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3期
新闻分类:化肥信息来源:发布日期:2020-03-13
持续推进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再创新局面(节选)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 傅向升
刚刚走过的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一年,石化行业和广大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按照年初确立的“稳字当头”和“八字方针”为统领的总体部署,紧扣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坚持新的发展理念,取得了全行业运营平稳、稳中有进和稳中向好的不易成绩。据统计,2019年石化全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2.3万亿元,同比(下同)增长1.3%;利润总额6683.7亿元,下降14.9%;进出口总额7222亿美元,下降2.8%。深入分析这组数据,与往年相比有着鲜明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个平稳、三增三降和四个多年未有。
一个平稳,即营业收入平稳增长。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2.3万亿,增长1.3%。其中,油气板块增长2.4%、炼油板块增长4.6%,两个板块营业收入均实现了平稳增长。
三增三降。一是产销量增长,效益下降。产量增长:据统计,油气总产量和主要石化产品产量都是增长的。其中,原油增长0.8%,天然气增长9.8%,原油加工量增长7.6%,化肥(折纯)增长3.6%(其中氮肥增长5.3%),合成树脂增长9.3%,合成纤维单体增长10.4%。消费增长:原油表观消费增长7.3%,天然气增长8.7%,化肥(折纯)同比增长3.6%(其中氮肥增长2.2%),合成树脂增长10.3%,合成纤维单体增长9.4%。效益下降:全行业利润总额下降14.9%。其中,炼油板块下降幅度最大,达42.1%;化工板块下降13.9%;全行业收入利润率5.45%,低于上年度的6.77%。二是运营成本增加,产品价格下降。成本增加:全行业营业成本增加3.1%,其中油气板块增加4.76%、炼油板块增加8.4%。价格下降:全年主要石化产品的市场价格呈现跌势,布伦特原油全年均价64.26美元/桶、较上年下跌9.9%;在监测的39种无机化工产品中,全年均价上涨的只有16种,占41%;84种有机化学品中,全年均价上涨的只有14种,占16.7%。很多产品的环比、同比均呈现双下跌。三是外贸交易量增加,进出口额下降。主要进口产品:全年进口原油5.06亿吨,增长9.5%;进口天然气1348亿立方米,增长7.3%;进口有机化学品6085万吨,增长3.1%;进口合成树脂3366.8万吨,增长12.4%。主要出口产品:成品油出口5537.6万吨,增长20.2%,出口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化肥出口实物量2773.7万吨,增长11.7%;聚酯出口344.3万吨,增长8.4%。进出口额下降:全年进出口总额下降2.8%。其中,出口额2269.5亿美元,下降1.8%;进口额4952.6亿美元,下降3.3%。贸易逆差2683亿美元、缩减4.6%。
四个多年未有。一是原油产量增长0.8%,这是近4年来产量连续下降、对外依存度持续攀升的情况下首次实现的正增长。二是营业收入增速1.3%,为4年来新低。三是全行业利润总额下降14.9%,这是近4年来未有,其中炼油板块下降42.1%是近5年来未有、化工板块下降13.9%是10年来未有。四是进出口总额下降2.8%,为近3年来未有,这与全球石化产品价格处于低位、贸易低迷和贸易保护政策有关。
2019年石化产业发展有许多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六大方面:结构调整与结构优化持续取得新成效、技术和管理创新不断取得新成果、绿色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展了新空间、重点企业的骨干作用日益明显、园区规范化管理又有新提升。
总体看,过去的一年在面临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增加、国际国内环境更加严峻复杂的情况下,石化全行业呈现了稳中有进和稳中向好的总体态势。稳中有进是指结构调整、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国际一流等方面取得明显进步,稳中向好是说石化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取得新突破和新进展。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
