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山东省化肥和煤化工行业协会!

会员注册会员登录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帮助中心

2016年第8期

新闻分类:化肥信息来源:发布日期:2016-08-12

冀鲁苏皖豫五省化肥经济运行及企业发展座谈会纪要

7月27日,《冀、鲁、苏、皖、豫五省化肥行业经济运行及企业发展座谈会》在河北石家庄市召开。河北省氮肥工业协会会长刘新峰,河北省硫酸磷复肥工业协会会长白彦其,山东省化肥工业协会高级顾问杨春升,江苏省化肥协会名誉理事长秦志强,安徽省化肥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夏英彪,河南省石油和化工协会书记侯黔嵘出席会议。来自五省氮肥、磷肥、甲醇、硝酸、磷复肥及各类新型肥料生产经营企业代表200余人参会。河北省政府原副省长何少存、河北省石化厅原副厅长佟加安应邀莅临会议。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研讨今年上半年企业生产经营、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分析下半年化肥市场趋势,讨论影响化肥市场复苏的突出问题及应对措施,交流企业提高运行质量,加快技术进步、节能降耗、降本增效、环保安全等方面的新进展、新经验及五省化肥企业“十三五”发展新思路和新做法。

  何少存副省长在致词中指出,化肥是重要农业生产资料,农民依靠化肥调节农作物的产量,使我国实现了利用世界7%的耕地养育着世界22%人口。近几年来我国化肥产能过剩,农产品价格降低,化肥需求量减少,我国化肥工业结构改革已进入了攻坚阶段。这就要求生产企业直面问题,在去产能、去杠杆、降成本等方面下功夫。冀、鲁、苏、皖、豫五省是农业用肥大省,也是化肥生产大省,五省化肥行业协会在此会议基础上,应进一步加强合作,互相学习,为我国农业发展做出贡献。

五省协会分别向大会介绍各省化肥情况及做法。山东省化肥工业协会高级顾问杨春升首先发言。他向五省代表介绍说:“十二五”初期,面对中西部地区利用当地廉价煤炭资源,吸纳巨额资金兴建众多大型化肥装置,让缺乏原料和资本支撑的山东化肥企业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如何“既坚持化肥、又走出化肥”,成为山东化肥行业多次讨论的问题。在不断的调整实践中,我们逐渐认识到 “不是化肥行业不行了,而是老的发展路子不行了”。以中小企业起家的山东化肥企业没有能力与国家级企业集团去争地盘、拼资源,最现实的对策就是集中人力和财力,搞好“根据地”建设,培植主业核心竞争力。山东化肥积极开展产业结构调整,在十分不利的竞争环境下,不仅确保了行业在全国的领先地位,而且取得较大发展。他一共讲了四个问题: 一、“十二五”山东化肥发展的回顾。二、行业产能过剩矛盾尚未解除,需求侧问题正在凸显。三、化肥“十三五”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四、“十三五”发展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河北协会白彦其会长介绍河北省化肥行业生产经营状况,他指出如何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从而摆脱目前的困境,实现跨越发展,是化肥行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江苏协会秦志强会长介绍江苏省化肥行业生产经营情况。今年以来,江苏省化肥行业在经济趋紧、困难重重的形势下整体运行呈平稳态势。未来15年,江苏省石化产业将全面实现布局集约化、产业集团化、生产智能化,完成向石化强省的转移重点打造沿海石化工业带,优化调整沿江石化产业。

河南协会侯黔嵘书记介绍,十二五期间是河南省氮肥行业转型发展的成果期,氮肥产业从生产规模、技术工艺、装备水平、管理手段都有了质的提升,生产企业主要分布于豫北、黄河两岸及豫南驻马店地区,在确保河南工农业对氮肥需求的基础上,对河南乃至全国的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当前全省化肥企业正在为全面落实“十三五”发展任务而努力。

安徽协会夏英彪会长作安徽省化肥行业生产经营情况报告。他指出,十三五期间,安徽省提出“坚持化肥、走出化肥、延伸产品、多种经营”的方针,方针对安徽省化肥行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去年,安徽省完成了化肥生产1300万吨,其中尿素485万吨、磷铵205万吨、复混肥485万吨,这些化肥的生产对安徽省农业发展及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的作用。

