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山东省化肥和煤化工行业协会!

会员注册会员登录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帮助中心

2018年第11期

新闻分类:化肥信息来源:发布日期:2018-11-13

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

《关于加快七大高耗能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

  


山东省人民政府20181029日发出通知,印发《关于加快七大高耗能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要求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现将实施方案有关化肥、煤化工行业的内容摘抄如下: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认真落实中央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快调整“四个结构”、做到“四减四增”的决策部署,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思路,充分发挥国家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优势,放眼未来10年产业发展趋势,对标世界一流水平,瞄准“新、特、优”方向,重拳倒逼落后产能市场出清,大刀阔斧推动产业布局调整,充分激发创新发展活力,高质量开展“双招双引”,努力实现高耗能行业结构合理、布局优化、质效提升,为实现“两个走在前列、一个全面开创”总目标提供强力支撑。

  (三)总体目标。立足我省产业基础和优势,重点推动钢铁、地炼、电解铝、焦化、轮胎、化肥、氯碱等七大高耗能行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大调整、大布局、大优化,高耗能行业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能耗总量占全部工业的比重不断降低,资源环境压力有效缓解,劳动生产率水平大幅提升,土地利用率和要素投入产出效益明显提高,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世界先进水平的企业集团和产业基地,推动高耗能行业创新、集约、绿色、高效发展,加快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

  (九)化肥行业转型升级目标。2022年,压缩合成氨产能200万吨,全省合成氨产能控制在650万吨左右,尿素产能控制在800万吨左右,洁净煤气化占合成氨总产能的比重由目前的37%提高到90%左右,固定床气化炉淘汰率达到90%以上,尿素生产企业固定床气化炉全部予以淘汰,氮肥行业基本实现第三代洁净煤气化,煤气化制氨和精细化学品工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全行业减少200万吨左右标准煤消耗,能耗总量减少20%;减少废气排放2680吨左右,排放总量减少50%,骨干企业综合实力跃居国内行业前列。

  (十六)对化肥、氯碱行业实施高端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强力推广先进生产工艺,出台扶持政策引导企业技术改造,降低行业能耗水平,加快产业优化调整。在化肥行业,采用先进的煤气化技术对现有固定床气化装置进行改造,新建一批洁净气化炉,鼓励企业通过开展煤制合成气体综合利用延伸产业链。优化氮肥企业布局,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推动合成氨能力较小、无法实施煤气化改造的企业,逐步调整产品结构,有序退出氮肥行业,实现产能向优势骨干企业集中,培育一批尿素产能百万吨以上企业。引导现有磷肥、复合肥企业在不增加产能的基础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产品结构,加大新型功能肥料的开发推广力度。

(十七)研究提出配套措施。有关市要加强与省直有关部门的沟通对接,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研究制定钢铁、地炼、电解铝、焦化、轮胎、化肥、氯碱等高耗能行业转型升级的具体措施,进一步细化工作目标和时间进度,根据本地区行业和企业的不同情况,分别制定一企一策方案。省直有关部门要研究提出配套措施,对重点市、重点行业制定一业一策的支持政策。(协会信息部摘)



肥料助剂的分类及发展现状综述

 


肥料助剂的分类及主要功效

肥料助剂是化肥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功能性材料,其主要作用是降低化肥生产能耗、改善化肥性能和品质、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化肥用量及其对环境的污染等,对于解决化肥生产、贮存、运输、销售和使用中发生的众多问题具有重大意义。肥料的助剂可分为三大类:一类是改善肥料理化性状的物质,如肥料生产过程中添加的防结块剂、防潮剂等;第二类是改善肥料养分转化的物质,如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等;三是改善植物生长状况的物质,目前主要是生物刺激素。

中微量元素日益受到重视

    钙、镁、硫是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中量营养元素,它们对作物生长发育及新陈代谢的作用是其他营养元素所不能代替的。微量元素是指土壤中含量很低,而在作物的正常生长中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主要是锌、锰、硼、铁、钼等元素。

    我国土地由于长期的高投入高产出,加之高浓度复合肥、水溶肥的快速发展,由肥料本身带入的中微量元素日益减少,土壤中微量元素缺乏,由此带来的作物缺素问题频发。在肥料中添加适量的中微量元素如富含有效CaMgSiZnMnNiCu的钙镁磷肥、钙镁磷钾肥,制备中浓度、多营养、功能性复合肥料,不仅可增加作物产量,提高作物品质,还可减少病虫害、具有抗倒伏的功能。