2020年石化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有着难得的机遇。一方面,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风险尚存、不确定性因素变化无常、环境压力难以短期缓解、对外依存度持续攀升、结构性过剩难以根本改变这五大挑战依然严峻。另一方面,在国际经济环境谨慎乐观、国内经济弹性空间充足、我国石化产业发展潜力巨大等方面也有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因此,我们提出2020年石化全行业高质量运行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历次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坚持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两大发展战略不动摇,加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力度,加大培育国际一流企业的力度,加大现代石化产业集群的培育力度,既要确保“十三五”收好官,又要瞄准向石化强国跨越的奋斗目标布好局,不惧困难,勇于创新,确保石化全行业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再上新台阶,确保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
2020年新年伊始,突发新冠肺炎疫情,人民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广大石化企业和全系统干部职工积极行动起来,为打好疫情阻击战提供了大量的口罩材料、医用防护材料、防菌消毒产品以及药品生产原料、输液注射用品及材料、包装材料等急需产品,也为快速建成雷神山、火神山医院提供了大量的新型建筑材料。
广大石化企业和干部职工面对严峻的形势和更加复杂的环境,把困难和挑战估计的更充分一些,同时也要坚信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共克时艰,只要我们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不断创新、务实进取,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石化行业一定能取得稳中求进的新业绩!一定能够再创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六省行业协会呼吁化肥企业用电阶段性降费
眼下正值全国春耕备肥关键阶段,化肥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其生产及储备备受关注。2月27日,山东、安徽、江苏、河北、河南、山西等6省行业协会联名致函中国氮肥工业协会,请求转呈有关部门,建议对化肥生产企业用电执行阶段性降价政策,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据了解,国家发改委日前连发两条关于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共渡难关的政策通知。一是提前执行淡季天然气价格政策,对化肥等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大的行业给予更大价格优惠;二是降低企业用电成本,电费结算打“九五折”,上述措施均执行至6月30日。但由于被列为高耗能行业,目前以煤为原料的化肥企业被“高耗能”标签挡在了用电优惠门槛之外。
山东省化肥和煤化工行业协会、安徽省化肥工业协会、江苏省化肥协会、河北省氮肥工业协会、河北省硫酸磷复肥工业协会、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在《关于申请化肥企业生产用电执行阶段性降费的报告》中指出,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化肥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较大影响,导致销售中断、生产停滞,甚至被迫减量、停机,造成备肥受限、成本上升,部分企业货款回收缓慢,项目建设受到影响。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各省化肥企业不等不靠,及时恢复释放化肥产能,履行保春耕化肥供应的社会责任。同时,多家化肥企业在转型升级中提高了化工产品比例,疫情期间捐献了大批双氧水、次氯酸钠等疫情防护物资,凸显了化肥企业的责任担当。
6省行业协会表示,鲁苏皖冀豫晋各省乃至全国化肥企业多以煤炭为原料。尽管煤炭属于能源,但对于包括尿素等在内的化肥生产企业来说煤炭仅仅是生产原料,尚不宜作为能源消费统计。
