、孟广银、祝庆瑞、王永立、高进华、毛华銀等当选为副会长,谢海素当选为秘书长。

全省化肥工作会议听取了杨春升高级顾问作的题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化肥行业高质量发展新目标”的主题报告。报告指出化肥工业的发展已到了一个历史方位转折点。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新突破,几年来,在产能过剩条件下我省骨干企业不仅自身稳住了阵脚而且取得跨越式发展。化肥产业结构调整已经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行业已处于周期性底部但化肥市场整体回暖尚需时日。

化肥行业进入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面临行业内外一系列挑战。发展化肥产业,从根本上讲,就是为了保证国内农业生产,尤其是保障国内粮食生产的长周期、可持续,牢牢把饭碗端在中国人自己手里。化肥工业发展必须满足现代农业提出的新需求施肥目标、施肥方式、服务方式均发生了改变,企业必须踏踏实实地研制、开发适用于现代农业生产的产品,消除社会疑虑,努力提高社会对化肥行业的正面认知。

化肥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完成新旧动能转换。化肥行业的新动能,集中表现在这几个方面,即:化肥功能的延伸、原料用途的扩展、生产模式的升级、发展领域的拓展。要用新型肥料的研发与应用来推动化肥功能的延伸,用开展合成气综合联产促进原料用途的扩展,用智能化工厂建设推进生产模式的升级,用企业国际化发展拓宽发展领域。要继续发扬化肥工业的光荣传统,不忘初心,为完成党的十九大和省委、省府提出的发展目标再创新业绩。

各会员单位热烈发言,交流了2017年行业和本单位生产、经营的运行情况,分享了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针对当前的行业形势和发展机遇,介绍了本单位2018年及未来几年的发展思路及方向。部分特邀单位代表做了专题发言。会议达到预期目标。

张金成会长作了会议总结,张会长对省社会组织管理局、山东省经信委及多年来支持协会工作的会员企业表示了感谢。协会将努力把自身工作做得更好,他指出:各企业要把握新时代经济环境下市场的新特点、新机遇高度关注和切实推进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正确处理好发展与创新、规模与效益、存量与增量、低端与高端、现在与未来几个方面的关系,下大力气调整产业结构,谋求绿色发展。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会议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对克服当前市场困难、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化肥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完成新旧动能转换

 


新旧动能转换并不是不再发展传统产业,而是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从传统管理型向管理智能型转变,从低附加值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变,从环境影响型向绿色生态型转变。

化肥行业的新动能,集中表现在这几个方面,即:化肥功能的延伸、原料用途的扩展、生产模式的升级、发展领域的拓展。

1、化肥功能的延伸---新型肥料的研发与应用。

新型功能肥料的开发推广及施肥方法的科学化,顺应了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化肥行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新动能。伴随绿色农业的发展及设施农业的出现,一批具有特殊功能的肥料产品迎得发展机遇,包括缓控释肥、水溶肥、海藻肥、生物有机肥以及土壤调理剂等。这些肥料产品与作物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如土壤、气候、实用技术等相匹配。也就是说,肥料利用率更高、更环保、更有利于协调高产、优质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拥有专项功能的肥料产品已经在经济作物种植区、观光农业区及大型农场十分走俏。

经测算,2017年我国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为37.8%,比2015年提高2.6个百分点,相当于减少尿素用量130万吨(实物量),减少生产投入约26亿元。减少的化肥投入相当于减少氮排放近60万吨、节省130万吨燃煤或90万立方米天然气。

如今,国人逐渐解决了温饱问题,有了缓解土地使用强度的条件,土壤环境的治理便成为必然。近些年,围绕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绝大多数都与土壤修复相关。2016年,国家发布了“土十条”,科学施用化肥、提高肥料利用率,修复土壤、提升耕地质量,成为当前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命题。

耕地质量出现问题,化肥的不恰当施用只是众多因素之一,土壤修复也不是不施或少施化肥就能解决的,但是化肥行业参与土壤修复又是义不容辞的。中国土壤修复工作近年开始受到重视,土壤调理剂是近年发展较快的农资产品,有条件的化肥企业正在结合煤灰、磷石膏处理及合成气关联化学品的生产和园区环境治理,统盘考虑,因厂制宜开展剂型研发。

2原料用途的扩展---开展合成气综合联产

在洁净煤气化基础上开展的合成气综合利用、煤基多联产,实现了不降低气化强度的前提下,有效分流合成氨和尿素产能,是氮肥企业创新发展的另一项新动能。山东氮肥企业以煤气化为平台,实施化肥相关产品多元化,几年来陆续建成三聚氰胺40万吨、双氧水50万吨、DMF47万吨、乙撑胺5万吨、醋酸130万吨、醋酐15万吨、己二酸16万吨、甲酸35万吨、丁辛醇84万吨、聚碳酸酯6.5万吨、聚氯乙烯30万吨、己内酰胺10万吨、山梨醇42万吨、维生素C 5万吨。形成兖矿集团、华鲁恒升、鲁西集团、瑞星集团等一批市场占有率高、技术装备先进、产业带动性强的骨干企业。