    郑州大学与湖北富邦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以回收废水中的磷、氮、镁、锰等营养元素为目标,化学法制备了磷酸铵镁、磷酸铵锰等多元素缓释肥,可作为含有大量及微量元素的缓释性肥料,能补给农作物磷、氮、锰、镁等营养元素,肥效好且可减少肥料施用量,不仅解决了含磷废水的回收处理等环保循环利用问题,且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增效改性助剂蓬勃发展

    目前对传统化肥进行增效改性的主要技术途径包括缓释法增效改性、稳定法增效改性、增效剂法增效改性以及有机物料与化学肥料复合(混)优化化肥养分高效利用,相应发展的增效改性产品包括缓释肥料、稳定肥料、增值肥料和有机无机复合(混)肥料。此类肥料可以提高养分的利用率,通过减少养分流失,防止硝酸盐淋失和氮氧化物排放,抑制铵态氮的挥发,降低肥料施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缓控释肥料包括脲醛、硫包衣产品、肥包肥产品和聚合物包膜肥料,通过调控肥料养分在土壤中的释放过程,最大限度地使养分供应与作物需肥节律相一致,从而提高肥料的利用率。由郑州大学开发的无机包裹型缓释肥料以颗粒状氮肥(尿素、硝铵)为核心,采用枸溶性磷肥或含有植物营养成分的固体缓释剂作为包裹材料,通过改变不同肥料的空间结构及化学组成,实现氮、磷的缓慢释放,成本低廉,可用于大田作物。安徽茂施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聚氨酯包膜尿素,采用无溶剂、滚筒涂覆工艺,包衣率最低达2%3%,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膜完整性好,可严格控制释放周期。

    稳定性增效剂通过添加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调节土壤酶或微生物活性,减缓尿素和硝铵溶液的水解和对铵态氮的硝化一反硝化作用,达到氮素的缓慢释放,提高氮肥利用率。

土壤调理剂产品需求增长

    2016年底,我国登记的土壤调理剂已经超过100个。土壤调理剂具有改良土壤结构,调节土壤酸碱度,改善土壤水分状况,以及修复污染土壤的功能,可增强作物的抗病能力、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恢复土壤的生态健康。

    郑州大学通过工艺优化,使用合适的粘结剂和崩解剂,可对矿物源产品造粒成球,颗粒强度好,遇水可快速崩解,不仅可调理酸性土壤,还可以补充钙、镁、硅、铜、钼等中微量元素,适合作为土壤调理剂直接使用,也可作为掺混肥的原料,满足机施的要求。

    生物刺激素产品异军突起

    海藻酸类、腐植酸类、氨基酸、甲壳素类等增效剂都是天然物质或是植物源的,可以调节植物的生理活动和新陈代谢,促进养分的吸收,增强作物的抗逆性能,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目前还有一些化学合成的生物调节剂产品,如复硝酚钠、DA-6、萘乙酸钠等,可显著提高作物的抗寒抗旱抗蒸腾作用,增强作物逆境生存能力,促进生根着色早熟。

    纳米增效技术的研发

    纳米产品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优异的吸附功能,可减少土壤中肥料的挥发淋溶损失;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根系具有趋肥、趋水性,纳米肥料可充分吸附结合在根系表面,促进根毛区对养分的吸收,具有节肥增效的作用,有促进成熟和提高养分利用的功能。常规复合肥料一般添加千分之三的纳米增效剂,可减少氮肥用量30%,基本保持作物不减产或有小幅增产。纳米腐植酸具有腐植酸和纳米材料的双重特点,既可为作物补充碳营养,又具备纳米的功效,具有很强的胶体稳定性。

肥料助剂的发展展望

    通过肥料助剂的使用,可以改善产品品质、增加产品功能、改进施用效果和提高利用率。肥料助剂作为服务于现代农业的新型功能性材料,能改善化肥性能和品质、降低化肥生产能耗、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化肥用量及其对环境的污染,对我国发展现代农业有重要意义,发展空间广阔。

