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山东省化肥和煤化工行业协会!

会员注册会员登录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帮助中心

2017年第7期

新闻分类:化肥信息来源:发布日期:2017-07-13

山东制定八条措施快准狠消除一批化工安全隐患

 


据了解,今年山东省发生6起化工及危化品事故,导致14人死亡,与去年同期相比,又分别上升了20%27%。山东现在有27625家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近3万家的规模。为解决山东省内的重大安全生产隐患,近日,山东省、市相继讨论、下发《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此次专项行动,将提高准入门槛,自20077月起,所有化工类项目核准或备案权限上收到市级投资主管部门,各地原则上不再核准或备案固定资产投资额低于3亿元的新建、扩建危化品项目。新建危化品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一律由省安监局负责核发,不再实行委托办理。山东省正在规划建设高水平的新旧动能转换试验区,其中一项就是要建设国家级的高端石化基地。近期,对所有的增量一律暂停审批。

627日,山东省化工安全转型办根据全省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专项行动的总体要求,制定了八条断然措施,重拳出击、铁腕整治,快准狠消除一批安全隐患。

立即停产“差”评企业。针对此前 “三评级一评价”中安全、环保评级为“差”的企业,或者未参加“三评级一评价”的生产企业,立即停产整改,严格按照安监、环相关要求验收合格后再恢复生产,决不允许安全、环保存在重大隐患的企业带病运营。安全、环保专业评级为“优”和“中”的企业,要加大对“三评级一评价”中发现问题的整改力度,对评级评价中发现的问题,无论涉及哪个方面,都要明确整改时限,加快整改进度,今年年底前全面完成整顿整改阶段工作任务,消除各类事故隐患。

暂停审批新上危化项目。从即日起,除山东省重点项目由省化工安全转型办牵头组织有关单位联合审批外,在化工园区按照新标准重新认定前,各级投资主管部门暂停审批新建和改扩建化工项目。立即着手制定新的化工园区标准,在新标准出台前,暂停认定化工园区,已有化工园区按新标准重新认定。今后新上和搬迁项目,必须进入化工园区,否则一律不批。

严格在建装置试车管理。原则上年内不再进行试车,在建项目完工后确需试车生产的,必须重新进行安全、环保等评估并经有关部门批准,报经市政府或县(市、区)政府同意后进行试生产。凡是不符合试车规范、不具备试生产条件的,或未进行试生产前的安全条件确认、未执行化工装置试生产报告制度的,一律禁止试生产。

立即取缔非法违规企业和项目。加大化工生产、危化品储存、运输、经营、使用、废弃处置等各环节的全面排查,对非法违规企业和项目,立即依法取缔关停。

严格危化品运输车辆管理。严格落实夜间危化品运输车辆19时至次日凌晨6时、重大节假日、恶劣天气时禁止通行等措施,对无证运输、不按规定路线行驶、超载、超速行驶等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严厉打击。

设立有奖举报电话。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加大对化工企业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督力度。举报线索经核查属实的,省化工安全转型办将根据案件性质给予举报人一定的奖励,并将案件移交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建立周调度制度。对专项行动的各项工作、各项数据进行动态管理,定期通报。在网上调度系统建立前,各市要汇总县(市、区)有关情况,每周一上午将工作进度情况发至省化工安全转型办。

强化督导检查。各市立即组织对贯彻全省电视会议精神、落实“打非治违”和关停措施、“两重点一重大”项目安全生产等情况进行自查,7月上旬山东省化工安全转型办将开始组织专项检查。


 

化肥等38类产品继续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调整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目录和试行简化审批程序的决定》。目录调整后,取消、转认证、下放幅度达50%,有利于持续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降低企业的时间成本。

《决定》指出,要进一步调整实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目录。对能通过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保障质量安全的输水管、泵等19类产品取消事前生产许可。

根据《决定》,继续实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38类产品包括: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化肥,耐火材料等。


 

氮肥甲醇大型装置国产化创新发展加快

 


  