此外,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心连心化学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昊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华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西阳煤丰喜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北东光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等6省知名企业也联名致函行业协会,认为经过多年的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化肥行业单位能耗已大幅下降,特别是行业龙头企业能源消耗水平得到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的认可,上述企业中有4家连续多年获得行业能耗领跑者标杆企业称号。这些企业虽然仍以煤为主原料,但通过清洁气化、多元联产、产业延伸、节能减排,实现了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符合国家所倡导的安全、绿色、低碳、协调发展的方向。
上述企业呼吁有关部门充分考虑化肥行业的支农属性,不宜“一刀切”地将所有化肥企业列为高耗能企业,排除在享受优惠电价名单之外。同时建议对化肥企业特别是行业领军企业、能效领跑者企业执行阶段性用电降价政策,支持当前农业生产。
据悉,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已汇总各方意见,转呈国家有关部门,建议国家明确化肥行业享受电价优惠政策。另外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在制定其他如运输和仓储优惠、减免稳岗补贴、减免部分社保、企业税收、贷款展期等优惠政策时也适当向化肥行业倾斜。
此外,山东等省行业协会也致函当地电业部门,建议给予化肥企业优惠电价,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更好地保障春耕用肥。(刘海军)
山东化肥企业复工复产及产品产销情况
一、生产经营情况
氮肥企业16家,春节期间全部开工,由于化肥生产装置的连续性, 有85%的生产一线员工坚持节日生产,只有技术、营销、管理部门15%的员工放假。目前,全体已正常到岗复工,生产秩序正常,开工率100%。氮肥企业产能利用率为85%,因煤指标限制没有满负荷生产。鲁西化工1-2月份尿素没产量。原料运输存在一定困难,原料煤库存不高。发货装卸还有困难(装卸工不到位),联盟化工组织青年突击队,承担装卸任务。金沂蒙、舜天化工二个碳铵厂共生产12.5万吨碳铵,产供销平衡。磷复肥企业8家,春节期间开工率30-40%,目前开工率100%。
企业节后一度因物流运输受阻、库存压力大而压产限产,后期随着物流和销售的改观,陆续恢复正常运行,磷肥产能利用率90%,因3、4月份是销量最大的月份,预计山东磷铵供货量不够。春耕期间我省农用化肥供应量与去年同期持平,供应总量有保障。
二、要素保障情况
1月底2月初,由于产品和原料运输受阻,库存高涨,原料供应不上面临限产停产压力。2月中旬以后,随着国务院和山东省系列措施的落实,目前产品和原料运输问题基本解决。
氮肥企业生产所需的原料煤和动力煤主要来自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当前主产地煤矿产能开工率约80%,产量为同期的70%-80%。地方煤企3月初陆续复工但当前产量较低,国有及省属大型煤企则优先保供内部企业和京津冀、东北大型电厂。近期随着企业陆续复工复产,煤矿复工较下游企业复工更快,供应紧张形势有所好转,供应量恢复到正常时期的80%以上。煤炭库存为正常时期的80%,基本处于正常水平。
三、需在协调解决的问题
鲁西反馈磷酸一铵缺口比较大,进货不畅,磷酸一铵作为复合肥主要原材料,受疫情影响,占全国70%以上的湖北磷酸一铵企业不能正常开工,且发运受阻,导致磷酸一铵货源非常紧张,直接影响复合肥生产,当前磷酸一铵厂家大部分停止接单,少部分厂家限量接单。
史丹利反馈在省工信厅、工信部协调之后,从湖北、贵州发货一万多吨,由于运输不畅,到货情况差。史丹利3-4月份还需要磷酸一铵15万吨,目前没解决。
鲁北化工因前期原料磷酸一铵缺货导致生产不正常,开工率低,目前稍有缓解。
另有多家企业反映存在问题:原料价格上涨、化肥价格上升缓慢;运费上涨、装卸能力不足;包装袋、防结剂等辅助材料南方采购,交通运输不畅。(协会秘书处)
司尔特磷铵驰援山东解了肥企原料之困
2月25日中国化工报曾报道,山东一些肥料生产企业“一铵难求”,企业“无米难为炊”,原料磷铵供应十分紧张,已严重影响当地春耕生产。安徽省司尔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得知消息后,谢绝了部分磷铵出口订单,通过行业协会与山东磷复肥企业取得联系,优先保证同行企业原料需求,缓解了山东肥企原料紧缺之困。
山东省化肥和煤化工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全省重点调度的磷复肥企业8家,春节期间开工率30-40%。受春节、疫情和原料短缺影响,1-2月份该省复合肥产量只有97.54万吨,同比下降20.9%。