在大型现代煤化工项目的驱动下,煤气化技术正在向高能效、大型化和宽煤种适应性方向发展。我省骨干氮肥企业如:兖矿鲁南、华鲁恒升、鲁西化工、瑞星集团已完成了纯氧加压气化技术改造,晋煤明水完成一期改造,山东联盟化工、明升达、阿斯德等企业的煤气化改造工程正在进行。去年底,我省洁净煤气化已占合成氨总产能的37.3%,占合成氨实际产量的49.2%,尚有362台固定床气化炉在线。目前产能较大仍在使用固定床气化的企业,应利用入园机会,抓紧完成洁净煤气化的改造,为降低成本和合成气精细化利用创造条件。

山东属煤炭调入区,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受到很大约束,包括增加用煤指标、环保指标、用地指标等,都将受到很大限制。我省以煤为原料的碳一化工产业受煤炭资源条件约束和国外低成本甲醇挑战十分明显。我们要严格执行产能置换原则,加快煤化工存量产能的优化改造,鼓励煤基多联产和产品高端化发展,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采用先进煤气化技术和节能环保技术进行原料结构调整。

山东煤化工产业的发展一定要另辟蹊径,创新思维,坚持走新产品、精细化的路子。不要嫌弃小项目,不要怕冒一定的风险,不要浅尝辄止,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在基本不增加用煤量的前提下,提升质量,适度向下游延伸发展,同时要解决老企业在环保和安全方面的遗留问题。

3 生产模式的升级---推进智能化工厂建设。

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是传统产业补短板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有效途径。当前,智能制造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推动力改变着化肥行业传统的发展路径。两化融合、智能化工厂建设赋予化肥企业发展新的动能。

已经有不少化肥企业以推进智能化改造为主攻方向,优化布局与园区建设相结合,推进智能工厂、数字车间试点,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实施“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初步尝到了甜头。

鲁西集团积极 “转方式、调结构”,坚持安全发展、绿色发展、循环发展,2016年承担工信部 “化肥生产智能工厂”试点示范项目,中国石化联合会授予其“中国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单位”。他们以智能制造和智慧园区作为主攻方向,实现管理精细化、决策科学化。主体目标贯穿安全、环保、能源、安防、应急、公共设施及园区服务等工程。利用新一代通信与信息技术,整合园区信息资源,实现业务无缝衔接与协同联动,构建动态立体感知、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决策应用为一体的信息管理平台。

山东省经信委、省财政利用“云服务券”的方式对上云企业进行财政补贴,助推企业上云。帮助企业通过高速互联网络,便捷获取云服务商提供的计算、存储、软件、数据等服务,加快企业智能化建设。

4发展领域的拓宽---迈出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步伐。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很多是农业国,通过“一带一路”,不仅可以重启中国农业的全球布局,还能带动中国化肥产能的国际输出。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指引下,中国化肥企业正在主动开展境外合作,把国外的品牌优势与中国的产能优势对接,为国产优质农资产品的全球输出提供新动能。

山东金正大集团出资1.1亿欧元成功收购德国康朴公司100%股权。此外还陆续收购了荷兰、以色列和西班牙三家企业,相继成立了美国办事处、越南办事处等海外机构,并与以色列就水肥一体化技术展开了广泛合作,既完善了全球基地布局,也为公司技术研发打下基础。

山东史丹利公司与美国农业综合检测服务公司成立合资公司,推广测土配方、作物检测。瑞星集团也已在南非开展化肥业务。

前几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我省化肥行业行动较早,决策也符合山东实际,但在战略层面上,始终面临着中西部资源开发和现代煤化工发展的巨大压力,显得比较被动。这次新旧功能转换,省委、省府部署早,并得到中央大力支持,这给我们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了很好的环境条件,我们一定要化被动为主动,抢先占领新旧动能转换的制高点。

山东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专项行动去年622日全面开展以来,传统化工产业无序发展、布局散乱、鱼龙混杂的状况有了极大改观,以创新为驱动,以安全、环保、节能、质量4个倒逼机制,净化了市场环境,促进了化工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山东省化工专项行动办公室针对我省现有园区规模、产业特性、单体大型企业等情况,分别制定了化工园区、专业化工园区和重点监控点三类标准,形成了化工园区管理的三个层次,力争到2022年进园入区比例达到40%左右。

中国的发展进入了新时代,化肥工业正面临着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新目标。这一切都要求化肥企业 “转方式、调结构”工作达到一个新水平。让我们继续发扬化肥工业的光荣传统,不忘初心,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科学规划、创新思维, 顺应新形势,把握新方向,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再创新业绩。

(本文是杨春升高级顾问主题报告第三部分摘要)


 

粮食增产、稳定生态环境均离不开化肥

 


326日,在“亲土种植 富养天下——守护亿亩良田,践行乡村振兴”大型公益行动启动仪式上,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白由路提出,化肥既提高了粮食产量,又稳定了生态环境,因而亲土种植也离不开肥料的合理使用。他呼吁,要正确、客观看待肥料生产和使用中的问题。