“近年来,我国氮肥、甲醇行业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和装备,氮肥、甲醇国产大型化装备得到广泛应用,生产水平得以快速提升,降本增效、节能降耗、安全环保进步显著,成为行业持续发展的源动力。”76日,在由中国氮肥工业协会于沧州举办的2017年中国氮肥、甲醇技术大会上,石化联合会三届理事会会长李勇武表示。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理事长顾宗勤对此深表肯定。他说,近年来我国合成氨、甲醇生产装置大型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先进煤气化技术,例如航天粉煤加压气化技术、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科林气化炉等相继推广应用,自主合成氨、甲醇净化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此外相应的技术装备和催化剂也成功研发和陆续投运,突破了国外垄断,合成氨、甲醇生产大型化进程得以加快。目前国内自主设计的采用新型煤气化技术的单套60万吨/年氨合成示范装置在沧州正元运行良好,采用固定层间歇煤气化技术的单套50万吨/年氨合成示范装置在山西天泽稳定运行,还有一批采用国产化技术的60万吨/年合成氨和甲醇装置正在建设和初步运行中。此外,由大连瑞克开发的甲醇合成催化剂的各方面性能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内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正是依靠科技创新,氮肥、甲醇行业才能在重重困难之下迎难而上,通过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了创新驱动的内涵式发展。”顾宗勤说。

  河北阳煤正元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刘金成告诉记者,由阳煤正元集团开发的高CO、高H2O/CO比条件下大型等温变换技术首次应用于60万吨级大型合成氨装置,并实现稳定运行,该技术不仅解决了高温催化剂失活的问题,装置的安全性也大幅提高,生产过程平稳。采用阳煤正元集团开发的JR3000型内件的60万吨级大型氨合成装置,首次成功采用全塔直接装填还原态触媒技术,从加热炉点火到出合成氨仅用了12个小时,极大地降低了开车费用。两项技术经科学成果鉴定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而作为传统企业的典型,河北省东光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魏金凤表示,东光化工虽然仍采用传统固定床间歇煤气化技术,但企业通过各种创新手段进行技术改造,不仅节能降耗,还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三废”也通过综合利用转化为能源或新产品。就是这样一家传统企业,通过一个个小创新积小胜为大胜,实现了连续14年无亏损、无重特大安全和环保事故的非凡业绩。

  对此,四川金象赛瑞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李旭初认为,装置大型化固然重要,但也要根据我国国情,视情况而定,不能忽视传统企业的小技改、小创新,应该让不同层次的氮肥和甲醇企业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李勇武说,“十三五”将有可能成为石化行业发展历史上创新活力最为强劲、创新发展最为优异的五年。氮肥、甲醇行业应继续加快行业技术创新工作;继续做好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做好行业关键国产化技术和装备的优化和推广。总之,要继续发扬好技术创新的优良传统,引领行业的创新发展。



 

土壤调理产品应兼顾土壤三大功能

 


植物根系吸收养分有两种方式:水溶性养分通过吸水来吸收,叫直流;植物根系会分泌出根酸,能够把一些微小的物体颗粒溶解,吸收里面的枸溶性养分,是截获。水溶性产品具有纯度高、用量小、水可溶、见效快等优势。不过在改良土壤上,其贡献不大,因为一场雨就冲走了。枸溶性产品正好相反,对于土壤的改良和培肥具有重要意义。水溶性产品近些年发展快速,已经遇到瓶颈,而枸溶性产品的发展,或许将在土壤修护中找到新商机。枸溶性产品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自身肥力,我们称之为土壤调理剂。

从过去的化学农业向生态农业的转型,这里面的基础还是土壤。面对日益恶化的土壤问题,很多肥料企业开始尝试采用生物技术来改变产品结构。所有的土壤修复改良都是围绕土壤三大基本功能展开的,第一是平衡养分,第二是结构功能治理板结,第三是修复改良土壤生态环境。三者密切相连,企业设计土壤调理剂产品的时候,需要三者兼顾,同时考虑这三大功能。

    与改善土壤健康的多种措施相比较,生物有机肥作用最为明显,持续时间最长久,最能满足持续农业的生态需求,最重要的是成本很低廉。化肥企业通过发展生物有机肥来解决土壤问题,需要解决四大问题:第一,菌种生产企业与肥料生产企业脱节。这个问题不解决,就很难保证质量和产量。第二,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不符合科学的宣传太多,一些产品的宣传广告混淆科学概念。第三,有机源收集困难。化肥企业很想发展生物有机肥,生物可以通过发酵获得,但有机源需要从其他行业获得,现在没有形成可利用的,质量、安全有保障的有机资源。第四,缺少协调发展的结合点。以往肥企想通过生物肥带动自身企业转型升级,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方法。


