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山东省化肥和煤化工行业协会!

会员注册会员登录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帮助中心

2023年第6期

新闻分类:化肥信息来源:发布日期:2023-06-14

《山东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工作方案》日前发布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有力有序有效做好工业领域碳达峰工作,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山东省生态环境厅2023428日联合印发了《山东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工作方案》。

方案提出的主要目标是:“十四五”期间,产业结构与用能结构优化取得积极进展,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绿色制造体系进一步完善。突破推广一批减排效果显著的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工艺装备产品,夯实工业领域碳达峰基础。到2025年,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20年降低17%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幅度大于全社会下降幅度,重点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

“十五五”期间,产业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工业能耗强度、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在实现工业领域碳达峰的基础上强化碳中和能力,基本建立以高效、绿色、循环、低碳为重要特征的现代工业体系。确保工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达峰。

方案提出的重点任务与石化行业相关的主要有:

(一)调整产业结构,构建低碳工业体系

1.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贯彻落实国家产业发展与转移指导目录,引导重点产业向特色园区、优势区域有序转移。坚持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促进石化企业兼并重组。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医养健康等新兴产业为引领,加快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海洋装备、绿色环保等先进制造业集群,努力构建形成“5+N”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格局。

2.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对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全面推行清单管理、分类处置、动态监控。严把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准入关,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环境影响评价,严格项目审批、备案和核准。严格落实国家产业政策,按照“四个区分”要求,加快存量项目分类处置,有节能减排潜力的项目尽快改造提升,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新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严格落实产能、煤耗、能耗、碳排放、污染物排放等减量或等量替代要求,主要产品能效水平对标国家能耗限额先进标准。

3.优化重点行业产能规模。实施重点行业产能过剩分析预警和窗口指导,深入分析全省存量、在建项目产能及市场供需状况,积极化解过剩产能。完善以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技术为主的综合标准体系,加强重点行业常态化监管,分类组织实施转移、压减、整合、关停任务,加快淘汰低效落后产能。

4.推动产业低碳协同示范。全面落实“链长制”机制,实施标志性产业链突破工程,精准强链补链稳链,鼓励龙头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行业间企业开展协同降碳行动,推动构建企业首尾相连、互为供需、互联互通的产业链,加快产业链上下游及产业链之间绿色低碳发展。建设一批“产业协同”、“以化固碳”示范项目。

(二)强化节能降碳,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1.调整优化用能结构。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努力增加清洁能源供给。持续压减煤炭消费,有序推进石化化工行业煤炭减量替代,稳妥有序发展现代煤化工,推动煤炭分质分级高效清洁利用。

2.推动工业用能电气化。加快推进电能替代,开展高温热泵、大功率电热储能锅炉等电能替代,推进“电能替代+综合能源服务”,提高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重点对工业生产过程1000℃以下中低温热源进行电气化改造。

3.加快工业绿色微电网建设。鼓励建设工业绿色微电网,引导企业、园区加快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多元储能、高效热泵、余热余压利用、智慧能源管控等一体化系统开发运行。加强能源系统优化和梯级利用,因地制宜推广园区集中供热、能源供应中枢等新业态。

4.加快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升级。按照“强度优先、总量为辅”的原则,落实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建立以能效为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推广先进高效设备,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设备。落实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差别电价、阶梯电价等政策。推动主要产品工艺升级与节能技术改造,进一步提升产品能效水平,深入开展能效“领跑者”行动。

5.提升重点用能设备能效。实施能效提升计划,加大高效用能设备应用力度,推动锅炉、电机、变压器、风机、泵、压缩机等存量用能设备节能改造升级换代。重点推广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特大功率高压变频变压器、变频无极变速风机、磁悬浮鼓风机、磁悬浮离心泵等新型节能设备。

6.强化节能监督管理。开展工业专项节能监察,制定节能监察工作计划,聚焦重点行业企业、重点用能设备,加强节能法律法规和强制性节能标准执行情况监督检查,依法依规查处违法用能行为。