河北氮肥协会刘新峰会议在发言中表示:本次会议的召开对五省乃至整个化肥行业的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将起到推动作用。冀、鲁、苏、皖、豫五省合成氨及化肥总量约占全国总量1/3。在当前行业低迷形势下,各化肥企业不仅要关注化肥市场同时还要关注化肥行业发展趋势,加大创新发展力度,实施基肥一体化、水肥一体化、药肥一体化,发展跨地区经济合作,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实现由化肥大省向化肥强省的转变。

各省典型企业代表做了大会交流。山东企业金正大、鲁西化工、华鲁恒升、山东联盟、舜天化工五厂代表山东化肥企业做了大会发言。多年来为化肥行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众多装备制造、催化净化剂研制、科研设计部门也派员参加了会议。

代表普遍反映,会议内容充实,对企业安排下半年生产、搞好转型升级工作大有重要指导作用。会议决定:2017年五省联会将在山东举行。       

(山东化肥协会信息部)



在五省化肥经济运行及企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协会高级顾问     杨 春 升


 一、“十二五”山东化肥发展的回顾

 “十二五”初期,面对中西部地区利用当地廉价煤炭资源,吸纳巨额资金兴建众多大型化肥装置,让缺乏原料和资本支撑的山东化肥企业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如何“既坚持化肥、又走出化肥”,成为山东化肥行业多次讨论的问题。在不断的调整实践中,我们逐渐认识到 “不是化肥行业不行了,而是老的发展路子不行了”。

以中小企业起家的山东化肥企业没有能力与国家级企业集团去争地盘、拼资源,最现实的对策就是集中人力和财力,搞好“根据地”建设,培植主业核心竞争力。山东化肥积极开展产业结构调整,在十分不利的竞争环境下,不仅确保了行业在全国的领先地位,而且取得较大发展。

1、企业兼并重组步伐加快。

“十二五”以来山东先后退出尿素企业9户、碳铵企业12户、磷肥企业5户。氮肥企业总数由201045户减少为目前的24户,以磷矿为原料的磷肥企业由 13 户减少至8户。

企业产业集中度大幅提高,鲁西化工、瑞星集团、华鲁恒升、山东联盟、晋煤明水、阳煤平原6家企业合成氨、尿素产能均超过一百万吨,成为国内重要的化肥生产基地。

2、借势退城进园,推进循环经济建设。

企业利用迁建入园的机会,采用先进科技成果提升装备水平,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建设,提高安全、环保设施标准和企业两化深度融合, 陆续建成鲁西化工、华鲁恒升、山东联盟、瑞星集团、金正大集团等若干在全国有影响的化工园区,企业面貌得到了显著提升,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

鲁西化工园区形成煤化工、盐化工一体化发展的循环经济产业格局。建成年产180万吨尿素、160万吨磷复肥的生产能力,同时拥有年产460万吨、40多种化工产品和年制造化工装备15万吨的生产能力,园区规模达到7平方公里。   

华鲁恒升化工园区具备了年产150万吨氨醇、180万吨尿素、20万吨混甲胺、25万吨DMF40万吨醋酸、3万吨醋酐、16万吨己二酸、15万吨硝酸、5万吨乙二醇、3万吨甲醛的生产能力,产品结构调整正向纵深发展。经过五年艰苦攻关,终于突破了乙二醇生产和催化剂制造的技术瓶颈,五万吨试验装置达标并盈利,年产50万吨扩建装置也开始建设。

山东联盟化工园区形成煤化工、石油化工、生物化工三个核心产业区。煤化工产业达到120万吨合成氨、200万吨尿素、50万吨甲醇、60万吨磷复肥、45万吨硫酸的规模。与大连化物所合作开发成功MEA法乙醇胺临氢氨化工艺路线,成为国内最大的二乙撑胺生产企业。。

3、骨干氮肥企业进行原料结构改造。

氮肥企业内已建成新型洁净煤气化装置20台套,其中:水煤浆气化装置16,干煤粉纯氧气化装置4套。 2015年新型煤气化装置生产合成氨占全省合成氨总产量的比例为30%,未来几年,这一比例将超过50%

4、开发多种新型肥料, 延伸化肥对农业的服务功能。

为了提高肥料利用率,减轻农民负担,减少过量施肥造成的土地面源污染,适应农业现代化带来的施肥个性化需求,我省较早开始了新型功能性肥料的研制与推广,形成以临沂市为中心的新型肥料产业集群。由科技部批准,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我省金正大集团。施可丰公司与中科院沈阳所合作,研发了抑制剂型缓释肥料,成为我国稳定性缓释肥的排头兵。青岛海大生物集团有限公司开发出系列海藻肥。瑞星集团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在20万吨大型尿素生产装置上,成功生产出锌腐酸尿素、海藻酸尿素和氨基酸尿素等系列增效尿素并实现产业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利用互联网+创新农资经销模式,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新型功能性肥料生产的重要力量。

