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8期
新闻分类:化肥信息来源:发布日期:2017-08-14
鲁冀苏皖豫五省化肥经济运行及企业发展座谈会纪要
为全面总结鲁冀苏皖豫五省化肥的发展经验,深度分析区域性化肥市场后续发展形势及行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7月25日,鲁冀苏皖豫五省化肥行业经济运行及企业发展座谈会在威海召开。
会议主办单位的领导:山东省化肥工业协会会长、鲁西集团董事长张金成,山东省化肥工业协会高级顾问杨春升,河北省磷复肥协会会长白彦其,江苏省石化协会会长秦志强,安徽省化肥协会副会长王文富,河南省石化协会秘书长苏东,及特邀单位浙江省化肥协会会长孟炎生出席并共同主持了会议。
山东省化肥工业协会会长张金成代表主办方向大会致辞,五省协会的领导分别介绍了各省开展新旧动能转换,加快企业转型的思路和做法。国际原油价格低位波动,我国煤炭行业去产能进程加快,国际化肥新增产能逐步释放,我国化肥行业既面对着挑战也面临着机遇。这次大会的召开,将为我们深入探析内外部因素变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新环境下产业发展趋势,分析行业发展热点和重点,提供重要的帮助。
18个企业的代表在大会做了典型发言,他们从不同侧面分别交流了加快技术进步、节能降耗、降本增效、环保安全等方面的新进展、新经验,以及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方面的新思路和新做法。提出了化解行业产能过剩及克服当前突出问题的建议。另外有14个特邀单位代表做了专题发言。
行业调整的各项措施已经逐步到位,化肥市场已达谷底,可以认为,我国化肥产业结构调整已经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虽然仍然面临着挑战,但从全球角度来看,化肥行业已处于周期性底部。企业能做的是寻找新的发展动力,努力降低化肥生产成本,提高农民购肥积极性,满足新的种植结构需要。精疲力竭的化肥市场严重缺乏反弹动力,全行业必须加快调整,为早日走出低谷积蓄力量。面对全球化的新时代,企业家必须要有新的思维。从某种意义上说,产业转型升级最关键也是最困难的问题是企业家的升级,即创新思维的提升。企业应以创新为抓手,把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主导权始终紧紧掌握在自己手中。理念创新,是创新发展的第一要义;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生命之源;管理创新是企业的生存之本。要瞄准未来市场,实现传统产业由基础原料向高新技术产品、由初级产品向高端产品、由粗放型生产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最终转变。
五年的时间,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进行了深刻的调整,市场涨落、企业进出。但是,五省联席会每年不但坚持召开而且越开人气越旺。这不单纯反映出五省化肥人之间深厚的情谊,更本质的是反映出五省化肥在转型升级道路上更多的共同性。五省化肥在发展历史、市场开发、产品结构等方面都有着高度的相似性,存在着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巨大空间。五省化肥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2016年鲁、皖、苏、冀、豫五省生产合成氨2291.7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42.3%;生产尿素(折纯)1253.4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40.7%。办好五省化肥,对全国化肥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
2017年是我国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五省化肥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按照各省的战略部署,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目前已进入攻坚阶段。如何实现化肥发展新旧动能的转换,是企业面临的巨大战略抉择。可以说,这次大会的召开十分必要,非常及时。大家一致认为会议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增进了五省化肥同仁的友谊,对克服当前市场困难、加快企业转型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协会信息部)