(三)推行绿色制造,打造绿色低碳载体

1.建设绿色低碳工厂。持续开展国家级、省级绿色工厂建设,推进绿色制造技术创新及集成应用。鼓励绿色工厂编制绿色低碳发展年度报告,引导绿色工厂进一步提标改造,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建设一批“超级能效”和“零碳”工厂。

2.构建绿色低碳供应链。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在供应链整合、创新低碳管理等关键领域发挥引领作用,建立以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为导向的设计、采购、生产、运输、储存、销售、使用和回收处理等环节的链式发展体系,推广实施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体系,推动上下游企业共同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3.打造绿色低碳工业园区。加快建设绿色工业园区,深入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通过“横向耦合、纵向延伸”,构建园区内绿色低碳产业链条,促进园区内企业采用能源资源综合利用生产模式,推进废物综合利用、能量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使用。积极推广集中供气供热,推动实现园区内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4.全面提升清洁生产水平。加强清洁生产科技创新引领,推动清洁生产技术装备产业化。鼓励企业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评价认证,探索开展行业和园区整体清洁生产审核试点。加强清洁生产审核及评价认证结果应用,将其作为阶梯电价、重污染天气绩效分级管控、绿色金融等差异化政策制定和实施的重要依据。

(四)发展循环经济,优化资源配置结构

强化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充分发挥节约资源和降碳的协同作用,通过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助推工业领域碳达峰。推动绿氢规模化发展,优化煤化工、合成氨、甲醇等原料结构。

(五)强化技术创新,推进低碳技术变革

围绕行业绿色低碳发展需求,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推进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科技项目,增强高效储能、氢能、碳捕集利用封存、温和条件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等关键核心技术供给。推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协作、上下游协同的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创新体系。

(六)加快智能融合,赋能绿色低碳转型

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数字化低碳解决方案应用推广,以数字技术赋能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制定石化化工等行业碳达峰工作方案,分业施策、持续推进,降低碳排放强度,控制碳排放量。

方案要求石化化工优化产业布局,积极稳妥推进企业深度兼并重组,实施炼油产能整合、减量置换,推进炼化一体化发展,打造烟台裕龙岛炼化一体化石化产业基地。增强天然气、乙烷、丙烷等原料供应能力,提高低碳原料比重。推广应用原油直接裂解制乙烯、新一代离子膜电解槽等技术装备,开发可再生能源制取高值化学品技术,加快部署大规模碳捕集利用封存产业化示范项目。到2030年,行业节能降碳效果显著,绿色低碳发展能力大幅提高。


 

我国高效肥发展现状

 


目前形成产业、产量较大的高效肥品种主要有缓控释肥料、稳定性肥料、增值肥料、水溶性肥料。近年来,高效肥整体发展势头良好,各品种的发展情况如下:

1、缓控释肥料

目前,整个产业已初具规模,树脂、植物油等聚合物包膜尿素、硫包衣尿素逐渐成为主流品种,膜材料的安全性进一步改善,包膜技术和设备的稳定性、自动化水平明显提高,包膜成本明显降低,为了降低成本和平衡施肥,包膜尿素主要作为控释掺混肥的原料进入市场,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玉米、水稻、小麦、大蒜、香蕉等粮食和经济作物,涌现出金正大、茂施等一批优秀的品牌和企业。经过近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到2022年底,中国缓释肥料登记产品数39个,生产企业数30个。其中国外登记产品数量5个,分别来自美国和荷兰。登记产品为38个颗粒产品,1个水剂。据调查,2022年全国包膜尿素产量约60万吨,其中硫包衣尿素产量约10万吨,树脂、植物油等聚合物包膜尿素产量约50万吨,采用包膜尿素为原料的控释掺混复混肥约200万吨。