5以洁净煤气化为龙头,大力发展煤基合成气多联产

山东氮肥企业以洁净煤气化技术为龙头,大力实施合成气深加工, “十二五”以来氮肥企业内累积建成甲醇产能390万吨、硝酸125.5万吨、三聚氰胺34.8万吨、双氧水47万吨、DMF 37万吨、醋酸150万吨、醋酐13万吨、醋酸乙酯20万吨、醋酸丁酯35万吨、己二酸16万吨、甲酸35万吨、丁辛醇95万吨、聚氯乙烯10万吨、己内酰胺10万吨、山梨醇35万吨。磷肥企业利用磷酸和磷石膏资源,开发了一批磷化工、石膏建材等产品。许多企业形成肥化各半的产业格局,非化肥产品盈利已占到行业总盈利50%以上。

6、培植了几个在全国位置突出的骨干企业。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评选的2015年全国合成氨产量二十强, 山东占4:瑞星集团、华鲁恒升、鲁西集团、山东联盟。

全国尿素产量二十强 ,山东占4: 瑞星集团、华鲁恒升、山东联盟、鲁西集团。

全国氮肥企业利润总额二十强 ,山东占5: 华鲁恒升、鲁西集团、瑞星集团、山东联盟、齐鲁一化。

国家工信部公布的2015年中国新型肥料行业十大企业,山东有五家:金正大、鲁西化工、史丹利、施可丰、金沂蒙。

中国新型肥料行业十大领军人物,山东有五位:金正大集团董事长万连步、鲁西集团董事长张金成、史丹利公司董事长高文班、施可丰公司董事长解永军、青岛海大生物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单俊伟。

二、行业产能过剩矛盾尚未解除,需求侧问题正在凸显。

行业产能过剩矛盾仍在延续。新增产能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在建项目的陆续投产。二是搬迁入园项目的平衡扩产。总体看产能增长的压力在逐年减轻但远未解除。市场供给上化肥产量持平甚至有下降。山东上半年尿素减产60.4万吨,同比下降11%,三元肥下降5.5%。从全国看,6月底氮肥开工率己降至64%。有效供给减少,市场本应表现出适度反弹,但企业比去年反而更加难过。主要原因是化肥需求侧问题开始凸显:

一是农产品价格影响农民购肥的积极性。 农产品价格低迷,农业收益倒挂,直接影响着农民种田积极性,增加化肥投入缺少购买力支撑,农业对化肥的刚性需求在下降。

二是国家农业政策调整。国家出台了《“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今年全国调减玉米种植面积3000万亩以上。预计今年氮肥总用量将下降120-140万吨。同时国家正在多个地区开展休耕轮作的试点,希望用3-5年时间,初步建立起耕地轮作休耕的组织方式和政策体系,无疑将导致化肥施用量的下降。

三是国际市场低迷。当前全球化肥市场处于平稳停滞期,我国化肥市场正加快与国际市场融合。国际市场化肥产能过剩正进入释放期,2016年国际尿素产能将增加860万吨。国际油气价格长期低迷,使得国外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肥比国内以煤为原料的化肥成本优势进一步增大。今年上半年我国累计出口尿素504万吨,同比下降25.3%,全年预计将减少尿素出口400万吨左右,成为生产供应量持平甚至减少,国内市场仍然不振的重要原因。

三、化肥“十三五”发展的环境和条件

1、国内化肥产业布局发生巨大变化。

为了开发利用中西部廉价煤炭资源, 前几年内蒙、宁夏、新疆、河南等煤炭产地兴建了一批大型化肥生产装置现在陆续建成投产,传统氮肥市场受到中西部地区低价产品的巨大冲击,化肥市场的重新分配仍在继续。2015年内蒙生产尿素258.3万吨、新疆生产223.65万吨,两区共生产尿素481.95万吨(折纯),占全国总产量的14%,合计已超过山东产量。今年还将大幅增加,市场竞争更加严峻。

2、国家实施化肥“质量替代数量”战略。

农业部制定了《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 化肥发展由数量增长转为质量提升,市场由产品主导转为服务主导,生产高附加值的功能性肥料已成为企业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基础肥料生产企业面临产品改型和市场开发的双重任务。当然,市场对化肥服务功能的巨大需求,为各类新型功能型肥料的研发与生产,也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3、国家提倡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