近年来,生物刺激素、中微量元素、缓控释剂、防结块剂等各类肥料助剂产品已逐步应用于农业投入品,当前用于提高肥料产品肥效的各种助剂产品,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还需要在肥料助剂机理的研究、产品的研发和推广使用方面形成合力,在技术交流、研发新产品和新技术、规范市场运行、制定相关标准等方面有组织地开展工作。为此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研究2018425日在河南郑州召开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肥料助剂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成立大会,其目的是规范肥料助剂行业的发展,带动行业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实现肥料助剂与肥料的衔接,促进肥料产业的健康发展。(王艳语 侯翠红 许秀成 王好斌)


 

磷石膏利用必须基础和应用两端发力

 


磷石膏是我国问题最大最严重的固体废弃物。据统计,我国去年磷石膏年产生量为7500万吨,当年综合利用率约为38.67%。磷石膏是湿法磷酸生产过程中副产品,每生产1吨磷酸大约副产4.55.5吨磷石膏,全世界每年排放的磷石膏达1.5亿吨以上。近20年来,我国随着高浓度磷复肥及湿法磷酸发展,磷石膏呈剧增趋势,累计堆存量已超过5亿吨。我国磷石膏去年利用量达到2900万吨,同比增加约200万吨,利用率占当年新产生量的38.67%,同比上升2.16%。目前全球每年副产磷石膏约1.8亿~2亿吨,累计堆放量达56亿吨,且每年还要新增1.1亿~1.5亿吨,新增数量在20252040年期间还将会翻倍。磷石膏的产生量与磷肥产量特别是高浓度磷肥产量呈正相关关系,随着农业对磷肥需求量的减少,未来磷石膏产生量会进一步下降;而磷石膏的利用量、利用率则会呈逐年上升态势。

途径单一 资源化利用未果

磷石膏综合利用主要途径仍是制备水泥缓凝剂、生产石膏建材产品。由于我国水泥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水泥缓凝剂用量随着水泥产量下降而减少;磷石膏生产石膏建材产品的附加值低,市场难以扩大,规模难以提高;磷石膏利用途径虽呈多样化,但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

磷肥企业大都地处偏远,远离消费市场,高额的物流费用增大了产品成本,削弱了磷石膏综合利用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技术支撑能力不足,缺乏大量化、先进适用的利用技术。目前很多企业的磷石膏库已接近服务期,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如果磷石膏不能做到100%利用,许多企业将面临磷石膏无处可堆的困境。

创新不足  基础端应用端同发力

磷石膏基础研究投入不够,应用研究缺乏针对性;对磷石膏杂质的研究多简单停留在组成上,而对杂质形态、结构、分布的研究则非常欠缺。磷石膏大量综合利用技术已取得突破,消纳磷石膏掺量达到50%,具有良好体积稳定性与耐久性,抗硫酸盐侵蚀性能优于普通硅酸盐水泥,但对其缓凝机理,水化机理及界面结构研究还存在争议;相对应的施工技术和工艺研究还十分缺乏,存在强度倒缩问题,涉及产业结构调整目录,一时难以推广应用;磷石膏用于改良盐碱性土壤也受国家相关规定影响,难以推广实施。

国家应建立专项资金或重点研发计划,鼓励技术创新和加大基础性、共性技术研发力度。特别是要重点研发磷石膏清洁、适用预处理技术,节能、环保、高效的煅烧技术和设备,磷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石灰)技术,磷石膏制备高强石膏的技术和装备以及量大、资源化利用的新途径。应组织制修订有关磷石膏综合利用产品的技术标准、应用标准、技术规程和规范,促进磷石膏综合利用产业和市场的规范化、标准化。工业副产石膏的综合利用需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将更多的副产石膏产品列入税收优惠目录;还要加强跨行业合作,鼓励标杆企业的带头作用,加大副产石膏利用的技术创新力度。(陈传武)


 

煤制乙二醇废水处理难题得解

  


上海泓济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合成气制乙二醇生产废水生化处理工艺技术通过了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金涌担任主任委员的专家委员会认为,这项名为ADN厌氧反硝化+改良AO组合生物处理的工艺组合填补了合成气制乙二醇高硝酸盐废水生化处理工艺的空白,属国内首创,在合成气制乙二醇废水生化处理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建议推广应用。