2、增值肥料

该类肥料是将安全环保的有机生物活性载体与化学肥料科学配伍,通过综合调控“肥料-作物-土壤”,系统改善肥效的肥料,包括增值尿素、增值磷铵和增值复合肥。由于增值尿素生产是在尿素造粒前将肥料增效物质添加到尿素生产系统内,添加的增效剂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增值尿素类产品的氮含量等指标能满足尿素国家标准,且只需对尿素装置进行简单改造,具有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的优点,在尿素行业广泛应用。据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统计,2022年,全国能够生产增值尿素的企业有35家,合计尿素产能2721万吨/年,增值尿素产量328.8万吨。其中添加聚天门冬氨酸的尿素产量135.7万吨,占41.3%;添加聚谷氨酸的尿素产量69.2万吨,占21.0%;添加腐植酸的尿素产量68.3万吨,占20.8%;添加微量元素的尿素产量34.0万吨,占10.3%;添加海藻提取物类增效剂的尿素产量11.7万吨,占3.6%;添加其它天然增效剂的尿素产量9.9万吨,占3.0%

3、稳定性肥料

稳定性肥料是指经过一定工艺加入脲酶抑制剂和(或)硝化抑制剂,施入土壤后通过脲酶抑制剂抑制尿素的水解,和(或)通过硝化抑制剂抑制铵态氮的硝化,使肥效期得到延长的一类含氮肥料(包括含氮的二元或三元肥料和单质氮肥)。

我国稳定性肥料研发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上世纪90年代初开发出了含有双氰胺(DCD)的长效尿素和长效碳铵产品。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在2008年开始与锦天化、山东鲁西等尿素企业合作生产稳定性尿素,但由于增效剂存在不耐高温、对设备产生腐蚀等问题,没能在尿素企业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随后他们将该类增效剂添加到了复混肥生产中,在山东施可丰等30多家复混肥企业中得到了应用,目前每年产量约80万吨。

截止2022年年底,在农业农村部登记的抑制剂生产厂家5家,涉及2--6-三氯甲基吡啶、正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以及3,4-二甲基磷酸盐(DMPP)7个产品。

近几年,德国巴斯夫公司和武威金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加大了稳定性肥料的研发和推广力度,开发了适用于尿素生产的抑制剂产品,稳定性尿素又取得了新的进展。据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统计,2022年云天化、辽宁华锦、烟台众德、中海化学、四川美丰、玖源化工、香丰肥业等企业合计生产稳定性尿素超过10万吨。

4 、水溶性肥料

水溶肥料 (Water Soluble FertilizerWSF) 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范围仅包括农业农村部登记的六种产品,具有相对明确的品质标准。广义范围除登记类产品外,还包括其他能溶于水或随水施用的肥料产品。

截至20235月底,农业农村部水溶肥肥料备案证203493个,大量元素水溶肥料56488个,其中境外产品备案4859个;中量元素水溶肥料55917个,其中境外产品备案4729个;微量元素水溶肥料91088个,其中境外产品备案7555个;农业农村部水溶肥肥料登记证共计15774个,其中含腐植酸水溶肥料7230个,含氨基酸水溶肥料6670个,有机水溶肥料1800个;含硅水溶肥料34个;尿素硝酸铵溶液登记证40个。全国各省均有水溶肥料生产企业,累计超3000家,年产能超1400万吨。

据中国氮肥工业协会水溶肥分会统计,2022年国产水溶肥37家企业产量合计产量283.5万吨,同比增长92.4%,其中大量元素水溶肥料138.1万吨,同比增长115.2%;水溶性肥料61.9万吨,同比增长240.7%;中量元素水溶肥料27.1万吨,同比增长59.0%;含腐植酸水溶肥料6.8万吨,同比增长38.4%;微量元素水溶肥料2.3万吨,同比增长94.5%;含氨基酸水溶肥料1.9万吨,同比增长24.4%;其它水溶肥料45.4万吨,同比增长12.6%

近年来我国高效肥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高效肥产品规模已经达到全球最大,高效肥品种齐全,部分高效肥的产品技术也取得突破,农民对高效肥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

高效肥企业要聚焦作物和用户,深入分析市场需求,联合农业科研推广机构,依托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及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拿出针对性强、质量过硬、性价比高的产品赢得农民朋友的认可。要关注土壤改良、作物生长和营养健康、农产品品质提升等农民的重要需求,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和指导,让农民看到高效肥产品的效果。要坚信“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坚持诚信经营,以卓越的质量和贴心的服务赢得用户的认可,打造高端高效肥品牌。(顾宗勤)


 