煤炭资源由燃料向原料的转化,是一项巨大的技术进步。现代煤化工是煤的洁净、高效利用。发展现代煤化工,实现煤炭的清洁、高效转化利用是解决煤炭作为国家主体能源地位不会改变,又要实施绿色低碳能源战略之间矛盾的一条现实有效的途径。

以煤为原料的氮肥企业,具有煤气化的技术和装备优势。开展煤基多联产,实施合成气科学综合利用,发展精细化现代煤化工产业,成为企业实施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技术手段

4、化肥产业结构调整进入深度融合阶段。

几年来行业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除了企业自身产品结构、原料结构的调整以及产业集中度的提升之外,最大的变化是产业的交叉、融合。不仅表现在合成氨与甲醇的融合、氮磷肥的融合、基础肥生产与新型肥料的融合,更通过煤基多联产,表现为氮肥企业与煤化工产品精细化的融合,磷石膏处理与建材的融合等。当前多种产业创新联盟的组建,代表这种融合在向更深层次渗透、延伸,为企业“十三五”发展提供了许多新的通道和机遇。

四、“十三五”发展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1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工作 。

一要坚持做强主业,巩固好根据地,对产业调整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积极推进以提升安全生产条件、治理环境污染和节能降耗为主要内容的化肥产业转型升级工作。严格各项工作标准, 围绕先进工艺技术和质量品牌建设,用标杆倒逼企业开展节能减排、管理创新、循环经济及两化深度融合等工作。

新上项目一定要有创新点和技术含量。通过对科研成果的工业化转化,培养和锻炼企业科技人才。对于在产的大路货产品,要用创新的思路、创新的视角去挖掘或嫁接新的技术创新点,满足市场新的需求,把老产品做出新创意。

有搬迁任务的企业一定要量力而行,且勿过度负债,造成新装置、高成本,依旧过不了市场关。成功的搬迁应该是提升式搬迁、拓展式搬迁或多元化融资模式搬迁。使原有工艺技术水平得以提升,产品种类有所拓展,资本结构得以改善。

2、加强联合协作。

近几年国内各新兴产业的领军企业发起成立产业联盟成为一种新的产业现象,反映了精英企业抱团发展、协同创新、盟约规范的内在要求。经过几年的整合,行业已呈现群雄并立的局面,下一步发展将从企业的单打独斗向航母战斗群式的团队化发展。发展目标也将借一带一路,由国内市场迈向国际市场。产业联盟特别强调行业之间、企业之间、产业链上下游之间、产学研之间在技术、品牌、服务、资本等多方面的深层合作、共同发展,实现产业链整体联动。工业4.0时代分工越来越细,大企业不会什么都做,通过联合,可以给中小企业提供更多机会。

发展新型肥料,如果按传统思维二次加工企业再去建设基础肥装置,基础肥厂再到处布点搞田间示范,显然是低效的,也是不现实的。如果上下游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市场功能的优势互补,基础肥生产企业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二次肥加工企业充分发挥市场优势,扬长避短,合作共赢,对双方都可以事半功倍。山东金正大集团与江苏双多化工、心连心、华鲁恒升、山西天泽、湖北宜化、河北正元等企业共同签订的合作协议,就是这种发展思路的最好体现。在许多技术开发项目上,不少企业实际上也已走上了协作联合发展之路。

3、全行业都应重视化肥出口工作。

我国尿素以煤为主的原料结构本来就不具备国际竞争的成本优势,很大程度上是产能过剩对市场的挤压,出口当成了市场的泄洪道。由于出口的被动性,企业缺乏对国际市场的了解和长远规划。加上我们供货分散、行动不统一,尽管出口数量居世界第一,但并不具备市场话语权。

国际化肥新增产能较多且正在进入释放期,对我国化肥出口形成挑战。但也应该看到,随着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企业装置大型化、集约化加快,我国尿素平均成本已大幅度下降。多种新型功能肥料的开发为化肥外贸提供了新的出口品种,中国化肥出口在物流、包装、结算方式、品种及质量等方面均有较大潜力,仍有巨大机会。

全行业都要关心化肥的出口,营造有利化肥出口的市场氛围。输港条件优越、成本优势明显的企业,更应该协调行动。一不给外商做空国内市场的机会;二是加强信息交流,科学分析市场走向,探索利用经济纽带形成出口联合体,探索符合中国市场特点的外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