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山东省化肥和煤化工行业协会!

会员注册会员登录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帮助中心

2016年第9期

新闻分类:化肥信息来源:发布日期:2016-09-13

上半年我国化肥进出口情况
    一、上半年化肥进出口情况
    2016年上半年我国共出口化肥1223.83万吨,去年同期为1655.9万吨,下降432.07万吨,同比下降26.9%;上半年出口金额为33.89亿美元,同比下降32.28%。今年上半年我国共进口化肥420.47万吨,比去年同期的479.81万吨下降59.34万吨,同比下降12.37%。进口金额为10.01亿美元,同比下降20.58%,上半年我国化肥出口量大减,我国化肥出口高速增长时代已成过去。
    今年上半年我国化肥出口量大减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政策利好缺失。2014年和2015年我国均对化肥出口关税进行了较大幅度下调,取消了淡旺季关税制度,给化肥出口松了绑,出口量也大幅增加。但2016年化肥关税政策与2015年基本上差不多,政策刺激因素不再。二是我国化肥竞争力下降。由于化肥优惠政策取消,电价上调、恢复征收增值税,我国化肥生产成本上升,而国际化肥得益于天然气价格下调等优势,生产成本下降,我国化肥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在减弱,难以出口。三是国际化肥新装置在增加。据国际肥料协会介绍,2016年国际尿素产能将增加860万吨,尼日利亚、伊朗、马来西亚等国都将有新建尿素装置投产;2016年年底国际磷肥产能将增加到4720万吨,其中摩洛哥增加180万吨,沙特阿拉伯增加140万吨;2016年底氯化钾产能预计将增加至8700万吨。
    二、各肥种进出口情况
    1、尿素。今年上半年我国共出口尿素504.98万吨,同比下降25.13%。平均出口单价为234.22美元(吨价,下同),同比下降20.51%,出口价格大幅下滑。
    2、硝酸铵。上半年我国共出口硝酸铵15.23万吨,同比下降17.14%。上半年平均出口单价为309.06美元,下降3.69%。
    3、氯化铵。上半年我国共出口肥料用氯化铵51.59万吨,同比增长1.25%。平均出口单价为87.78美元,同比增长11.43%。今年上半年我国共出口非肥料用氯化铵6.21万吨,同比下降1.28%。平均出口单价为149.32美元,同比增长6.01%。
    4、磷酸一铵。上半年我国共出口磷酸一铵80.46万吨,同比下降40.78%。今年上半年平均出口单价为376.61美元,同比下降11.02%,2013年至2015年磷酸一铵出口价格都比较稳定,但今年则首次跌破了400美元大关。
    5、磷酸二铵。上半年我国共出口磷酸二钱208.83万吨,同比下降40.78%。上半年磷酸二铵平均出口单价为362.43美元,比去年同期的462.6美元下降了21.65%,是今年上半年所有肥种中下跌幅度最大的。
    6、氯化钾。氯化钾是我国化肥进口第一大品种,上半年我国共进口氯化钾337.04万吨,同比下降11.28%。平均进口单价为281.98美元,同比下降10.09%。
    7、硫酸钾。今年上半年我国共出口硫酸钾1.27万吨,与去年同期的5.97万吨相比,大幅下降78.73%。平均出口单价为536.5美元,同比下降20.4%。
    8、二元肥。上半年我国共出口氮磷二元肥22.36万吨,同比下降57.1%。上半年平均出口单价为234.1美元,同比下降21.54%。
    上半年我国共出口磷钾二元肥0.373万吨,同比下降36.78%。平均出口单价为340.48美元,同比下降17.67%。
    9、氮磷钾三元复合肥。上半年我国共进口三元复合肥65.1万吨,同比下降25%。平均进口单价为510.31美元,同比下降12.4%。今年随着国际化肥市场走软,价格出现了50美元以上的走低。
    三、如何提高出口竞争力
    面对严峻的化肥出口形势,化肥企业希望相关部委能取消化肥出口关税,以增加我国化肥出口的竞争力。以前化肥高关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化肥行业享有优惠政策,出口时必须把这些优惠扣回,所以关税定得较高。但现在随着优惠电价全部取消、增值税优惠也全部取消,化肥行业优惠所剩无己,化肥行业下调关税也顺理成章。但即使是取消了化肥出口关税,我国化肥出口也难有大的好转,现在尿素出口每吨征收80元关税,磷酸二铵和磷酸一铵出口每吨征收100元关税,而我国企业与国际先进企业的差距可不只几十元、一百多元的差距。     (原野)
 
合成氨原料呈现多样化