低碳氨需求将快速增长

 


标准普尔全球公司旗下Fertecon部门的高级研究分析师马克斯·伊斯马吉洛表示,与甲醇类似,新的低碳和零碳应用预计将越来越多地改变氨的游戏规则。

伊斯马吉洛在世界石化大会上表示,预计到2035年全球将增加1.2亿吨/年的低碳氨产能,2025年后全球灰氨产能将停止增长。低碳氨的新潜在应用,如船用燃料或液态氢载体,可能会从2020年的零增长到2035年的1.2亿吨/年。到2035年,低碳氨的新能源相关应用份额将达到31%,而更多的传统应用也将增长——主要用于尿素、其他肥料和工业用途。然而,全球氨新产能投资的大部分将用于绿氨和蓝氨项目,因为新的低碳应用可能需要显著的绿氨和蓝氨产能增长。

根据标准普尔全球公司的数据,到2035年,全球氨产能预计将增加到3.58亿吨/年,其中包括1.2亿吨/年的低碳氨产能增加。伊斯马吉洛表示,新的低碳氨产能将包括约9200万吨/年的绿氨和2800万吨/年的蓝氨。预计到2035年,全球灰氨产能将增加约1800万吨/年。伊斯马吉洛表示,与2020年相比,到2035年时,尿素生产将需要约2500万吨/年的额外氨,其中一些仍将通过扩大灰氨产能来满足。

伊斯马吉洛认为,目前全球宣布的140个绿氨和蓝氨项目中,有相当一部分将不会取得成果,因为低碳氨的发展历程存在许多未知因素和可能性,其中许多项目将永远不会完成。但是,这不妨碍未来会有更多的清洁氨项目出现。此外,如果各国政府通过政策加速使用氨来满足能源需求,全球对低碳氨的需求可能会超过产能。(庞晓华)


 

海关首次发布出口肥料检验规程

 


近日,海关总署发布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T 5563-2023《进出口肥料检验规程》(简称新《规程》)。新《规程》将于2023121日实施。

这是中国进出口商品检验部门首次发布规定出口肥料检验工作程序的技术规范。新《规程》的施行,在提高出口肥料质量的同时,将有望增加肥料出口数量。

2021年922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海关总署等13部门发布《关于做好今后一段时间国内化肥保供稳价工作的通知》,提出针对相关化肥质量问题,各地海关要严格按照最新规定对进出口化肥实施法定检验。20211015日起,海关总署对涉及出口化肥的2910位海关商品编号增设海关监管条件“B”,海关对相关商品实施出口商品检验。202329日,国家发改委、海关总署等14部门在《关于做好2023年春耕化肥保供稳价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各直属海关要继续执行好化肥出口检验制度,确保出口化肥质量。

据中国海关统计,今年12月份我国累计出口各种肥料359万吨,同比(下同)增幅为40.9%;累计出口金额13.96亿美元,增幅为29.6%。其中,尿素累计出口41万吨,增幅为71.8%;硫酸铵累计出口178万吨,增幅为11.6%;磷酸二铵累计出口37万吨,增幅为1.9%;磷酸一铵累计出口35万吨,增幅为243.8%。前2个月肥料出口量基本恢复至2021年出口法检制度实施前的水平。化肥出口数量的变化反映出法检周期已适度宽松。

另据了解,国家发改委将进一步研究完善化肥市场调控政策,逐步构建涵盖产供储销各主要环节的系统协调的调控政策体系。坚持预调微调和跨周期调节,提高调控政策精准性,增强可预见性。

而此次海关总署发布的新《规程》适用于所有实施法定检验的肥料品种,为各地海关进出口商品检验机构更好地监管中国出口肥料质量提供了全国统一的合格评定技术规范,也为出口肥料分品类差异化精准监管提供了技术支撑。

海关化肥出口新政既有利于简便出口程序、缩短发货时间,更有利于提升出口肥料产品的质量和数量。目前春耕已经基本结束,化肥的农业需求有所下降,国内肥料市场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相关行业协会一直在呼吁拓宽化肥出口途径、增加出口数量,政府也在不断优化调控政策。(郁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