司尔特肥业公司董事长金国清介绍说,司尔特是国内磷产品主要生产及出口企业之一,2月25日他从《中国化工报》上得知山东化肥企业遇到磷酸一铵原料困难后,经安徽省化肥工业协会、山东省化肥和煤化工行业协会牵线搭桥,与山东部分企业取得联系。根据企业需求,该公司从南京港拟出口的粒状磷铵中调拨3万余吨给中农、中化,并紧急调至山东部分磷复肥企业。此后,金正大、鲁西、美高、嘉佑等企业又自行采购了数万吨粉状磷铵。截止目前,从司尔特调拨发运至山东的粉状磷铵3.7万吨、粒状磷铵3万余吨,合计6.7万余吨。
安徽省化肥工业协会会长杨青元表示,此次两省行业协会联手促成“徽磷入鲁”,体现了化肥企业携手互助、共抗疫情的合作精神,又彰显了鲁皖两省行业间长期的兄弟友谊。
“司尔特磷铵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进入3月份后山东磷复肥企业开工率100%,产能利用率达到90%。”山东省化肥和煤化工行业协会秘书长谢海素介绍说,得益于原料问题的解决,山东主要磷复肥厂家加大生产力度支持农业生产,3月第一周施可丰产量同比提高28%,三方化工产产量同比也是大幅增加。
三四月份是磷复肥产销旺季,当地企业都在提高产量满负荷运转,当前磷铵供应仍很紧张。但磷酸一铵厂家大部分停止接单、少部分厂家限量接单,磷酸一铵采购仍是几个化肥大厂的重中之重。 (刘海军)
应该改变对“高耗能行业”的偏见
一、改变对“高耗能行业”的偏见
高耗能行业是一个社会经济概念,一个开放的概念。随着时代不同、随着地方不同,高耗能行业的内容是在变化的。改革开放后三十多年,高耗能行业的发展支撑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近些年,随着生态、资源条件变化和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深入到经济社会方方面面,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三高一低”行业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约束。“高耗能行业”成了行政审批、行业监管的“重点对象”,负面色彩日益浓厚。在很多地方和文件中,“高耗能行业”与“限制”“禁止”这类词成了“固定搭配”。
然而,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水平发展和社会电气化水平快速提升,都需要越来越多的能源和电能消耗支撑。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的社会就是一个“高耗能体”“高耗电体”,而且对能源、对电能的依赖程度还在不断加深。这种趋势和规律是谁也无法否认的。
从耗能量维度筛选出的“高耗能行业”,如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都是国家经济的“顶梁柱”。
因此,笔者认为,应该改变对“高耗能行业”的偏见。“高耗能”或“高载能”只是一种行业存在形态、一种物理属性。存在即合理。行业管理、经济管理应更加关注能源利用效率、能源利用后的产出及社会为此付出的代价。不能够仅仅因为某个行业能耗高,就对其有偏见。“吃得多,干得多”,也是好的。同时,不能忽视“高耗能”可能带来的环境、生态及其他方面的影响。
二、“能效”是行业管理、经济管理的关键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一部分能源会浪费掉,称为“无效能耗”;另一部分全用于产品生产中,称为“有效能耗”。两者构成了企业能耗。“有效能耗”占“能耗”的比例就是“能效”(Energy Efficiency,EE),是一个经济性概念,表示了企业生产的能源利用效率,是企业生产经济性指标之一。能效提高,减少了“无效能耗”,也就减少了能源消耗量,实现节约能源。“能效是第一能源”应该有这层含义。
在同等生产工艺和标准水平下,企业的用能管理水平越高,企业的能效越高,企业单位产品能耗越低,越有利于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和企业效益。减少中间环节能耗、延长产业链条、采取产业组团、产业集聚等措施,都助于提高企业效益。
因此,能效是连通社会能源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桥梁,是政府进行行业管理、经济管理的关键。政府、行业、企业等方面,应该形成推动重视能效、促进能效提升的合力,减少“无效能耗”,减少能源浪费,增强企业效益。
“高耗能行业”可以采用国内、国外的对标进行评价。国内的“高耗能行业”却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更不宜限制、禁止。对于国内同一行业中的众多企业个体,可以通过能耗对标进行评价。
近些年,出台和实施的能效标准和能效标识政策、能效“领跑者”计划、重点行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等,都发挥了很好的引导、推动效果。
三、行业市场化程度影响行业能耗水平改善
供电行业采用政府定价,企业主动降耗提效的动力不足。由于在输配电价定价过程中,电能损耗造成的成本可通过输配电价从用户电费中回收,所以很多供电企业缺乏降耗提效内在动力。(尹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