下半年尿素市场好景难续
今年上半年尿素市场总体走势较好,除了在3月份至4月中旬出现一波下跌行情外,其余时间都以上涨为主。到6月底时,全国尿素平均出厂价为1630元(吨价,下同),而去年同期仅为1250元,同比上涨30.4%,是上半年走势最好的化肥品种。不过,下半年尿素市场难以延续上半年的良好走势,预计价格下跌的可能性很大。
主要原因有五点:
一是企业开工率预计提升。与去年相比,今年尿素盈利状况大幅好转,前4个月氮肥产业盈利达71.8亿元,企业生产积极性提高。上半年受到环保检查、原材料供应等因素影响,企业开工率不高,下半年这些因素的影响将有所减弱,企业开工率提升。
从市场获悉,内蒙古、新疆、江苏等地前期有部分尿素装置因检修等原因停车,7月份后都将恢复生产,尿素日供应量预计增加5000吨以上。
二是市场需求下降。中国80%左右的尿素都用于农业,同时,70%左右的农业尿素用量都集中在1~7月。相比于上半年,下半年的旺季时间明显减少。进入8月份后,全国尿素市场就逐渐进入用肥淡季,只有局部地区还有些用肥小旺季以及一些工业尿素用量,总体而言,下半年的尿素需求量明显比上半年要小。
多余的尿素往哪里去呢?往年有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出口,但今年大规模出口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国际尿素价格太低了。目前黑海地区尿素离岸价185~190美元,波罗的海地区182~184美元,而中国尿素价格224~227美元,是全世界最高的,比其他地区高出20~40美元,出口难度很大。今年前5个月,中国仅出口尿素214.5万吨,同比下降50.5%,创出近年来同期新低。
还有一个途径就是经销商搞淡储,但现在经销商淡储的意愿越来越低,不跌到低位,经销商不会进场。经销商要等到价格很低才淡储,以确保无风险。
三是煤价因素对尿素价格支撑不大。由于夏季用煤量增加,6月份以来,煤价持续上涨,7月19日,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报收于582元,连续六期反弹,累计上行20元。据行业统计,目前块煤到达尿素厂家的到厂价在1010元左右,烟煤到厂价在685元左右。有些人觉得,煤价如此之高,将对下半年尿素价格形成支撑,但实际支撑作用不会太强。主要原因是,现在尿素企业有一定的盈利能力,对高煤价也有一定的承受能力,煤价上涨对企业开工影响不大。
四是尿素价格相比其他肥种偏高。从当前其他肥种的价格看,碳铵价格回到了去年的水平,氯化铵比去年同期要低,一铵价格与去年同期差不多,二铵价格比去年同期高200元左右,而尿素价格比去年同期高出300多元。尿素价格偏高,存在回归理性的需求。
五是受国际尿素价格冲击大。上半年是国内尿素市场旺季,不需要出口,尿素产量在国内市场即能消化,国内价格与国际价格脱节,大大高于国际市场价格。但下半年是淡季,估计有些企业迫于销售压力还是要出口,特别是那些成本较低的企业,出口可能性更大。但要出口,就存在与国际价格接轨的问题,这样是不是会拉低国内价格呢?
有人担心,现在国际尿素价格这么低,是不是会出现尿素进口问题。如果真出现尿素进口特别是达到了一定数量,将对国内市场形成更大的冲击,国内尿素价格体系将被迫与国际接轨。 (江海)
尿素装置大型化影响市场格局
如今,中国尿素生产已进入“大装置时代”。尿素装置的大型化,将给市场带来深远影响。现在不少省份每年尿素需求量也就100万吨左右,一个年产能300万吨的尿素企业,相当于可为三个省份提供一年的尿素用量。因此,这些企业的一举一动,价格或涨或跌,生产满负荷或停车检修,引起市场的广泛关注,也会引发行情波动。这些大装置尿素企业越来越成为市场行情的引领者。以前尿素装置年产能52万吨就算大化肥,行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年产能超百万吨的厂家已达两位数。山西天泽尿素年产能300万吨、河南心连心尿素年产能280万吨、内蒙古中煤能源尿素年产能175万吨、江苏灵谷尿素年产能170万吨等。大装置的兴起,给尿素企业带来了明显的成本优势和规模优势。