    取得长足进展的氮肥技术中,合成氨原料呈现多样化趋势。2015年全国合成氨生产企业307家,合成氨总产量6677.8 万吨。其中水煤浆气化企业30家,2015年合成氨产能1104.5万吨,占比15.1%;合成氨产量990.6万吨,占比14.8%。干煤粉气化企业19家,2015年合成氨产能734.0万吨,占比10%;合成氨产量609.6万吨,占比9.1%。碎煤加压气化企业8家,2015年合成氨产能316.0万吨,占比4.3%;合成氨产量273.8万吨,占比4.1%。因此,加压连续气化(水煤浆、干煤粉、碎煤)合成氨生产企业总数57家,2015年合成氨产能2154.5万吨,占比29.5%,合成氨产量1874.0万吨,占比28.1%。
    近几年来,主要以褐煤为原料采取恩德煤气化、常压富氧气化生产合成氨的技术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当前采用恩德煤气化的企业有两家,2015年合成氨产能36万吨,占比0.5%;合成氨产量25.5万吨,占比0.4%。常压富氧气化企业1家,2015年合成氨产能30万吨,占比0.4%;合成氨产量35.2万吨,占比0.5%。
    因此,富氧、常压连续煤气化技术合成氨生产企业3家,2015年合成氨产能66万吨,占比0.9%;合成氨产量60.7万吨,占比0.9%。而固定层间歇煤气化合成氨生产企业数量高达193家,2015年合成氨产能3412.5万吨,占比46.7%;合成氨产量3324.1万吨,占比49.8%。天然气蒸汽催化转化合成氨生产企业数量大型企业22家,中小型企业40家。2015年合成氨产能1546万吨,占比21.2%;合成氨产量1281.6万吨,占比19.2%。
    经过数十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煤气化技术已达到一定水平。随着应用领域和应用地域越来越广,煤种更多、煤质变化更加复杂,环保、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国内煤气化技术在自主化、运维投资、环保等方面不断推陈出新,正经历蜕变。
    国产化率不断提高
    随着自主知识产权煤气化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我国自主煤气化技术的市场占有率有所提升。根据中国石化煤化工项目的开工和运行经验,国产装备有品质保证,从项目开车到平稳运行都表现良好。提高煤气化国产化水平、减少购买专利设备或关键设备、降低软件费等都是今后我国煤气化发展的重点方向。
    航天粉煤气化技术自2009年进入长周期稳定运行以来,广泛应用于煤制MTO、煤制乙二醇、煤制油、煤制己内酰胺等领域,目前已经签定合同35个,签约气化炉台数达到了77台。按照产能统计,航天粉煤气化技术占据中国粉煤气化领域60%以上的市场。其中,750吨级航天炉自2008年首台开车以来,截至2016年6月共有15台投入运行;1500吨级航天炉自2012年首台开车以来,截至2016年6月共有16台投入运行。
    2015年3月9日,工信部、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工业领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行动计划(2015 -2020)》中推荐了21种工业领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由北京华福工程有限公司、大连瑞克科技、中煤龙化联合开发的无循环甲烷化技术(NRMT)被列其中。该技术通过逐级加入富CO气来控制氢碳比和反应温度,从而取消循环压缩机,实现无循环,具有投资省、能源低、产品质量稳定和完全国产化的技术特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对该工艺进行了鉴定:综合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目前,该工艺正在建设的工业示范装置有内蒙古港原年产能1亿Nm3甲烷化装置、内蒙古乌海年产能3亿Nm3甲烷化装置和新疆胜沃年产能4亿Nm3甲烷化装置。NRMT使用了自主开发耐高温甲烷化催化剂,耐高温、反应性能等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氢碳比分级调节实现精确控制,产品品质高、更稳定易控。
    降低投资费效果显著
    气化装置投资大,在项目总成本费用中,固定成本占比也较高。尤其在目前油价处于低位的情况下,新型煤气化装置要尽可能降低投资和运行维护成本。  
    NRMT技术由于采用逐级加入富CO气来替代高温循环压缩机,因此装置投资降低20%、能耗降低25%。另外,该工艺采用内置废热锅炉甲烷化反应器取消了耐火砖,采用气冷壁技术,并且采用了特殊结构设计,使外壳不承温、内筒不承压,降低了材质使用等级及其投资。
    北京航天长征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所产的气动硬密封氧气切断阀和氧气调节阀在航天炉、科林炉、水煤浆炉、两段炉等80余台气化炉中得到了应用。该公司为了让客户减少维护费用、实现零库存,目前公司在北京、宁夏银川、内蒙古鄂尔多斯、新疆乌鲁木齐、贵州贵阳、河南郑州、吉林长春等地都建有仓库,可以保证距离仓库500千米以内的客户实现48小时货到现场;距离仓库大于500千米的客户实现72小时货到现场。