现实:化肥既提高了粮食产量,又稳定了生态环境

  合理使用肥料,特别是合理使用化学肥料,是现代农业的必要措施。白由路分析说,肥料的使用提高了土壤肥力,化肥功不可没。土壤肥力是土壤持续不断的供给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能力。其中养分是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土壤肥力不高,当时我国粮食生产纲要就规定,黄河以北亩产是400斤,黄河以南长、江以北亩产是500斤,长江以南亩产是800斤。正是由于化学肥料使用,目前在我国东北地区,亩产可以达到1500斤以上,吨粮田随处可见。正是由于化学肥料的使用,使得土壤养分显著增加。目前在很多地方,当季不施肥的情况下,亩产也达到800斤以上。正是化学肥料的使用促进了植物有机体的增加,可给土壤带来更多的养分。目前,我国整个农田土壤有机水平、土壤的氮磷钾含量等都有显著的提高。

  同时,化肥稳定了生态环境。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化肥工业的发展,极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通过欧洲和美国有机农业的实践表明,仅仅使用有机肥料,而不适用化学肥料作物产量下降50%,这说明化肥对作物产量的贡献率大约是50%。正是由于有了化学肥料,粮食单产可以得到大幅度提高,土壤的生产压力减小,才能有能力实现退耕还草还林。

  他强调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扩大退耕还林还草,扩大轮作休耕试点,都需要在提高粮食单产为基础的前提下,所以化学肥料使用不仅提高了粮食产量,同时也稳定了生态环境。

  呼吁:走出误区,正确、客观看待肥料使用中的问题

  白由路坦言,化肥对我国粮食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由于近年来很多地方肥料的使用不合理,也给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多的负面影响。有些地区由于大量使用氮肥,造成了地下水硝态氮超标、农田养分不平衡、农作物品质下降等。同时我们也看到,由于目前肥料市场竞争激烈,许多生产厂家进行大量的不切合实际的宣传,造成人们对化学肥料的恐惧心理。一些宣传不切合我国实际,用简单的数字对标我国化学肥料用量跟西方国家用量的差异,不仅造成了公众对化学肥料的忧虑,也影响了党和政府对化学肥料的决策,所以,正确、客观地了解我国肥料的生产以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对保证我国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误区一:肥料用量真的多?

  在肥料使用方面,我们现在也存在着很多问题,特别是我国化肥用量是否合理,现在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就氮肥用量来讲,我国氮肥用量是美国的1.94倍,但同期我国谷物大豆比为14.11,而美国只有1.71,除去大豆的面积,我国单位播种面积施肥量是15.1公斤,美国是12.7公斤,所以对比发现,我国的肥料使用量并不像一般所说的差很多倍。

  误区二:有机肥料就是安全的?

  目前没有处理好有机肥料与化学肥料的关系:首先,只使用有机肥料可以维持土壤肥力和产量,但难以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所以,增产丰收仍需要化学肥料的合理使用。其次,很多人把化学肥料与不安全食品相联系,认为用了有机肥料的农产品都是安全产品,加上有机肥料企业的不当宣传,有机肥料的负面作用被掩盖。但使用有机肥料是否就是安全的、是否就是可持续的,这一问题仍有待于进一步讨论。

  误区三:化肥对环境影响被夸大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越来越多的人把化学肥料推向了环保,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指出,农业源总氮排放是270万吨,总煤排放是2.8万吨,很多人认为是化肥引起的。实际上氮肥的排放,仅占到我们氮肥使用量的5.5%,磷肥的排放仅占磷肥使用量的0.88%

  误区四:化肥影响食品安全

  化学肥料使用的初衷是给作物提供优质高效的植物营养,补充土壤养分的不足,其作用是促生。对农产品来讲,它是无毒无害无残留的。就农业化学肥料投入使用的目的来讲,化肥不存在有毒有害物质的残留问题,所以化肥本身不是有害物质。至于使用化肥对农产品产生的影响,我们需要多方面考虑。

  建议:肥料须平衡发展,合理使用

针对如何合理使用肥料,走出肥料使用误区,白由路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加强肥料的宣传,消除公共忧虑。第二,要正确肥料导向,平衡发展肥料,作为氮磷钾化肥本身,高浓度是肥料特别是化学肥料的一个发展方向。不能把中微量元素与高浓度的氮磷钾等同起来。对有机肥料应该提出就地就近使用,对养殖业产生的废弃物,要用种养一体化的方式来处理,不应该对养殖业废弃物进行精细化的加工。三要加强肥料的技术研究,提高肥料效益。应坚持“正确肥料、正确用量、正确时间和正确位置”4R施肥原则,大力推广灌溉施肥、测土配方施肥,有条件的地方精准施肥。四要科学管理肥料,坚持放管服的统一。五要加强肥料的创新,支持“一带一路”的建设,加强肥料的创新研发,支持肥料技术走出去。

(张琴、宋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