今年4月,山东瑞星集团二期粉煤气化工程点火。该项目总投资26亿元,项目核心技术世界领先,粉煤加压气化炉、空分、净化等关键装置均为全国同类最大规模。项目达产后,瑞星集团将新增年销售收入40亿元、利税4亿元,尿素年总产能突破300万吨,单厂产能居全国第一。
据了解,瑞星集团使用粉煤加压气化技术后,尿素的生产成本每吨可降低360元左右。拓展了原料煤的种类,由原来只能使用山西无烟块煤扩大到当地的烟煤、块煤、籽粒煤和粉煤等各种煤炭均能用,原料采购成本降低;原料煤的利用率提高,每生产1吨合成氨的用煤量由原来的1.5吨下降到1.2吨,原料煤的利用率由传统工艺的80%提高到97%,煤耗大大降低;同时电耗也大幅降低,每生产1吨合成氨的耗电量由原来的1400千瓦时下降到800千瓦时,电耗降低超过四成。
河南心连心的优势也非常明显。据该公司总经理张庆金介绍:“目前心连心吨尿素煤耗、电耗分别为615千克、740千瓦时,消耗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特别是2013年底投产的‘45·80项目’,率先采用了水煤浆工艺,这使得我们的生产成本比传统工艺降低13.5%,比行业平均水平低31%,达到行业最高水平。”
近年来中国合成氨、甲醇生产装置大型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先进煤气化技术,例如航天粉煤加压气化技术、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科林气化炉等相继推广应用,自主合成氨、甲醇净化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此外,成功研发和陆续投运相应的技术装备和催化剂,突破了国外垄断,合成氨生产大型化进程加快。
目前国内自主设计、采用新型煤气化技术的单套60万吨合成氨示范装置在沧州正元运行良好,采用固定层间歇煤气化技术的单套50万吨合成氨示范装置在山西天泽稳定运行,还有一批采用国产化技术的60万吨合成氨装置正在建设和运行中。可以肯定,今后尿素产业的大装置将会越来越多,并且是国产技术唱主角。
(江海)
下半年煤炭市场供需基本平衡
2017年以来,煤炭经济运行继续保持总体平稳态势,煤价稳中趋降,但处于合理区间,经济运行质量企稳回升。下半年全国煤炭市场供求将保持基本平衡,但部分地区受资源、运输约束,可能出现时段性偏紧状况。
局部供应偏紧 煤炭市场供需实现了基本平衡,煤价理性回升,企业经营形势有所好转。“特别是今年以来,煤炭经济运行继续保持总体平稳态势,煤价稳中趋降,但处于合理区间,经济运行质量企稳回升。
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全国煤炭产量、进口量和消费量均呈不同程度增势:煤炭产量17.12亿吨,同比增长5%;煤炭净进口量1.28亿吨,增长23.7%;初步测算,全国煤炭消费量19亿吨,同比增长3.l%。
部分地区个别时段煤炭供应偏紧的情况值得关注。随着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区域煤炭产业布局、消费结构、供需格局正在发生变化,部分地区供给不平衡问题开始显现,对资源品种、运力配置提出了新的挑战。
近期煤炭供应处于紧平衡状态,在三个方面超出预期,即:消费增长超出预期,整治煤炭超能力生产超出预期,地方去产能进度超出预期。同时,针对水力发电减少、煤炭产能释放难等情况,“国家发改委已要求,加大煤炭供应,尽快释放先进产能”。
行业效益好转 数据显示,2017年前两月煤价不断下降,3月有所上涨,4月至6月初再次下降,近期又有所回升。与此同时,中长期合同价平稳略降,大型煤企在保障煤炭供给的同时努力稳定价格。王显政强调,煤炭中长期合同制度和“基础价+浮动”定价制度,是煤炭供需双方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共识。
1~5月,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实现利润1233.4亿元,而去年同期利润仅13.9亿元,利润增长了近90倍。王显政介绍,盈利主要集中在几家大企业,神华、山东能源、陕西煤业化工、内蒙古伊泰、中煤能源等五家企业实现利润770亿元。
上半年煤价振荡波动和中长期合同价格相对稳定,既反映了当前供求弱平衡态势,也说明推动中长期合同对稳定市场的重要作用。随着宏观经济延续稳中向好态势,预计下半年煤炭消费将保持增长,特别是在迎峰度夏、冬季取暖期间,日均煤炭消费可能进一步提高。同时,天气原因和水电出力的不确定性对短时煤炭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值得高度关注。
(刘杨)
“零关税”之后,化肥出口为何会爆冷?