  合成气制乙二醇生产废水处理是目前煤化工废水处理领域中的难点之一。泓济环保项目针对合成气制乙二醇高硝酸盐、高有机物废水,开发了ADN厌氧反硝化+改良AO组合生物处理工艺自主专有技术。该成套技术在濮阳永金20万吨/年合成气制乙二醇项目进行了工业化应用,可将废水中的硝酸盐浓度从3000mg/L降至20mg/L以下,将COD浓度从7000mg/L降至150mg/L以下;具有出水水质好、占地面积小、耐冲击负荷强、运行维护费用低的特点,可广泛用于合成气制乙二醇生产废水处理以及其他高硝酸盐、高有机物的废水处理中。

  煤制乙二醇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水含有硝酸,并且COD高、盐分高、高毒性、pH值低,处理难度非常大。这种污水目前多采用蒸发法等物化方法处理,或简单反硝化预处理后进入全厂污水系统稀释处理,处理费用高、脱除效率低、运行不稳定。该组合工艺成功解决了煤制乙二醇废水处理的难题。应用ADN反应器可以消除低pH、高毒性等对生物反应器不利的因素,还能同时进行脱氮和去除COD,将脱氮和除碳两个工艺段合二为一,并通过后接新型改良AO工艺进一步去除COD和脱氮。

相比于其他工艺,这种组合工艺吨水电耗34千瓦时,投资成本可减少45%左右,运行成本也能降低20%,占地面积减少70%以上。(徐岩)


 

       镁肥与氮钾肥的科学施用

 


镁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矿质元素,对果实/籽粒产量和品质形成具有关键的营养和生理作用。缺镁植物常表现出老叶脉间失绿黄化。植物出现缺镁症状的原因除了土壤本身有效镁含量低外,还与不合理的农事操作、高强度的集约化生产和不科学的田间施肥管理等有关。在生产实践中,一方面由于农民忽视对含镁肥料的施用,另一方面过量的氮磷钾肥施用和盲目的肥料形态配伍,特别是过量铵态氮肥和钾肥的投入均会诱发植物缺镁。

含氮肥料施入土壤后,在适宜的条件下,均能进行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之间的快速转换。根据植物吸收养分的电荷平衡原则,NO3-N有利于促进根系对土壤中包括镁(Mg2+)在内的阳离子的吸收,表现出协同效应;而NH4+N则抑制根系对Mg2+的吸收,表现出拮抗效应。不同氮肥品种对镁素吸收的不利影响程度为:硫酸铵>尿素>硝酸铵>硝酸钙。另外,与NO3-N不同,当植物吸收过多的铵态 氮,体内产生的NH3易导致铵中毒,影响植物生长发育,适量增施镁肥一定程度上逆转过量的铵对植物的毒害。

    钾镁互作表现为过量施用钾肥后,土壤中高浓度的钾离子( K+)会抑制根系对Mg2+的吸收。钾对镁的拮抗作用不仅表现在抑制根系对镁的吸收,而且还阻碍镁离子由根系向地上部运输。但反过来,镁对钾的拮抗作用较弱,甚至没有影响。平衡施用钾镁肥可以增加作物的产量,表明钾和镁之间也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当介质中钾浓度较低时,钾离子会刺激植物对于镁的吸收利用。

镁对植物生长的效应受多种因素制约,包括土壤中交换性镁的浓度、交换性阳离子比率( K/Mg)、镁饱和度、氮肥形态,还与作物特性、镁肥用量、镁肥种类及其与其他肥料配合施用等因素有关。基于氮镁和钾镁间的互作关系,在实际生产中,可因地制宜地进行氮钾用量和氮素形态与镁肥的配合施用,在作物不同生育时期和养分关键临界期,创制匹配肥料一土壤一植物系统的肥料用量与配伍,实现高产高效施肥的目标。研究表明,适于作物生长的土壤中交换态K/Mg比一般为0.8-20,且大田作物最适的土壤交换态K/Mg应小于5,蔬菜和糖用甜菜应小于3,果树和温室作物应小于2;同时,为最大程度提高镁肥的效果,施肥时还应考虑作物种类、生育期、土壤层次和结构、灌溉和气侯等因素。因此在生产上,应合理利用植物营养元素间的拮抗和协同作用,进行镁素养分综合管理,为实现提质增效和产业升级的现代农业生产服务。  (谢凯柳  郭世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