 


聚磷酸铵——实现肥料多功能化的液体肥

 


水肥一体化是当前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大力发展水溶肥料和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成为农业和肥料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水溶肥的关键原料——聚磷酸铵,成为水溶肥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元素之一。

国内外应用存在较大差距

聚磷酸铵具有溶解性好、兼容性强、结晶温度低、螯合性好的优点,是配方肥的关键原料。早在1965年,美国科学家将其研究推出,现在已大规模生产。而我国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国内专业生产企业尚少,在产品质量、数量和应用范围与国外相比,都存在较大的差距。

聚磷酸铵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按其聚合度可分为低聚、中聚以及高聚 3 种类型,聚合度小于20g/mol的一般称为低聚;聚合度大于1000g/mol的被称为高聚,聚合度越高,水溶性越小,反之则水溶性越大。高聚APP可用作新型无毒无机阻燃剂的原料,低聚APP实际上是国外液体肥的主要原料,国外普遍采用热法酸生产,过磷酸直接同氨中和,而我国多采用磷铵和尿素缩合法,此工艺成本相对较低。低聚聚磷酸铵的聚合度控制跟它的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物料配比紧密相关。

四川大学研究聚磷酸铵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是1995年开始研究APP,用肥料酸铵直接聚合;第二是本世纪初用磷酸脲聚合,研究低聚水溶APP;第三是用工业磷酸或磷铵直接做原料,研究高聚阻燃APP。通过实验表明,聚磷酸铵低聚,如两聚、三聚、六聚,对钙和镁螯合能力非常强,对铁的螯合能力较弱。

长效缓释易被作物吸收

聚磷酸铵是长效缓释高浓度的液体肥料,APP不易与钙镁铁铝等离子反应而失效,在土壤中逐步水解为正磷酸才被作物吸收;是基肥中的无机螯合剂,可以螯合金属离子,可以提高磷的移动性和微量元素的活性,成为均匀一致的多元溶液肥料;也能配制高浓度复合肥,肥效高易吸收,添加氮肥和钾肥(UAN+KCl)、杀虫剂、微量元素,实现肥料多功能化;同时还可制成叶面肥,不会烧伤作物叶片,可在叶片上维持几天不蒸干晶析(盐析温度小于0℃)。聚磷酸铵的生产工艺采用聚磷酸氨化法,将磷酸和尿素混合并加热搅拌后,得到澄清透明的液体,再将该液体加热,经发泡、聚合和固化后即得到白色固体,冷却后得到成品。

影响聚磷酸铵水解的因素有四方面:一是酶,土壤中的磷酸酶是焦磷酸盐水解的关键酶,磷酸酶能迅速地催化聚磷酸铵的水解,水解速率比无酶催化快106倍;二是pH值,pH值越低,聚磷酸盐水解的越快;三是温度,其是影响聚磷酸铵水解的重要因素,温度越高,水解越快;四是金属离子,金属离子可催化聚磷酸铵水解,水解速率随金属离子的活性强度降低而减小,金属离子活性强度依次为:K+Na+Ca2+Mg2+ Fe2+

聚磷酸铵的肥料影响因素分为三大类:特性因素、土壤因素、其他因素。其中特性因素包含聚合度,作物前期用低聚APP,作物生长期长可用高聚APP,与其生长期吻合,螯合能力效果好。土壤因素包含土壤本底磷值及有机质高低,pH值为中性时,APP的效果与磷酸二氢铵(MAP)和磷酸氢二铵(DAP)的效果相当;pH<7时,APP效果应好于DAPpH>7APP效果应好于MAP。其他因素就要从施用用法、施肥位置和灌溉设施条件等多方面考虑,APP可作为种肥施用,可一次多施,而MAP只能少量多次;灌溉条件上APP更优,因为其移动性更好。(王辛龙)



 


海藻肥料的发展现状及检测方法

 