化肥出口上半年同比下降明显
2016年,我国累计出口化肥2672万吨,同比下降22.5%;累计出口金额65.13亿美元,同比下降40%,许多人把原因归结于化肥关税未能全面放开。而在氮肥、磷肥主要产品实现出口“零关税”的2017年,化肥出口仍旧未见起色。2017年上半年中国出口化肥总量同比下降5.4%,出口金额同比下降9.5%。2017年前4个月,我国化肥出口量降幅达14.1%, 5月份后化肥出口量同比增长4.4%, 6月份的出口量更是达到264万吨,去年同期是234万吨,同比增长12.69%。一铵、二铵、硫酸铵、氯化铵等产品的出口带动了出口总量的提升,总算保住了全年出口总量回升的一丝希望。
今年上半年化肥出口总量下降,主要在于尿素出口量降幅较大。2016年我国累计出口尿素886万吨,同比下降35.6%。今年上半年尿素出口量仅有275.33万吨,同比下降45.48%。
成本劣势是中国化肥竞争“软肋”
目前国内尿素价格与国际价格并不接轨。国际尿素主要以天然气为原料,成本相对较低,而我国的尿素则主要是以煤炭为原料,成本较高;导致了我国尿素在今年出口量下降。
从全球范围来看,受到成本的影响,中国的尿素价格应该是处于全球的高价位,但受到环保及企业转型技改的影响,今年上半年国内尿素的整体供应量不大,平衡了出口下降带来的压力,保证了上半年国内尿素价格维持相对高位运行。
对于下半年的出口,张学农认为整体仍不会出现明显好转。印度近期的尿素招标价格只有200美元/吨左右,折合国内,出厂价仅有1200元/吨,远远低于国内市场价格。而从国际上看,中东地区的一些企业的生产成本仅有170-180美元/吨,所以这部分产能可能要被国际市场所占领。
目前我国尿素企业的生产成本普遍在1450元/吨左右,国际尿素价格不能触底回升,出口不会是企业的第一选择。只有内蒙古、新疆等具有成本优势区域的企业,在一定的时期内重点推动大颗粒尿素出口。
促进出口重在保护“安全产能”
在没有优势的情况下仍要保证一定出口量,这是站在农业安全战略高度上的必然选择。中国化肥出口最重要的意义是保护产业、保护产能。为了保证国内肥料供应,化肥行业必须有一个相对过剩的产能,要保证供应能力有弹性。化肥出口,是在国内化肥淡季时,将闲置产能的效益激发出来,这个数量要适度。如果说化肥出口量持续下降,对产业而言是不利的。因为化工生产,越是连续生产,成本越低,环保和安全越好控制。比方说70%-80%的开工率,企业就很健康,目前尿素企业普遍只有50%的开工率,这就很棘手。因为企业开工率不足,企业就没有足够利润投入环保工作,化肥大装置的一停一开,对生产设备的损耗也很大,也增加了安全隐患。
腐植酸既是肥料又是土壤,更是生态环境的“美丽因子”,但目前行业部分生产及应用工艺相对落后,亟须开展腐植酸绿色化技术革命,推行清洁化生产及绿色工艺,引领行业健康发展。
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理事长白由路认为,腐植酸产业绿色化技术革命,要在固持土壤、固碳、提高作物产量和提高土壤肥力、提高肥效四方面加强研究。其中,固持土壤方面,可通过催化剂确保腐植质分子在水和土壤中聚合,使松散的腐植质变为共价键连接的聚合物。这种沉降技术对控制土壤有机质管理以减少土壤侵蚀风险、限制土壤沙漠化扩张大有作为,可显著改善土壤生产力。固碳方面,如果能控制土壤腐植质分子原位聚合,就可以减少C02从农业土壤中的排放量,把有机碳隔离在更稳定的腐植质中,并限制微生物的矿化。提高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方面,腐植酸分子精细化学分析结合对植物影响的生理学研究,可能会摸清土壤腐植质增加作物产量的机制。提高肥效方面,无论是本土的还是外源的,腐植质分子配合无机肥料可最大限度提高植物养分吸收和作物产量,避免过量施肥带来的环境问题。
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耿兵分析了生物腐植酸介导下的土壤碳变化;他建议,加强土壤有效碳的补充,防止农作物出现“缺碳病”;开发有机碳肥生产新工艺,有机碳肥——无机复混新型肥料,促进肥料工业技术升级;将有机碳肥技术用于废弃物循环利用;将有机碳肥技术与土壤修复相结合。
腐植酸清洁生产工艺设计中,除根据需要满足IS014000系列标准外,应在材料选择、清洁生产、包装等的各个环节倡导开发新技术,把腐植酸的绿色从源头一脉相传到终端。目前行业存在基础研究和应用脱节问题,应因材适用,把腐植酸原料利用价值最大化。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研究员武丽萍表示,应构建腐植酸标准化体系,推动实施标准化战略。(陈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