    航天工程公司建有航天炉仿真培训中心,会对业主单位操作工人进行仿真模拟训练,不仅可以提高业主单位气化炉开车成功率,还可以节省开工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全国分布仓库和仿真培训中心的建立都是从全生命周期角度考虑来降低业主投资、运维成本。
    煤气化工艺中,传统活塞隔膜泵可以将煤浆高压输送到气化炉中,但如果隔膜损坏,活塞密封、缸体和控制系统也会损坏,需要立即停车,清理和维修需要很高的费用和很长的时间。为使该过程中泵的运维成本降低,菲鲁瓦示来有限公司开发了双软管隔膜泵,将两个套在一起的软管隔膜在被输送介质和液压腔之间形成了双分区。如果其中的一个软管隔膜损坏,另一个还可以维持运行,直到正常停车。软管隔膜的损坏对密封和/或液压系统不造成损坏,维修费用低,停车时间短。  
    环保技术推陈出新
    提高环保水平是煤气化发展趋势,包括优化灰水处理系统、改进灰水循环工艺、改进煤气洗涤方法、降低粉尘带出量、降低灰渣残碳、降低细渣排放、加强细渣利用研究等方面内容,各企业都尽可能从源头上避免“三废”产生。在业界共同努力下,煤化工环保领域技术不断推陈出新。
    随着煤化工行业不断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但针对煤化工行业VOCs排放的研究仍是一片空白。旧版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气化灰渣不在其列,但气化灰渣的危险性主要涉及浸出毒性和腐蚀性。目前同环保部环评中心签署了合作协议,在“十三五”期间系统开展煤化工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控制及替代技术与装备研究。
    SE-东方炉粉煤加压气化技术针对高含灰量合成气研发了分级湿法除灰技术。该技术应用于贵州开阳化工有限公司,入炉煤灰分约为26%,可实现洗涤塔出口合成气灰含量小于1mg/Nm3。
    目前许多煤气化装置产生废水经过处理最终变成主要成分为氯化纳(NaCl)和硫酸钠(Na2S04)的混盐,很难进行资源化利用,如送往危废处理中心处理又会增加成本。对此,内蒙古久科康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开发了高含盐化工废水分质盐资源化循环利用技术,实现了分离提纯结晶,并且使结晶盐达到工业用盐标准,先后经过了内蒙古盐业公司和国家无机盐中心的检测。
    该项目根据伊泰煤制油公司提供的浓盐水水质和场地情况,在原中型设备的基础上完成升级改造。中型设备2015年连续稳定运行3个多月,整体实现水回收率大于95%,直接运行成本为10.57元/吨水(不考虑折旧与财务费用),并且各项产水指标优于《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19923-2005)规定的“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补充水”标准,产出的氯化钠和硫酸钠完全满足氯化钠日晒工业盐二级标准和无水硫酸钠Ⅲ类一等品标准。
    该技术产出的高纯度NaCl和Na2SO4,分质盐可以分别用作氯碱行业和聚苯硫醚产品等的原料,实现分质盐的循环利用,彻底解决化工行业的废水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利用、非分质盐二次污染等难题。  (王卓峰 郭文达)
 
生物肥料发展前景广阔
    生物肥料的类型
    生物肥料的种类较多,按照制品中特定的微生物种类可分为细菌肥料(如根瘤茵肥、固氮茵肥)、放线茵肥料(如抗生茵肥料)、真菌类肥料(如茵根真菌);按其作用机理分为根瘤茵肥料、固氮茵肥料(自生或联合共生类)、解磷茵类肥料、硅酸盐茵类肥料;按其制品内含分为单一的微生物肥料和复合(或复混)微生物肥料。
    中国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品种主要有:固氮茵类肥料、根瘤茵类肥料、解磷微生物肥料、硅酸盐细菌肥料、光合细菌肥料、芽胞杆菌制剂、分解作物秸秆制剂、微生物生长调节剂类、复合微生物肥料类、与PGPR类联合使用的制剂以及AM茵根真菌肥料、抗生茵5406肥料等。
    优势凸显,快速发展