海藻肥以纯天然海藻提取物(海藻多糖及其他海藻活性物)为核心添加物质,结合作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具备营养、调理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种新型高效率、高效能肥料。市场上常见的海藻肥原料主要为褐藻(泡叶藻、海带和马尾藻等)和绿藻(浒苔为代表)。海藻功能物质是近年来农用生物刺激素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海藻功能物质包括无机矿物质碘硒、海藻多酚、海藻多糖、海藻酸等,这些功能物质分别从不同侧面解释了海藻在多种逆境胁迫条件下促进作物生长的机理。人们常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分离提取海藻功能物质,但研究表明,复合提取的方法是定向分离海藻功能物质的较好方法。低温提取与外源加入保护剂可以提高作物对营养元素钙、硼的吸收,而且海藻功能物质与化学肥料复配后,可明显提高菜心品质,但对产量没有显著影响。

关于海藻提取物在肥料中添加检测方法,目前传统的咔唑硫酸法在测定肥料中的海藻酸时,干扰因素太多,尤其容易受一些阳离子的干扰,导致测定结果偏差较大,不适合肥料中海藻酸的测定;而间羟联苯法受阴阳离子的干扰较小,在测定肥料中海藻酸时是值得推荐的方法。     (青岛海大包雪梅 华南农大沈宏 )



 

煤制芳烃:产业化仍然在路上


 


煤经甲醇制芳烃是当前煤化工行业的发展趋势之一。但与制烯烃不同,煤制芳烃仍在产业化路上艰难前行。2010年,清华大学在全球率先成功开发出流化床甲醇制芳烃工艺技术。2011年至2013年,清华大学与北京华电煤业集团合作,共同建设运行3万吨/年流化床甲醇制芳烃工业化试验装置,并开发了60万吨/年工艺包。   

    2014418日,概算总投资360亿元的全球首套煤经甲醇制芳烃工业化示范项目——华电煤业集团年产300万吨煤制甲醇、120万吨流化床甲醇制芳烃、100万吨芳烃联合(即混合芳烃制对二甲苯)160万吨精对苯二甲酸、60万吨聚酯上下游一体化项目(其中一期年产120万吨煤制甲醇、60万吨甲醇制芳烃、50万吨对二甲苯、80万吨精对苯二甲酸)在陕西榆林开工建设。

遗憾的是,该项目开工已经3年,目前仍在做前期工作,并未实质性破士动工建设。一方面由于项目所需的审批手续多且繁琐,包括项目安评、环评、能评、土地使用证、配套煤矿开采权、水权证等近20多项手续以及大量专有技术引进工作需要一件件落实;另一方面由于近两年国际石油价格大幅下跌并长期低位徘徊,极大地削弱了煤经甲醇制芳烃的成本优势。

尽管如此,业内对煤经甲醇制芳烃的前景依然看好。据华电煤业集团煤化工管理部副主任王彤透露,2015年,当国际石油价格约40美元/桶时,芳烃市场售价6200/吨。据此,若综合考虑华电煤业集团在榆林项目的投资、折旧、当前的煤价、水价并参照3万吨/年工业化试验装置运行费用与消耗测算,该项目年利润可达1亿多元。而今,国际石油价格已经升至55美元/桶,后期甚至可能跃上60美元/桶,则项目的经济效益会更好。

清华大学教授、流化床甲醇制芳烃技术首席专家魏飞则从另一个角度力挺煤经甲醇制芳烃。他说,从原子经济性考虑,甲醇制芳烃过程产品中混合芳烃的氢碳比为1.21.4,理论上若甲醇完全转化为芳烃,每生产1吨对二甲苯只需2.42吨甲醇,同时副产大量的氢气和水。如果考虑氢气循环利用,则2.184吨甲醇可生产1吨对二甲苯。如果以煤为起始原料考虑,煤的氢碳比约0.6,芳烃的氢碳比为1.21.4,与煤的氢碳比较接近,生产过程补充的氢量相应减少,原料及能耗更低,经济性更加明显。

但就目前看,煤经甲醇制芳烃只有解决以下两个问题,才能将诸多优势转化为良好效益和竞争力,使技术的推广应用拥有广阔前景。一是尽快推动工业化示范项目建设,并通过建设、试车、运营发现问题、优化工艺,增强技术的先进性、合理性与可靠性,消除投资者因看不到示范项目运营结果所产生的疑虑;二要通过企业、媒体、政府、社会的共同努力,消除普通民众对建设芳烃项目毒害化的担心和疑虑,防止煤制芳烃项目像此前众多对二甲苯项目一样,因民众反对而难以落地。

(陈光达、陈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