    生物肥料产业近十年来得到了持续快速发展,尤其是近几年行业产值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发展。目前全国有关生物肥料企业总数有1100个以上,年产量1200万吨,年产总值达200亿元。截至2016年5月,获农业部登记证的产品有2742个,其中正式证1488个,临时证1254个。生物肥料累积应用面积2亿亩以上(包括蔬菜、果树、甘蔗、中草药、烟草、粮食等),已成为生物产业和生物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随着生物肥料标准体系基本建成,核心企业群和产业基本形成,生物肥料已被列入国家“十三五”生物产业发展的重点产品。目前产品发展呈现出区域性特点,华北地区生产企业约占全国的42%,仅山东省就占15%左右,西南、西北的9个省区发展则相对缓慢。
    与国外相比,我国生物肥料产业具有5个方面的优势:一是产品种类多。我国的生物肥料使用菌种达150多种,菌剂产品种类多,尤其是在研制开发微生物与有机营养物质、微生物与无机营养物质复合而成的新产品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二是应用面积广。每年应用面积累计2亿亩,几乎在所有作物上都有应用,在提高化肥利用率、降低化肥使用量和减少化肥过量使用导致环境污染方面,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研制开发具有广阔前景。三是生产规模大。目前我国已形成较大生产规模,年产能达1200万吨以上。四是生产菌种与产品的针对性较强,生产菌种与作物亲和性、土壤环境适应性方面,营养元素配比与土壤养分供给能力等。五是成本相对较低。相对从国外进口,国内生产的微生物肥料产品成本具有优势。
    功能独到,前景广阔
    微生物可以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消除土壤中存在的问题,恢复土壤生产力,保持土壤质量健康的作用;在秸秆等有机物料中快速腐熟功效,促进有机物料的资源化利用;在固氮和养分转化,提供养分和提高连作障碍中和提高作物品质等方面可以起到独特作用;还有提高作物抗旱、抗涝、抗寒、抗病等新功能。
    基于我国的农情,我国农业的持续发展已离不开生物肥料,市场发展前景看好,预计到“十三五”结束时,年总产量比现在翻一番,将达到3000万吨左右。从宏观层面看,减肥减药、化肥零增长、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农业等国家需求,离不开生物肥料产业的发展;从中观层面看,国家肥料产业结构调整需要研发应用生物肥料产品;从微观层面看,生物肥料所体现的不可替代的功能特性使得推广成为必然。
    正视问题,消除误区
    生物肥料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市场管理不规范,应提高行业水平,提质增效。    
    当前微生物菌剂在生物肥料应用中存在误区,主要表现在:一是认为见效快的就是好菌种;二是种类混乱;分不清使用的是菌剂还是菌肥;三是认为一种产品中,菌的种类越多,菌种数量越大效果越好;四是农户认为一次使用可以持续一年或多年;五是不注重菌的功能,只考虑菌数含量和价格。
    与国外相比,我国生物肥料有4个方面的劣势:一是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不同企业生产的同类产品质量差异大,不同生产批次间差异大,保质期内产品质量变化大等,导致应用效果的不稳定。二是菌种和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生产菌种(菌株/菌系)同质化、产品组合大多雷同,更新换代慢;不重视菌种的筛选、保藏、复壮等。三是配套生产工艺不尽合理。不少企业主要凭经验生产,设备不配套;企业间的设备和工艺差距大。四是市场还不规范,功能效果夸大和广告宣传误导时有发生。五是未建立行业的自律和市场诚信,政府的监管力度不足。
    转化优势,共同推进
    面对难得的生物肥料产业发展机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功能性。突出生物肥料的功能。强化基础研究,筛选建立微生物肥料菌种资源库;提高微生物制剂对各种环境因子的适应性;研究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互作机理等。研发功能菌剂+有机质+缓控释肥技术结合的全功能营养型产品。
    二是专用性。研发针对不同作物的专用型微生物肥料产品。
    三是区域性。根据地区特点,结合土壤类型、完善微生物肥料质量标准和管理体系。
    四是系统化。从功能菌剂的筛选到发酵生产,从菌剂在田间的定殖到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对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等各个环节,企业应当统一考虑,健全技术系统。
    五是规模化。集中功能菌剂生产,实现产业规模。
    产品功能多样化、产品推广专业化、产品研发实用化、行业管理规范化、产业发展目标化,这是生物肥料产业的发展方向。(陈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