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山东省化肥和煤化工行业协会!

会员注册会员登录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帮助中心

2020年第8期

新闻分类:化肥信息来源:发布日期:2020-08-14

2019年以来我国氮肥、甲醇行业技术发展回顾

 


2019 年氮肥、甲醇行业紧跟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导向,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的理念,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一年以来,氮肥、甲醇行业在生产和技术创新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十三五”以来,新型煤气化技术以其高效、环保等优势受到氮肥企业的青睐,优质产能的占比逐年增加,基本形成了以烟煤、褐煤为主,无烟块煤、天然气等其他原料为辅的产业格局。据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统计,截止 2019 年底,以无烟块煤为原料的间歇煤气化合成氨产能 2238 万吨,占总产能 33.7%,以烟煤、褐煤为原料的新型煤气化合成氨产能 2718 万吨,占总产能 41.0%,首次超过以无烟块煤为原料的间歇煤气化合成氨产能。随着环保治理要求的不断加码,新型煤气化技术的地位还将进一步提升。与氮肥行业类似,我国甲醇产能以新型煤气化为主的产业格局更加显著。2019年我国甲醇产能 8992 万吨, 同比增长 7.2%,其中,以煤为原料的甲醇产能达到 6779 万吨,占总产能的 75.4%,同比增加 9.4 个百分点。以煤为原料的装置中采用新型煤气化技术企业增加到了 78 家,产能 5568 万吨/年,占总产能的 61.9%,其中水煤浆气化技术“独占鳌头”,对应的甲醇产能 3893 万吨,占总产能的 43.3%。氮肥、甲醇行业优质产能的竞争力逐渐凸显,产业结构逐渐趋于合理。

二是生产装置大型化、集约化成效显著。据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统计,截止 2019 年底,我国合成氨生产企业 217 家,其中规模在 50 万吨及以上的合成氨产能 2760 万吨,占总量的 41.6%,同比增加 1.3 个百分点,规模在 30-50 万吨的合成氨产能 2285 万吨,同比增加 0.6 个百分点,规模在 30 万吨以下的合成氨产能 1592万吨,同比下降 2.0 个百分点。与氮肥行业类同,甲醇行业大型装置产能占比突出,规模60万吨及以上产能5156万吨,占比57.3%,同比增加 20.3%,规模 30 万吨以下装置逐渐退出。氮肥、甲醇行业在装置规模逐渐壮大的同时,产业集中度也逐渐提高,山西、山东、安徽、内蒙古等地新建装置相继投产,优质产能逐渐增加, 已占据我国氮肥、甲醇行业的“半壁江山”。

三是国产化煤气化、氨合成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成果显著。传统煤气化技术在大型化、高效化、环境友好及煤种选择性方面具有自身局限性,而新型煤气化技术,特别是国产化煤气化技术,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在氮肥、甲醇行业可谓“百花齐放”。单炉日处理煤 4000 吨级的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炉一次投料成功,实现了煤气化技术从 3000 吨级到 4000 吨级的跨越,具有里程碑 的意义;日投煤 3500 吨级、6.5MPa“大规模干煤粉气流床气化技术开发及示范”项目气化炉已完成吊装,将成为目前世界最大级别、 最高气化压力的粉煤气化炉,这一突破将载入我国煤气化发展史册,也是我国新型煤气化技术大型化、国产化成绩的重要标志;应用到合成氨领域的我国首台千吨级循环流化床加压煤气化装置 (单炉有效气量45000Nm3/h)和首台常压循环流化床气化装置(单炉有效气量 60000Nm3/h)相继成功投运,为中小型氮肥企业的改造和升级提供了思路。

在高效氨合成方面,继万吨级铁钌联串催化氨合成工业示范装置成功运行后,年产 20 万吨 “铁钌接力催化” 低温低压氨合成装置一次开车成功,标志着我国作为世界首套以煤为原料的“铁钌接力催化”合成氨装置开发的成功。从运行结果来看,该装置具有合成压力低(12.6MPa)、氨净值高(14.5%),综合能耗低(1.08 吨标煤,降低约 0.22 吨标煤)等优势,实现了安全、节能的预期目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系列大型、高效、洁净煤气化以及合成技术具有重大的战略引领作用,将进一步助力氮肥、甲醇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四是节能减排工作持续推进。据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统计,2019 年合成氨生产平均综合能耗 1263.5 千克标煤/吨氨,基本与 2018 年持平,由于合成氨、尿素产量有小幅增长,煤炭消耗总量与 2018 年相比有所增加,全年合成氨、尿素消耗煤炭(折标煤)量约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 1.6%, 同比提高约 0.1 个百分点。2019 年节能减排先进企业吨氨废水排放量 3.1m3/t,与去年基本相当,而化学耗氧量、氨氮平均排放浓度同比均降低 20%以上。在废气排放方面,动力锅炉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同比分别降低了15%4% 14%。此外,行业先进企业在减排和资源化利用方面也取得了很多的创新成果,例如,正元氢能公司采用自有专利技术,将冷凝液引入废水精馏系统,将NH3组分蒸出,回收氨水量约为 28m3/天(浓度约 5%),作为锅炉烟气脱硫脱硝原料使用;中煤鄂尔多斯公司创新性地首次将煤化工浓盐水和矿井水进行协同资源化处理,废水中盐回收率达 95%,率先实现了煤化工废水零排放,同时副产合格硫酸钠、氯化钠工业产品,为煤化工企业绿色发展提供了经验。

五是企业数字化水平稳步提升。2018 年以来,陕煤集团、中原大化、重庆建峰等近 20 家企业先后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2019 11 月,河南心连心、上海华谊入选工信部“2019 年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2019 年由晋煤中能公司联合氮肥协会、晋城集团等 7 家单位组成联合体成功中标工信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石化行业应用服务平台)项目,也是国家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中唯一化肥项目。今年4月,湖北三宁公司乙二醇项目锅炉空分片区内实现 5G 信号全覆盖,随着乙二醇项目的投产,5G 网络将逐渐全面投入使用,成为湖北省内首个 5G智能化工厂,也是第一家将 5G 技术应用到生产的氮肥企业。今后,氮肥、甲醇行业仍然要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索,走出一条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新路子,提高企业数字化管理水平,有力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和降本、提质、增效,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摘自顾宗勤会长讲话)



后疫情时代氮肥和甲醇行业创新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后疫情时代氮肥、甲醇行业要始终以高质量发展为指向,以科技创新、 市场导向为根本动力,大力弘扬抗疫精神,“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技术创新重点应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2019 年我国尿素、甲醇有效产能利用率均在 82%以上,产能过剩局面得到有效缓解,但仍有约 400 万吨的尿素产能和 550 万吨的甲醇产能处于长期停车状态。促进僵尸产能有序退出,推动存量产能升级改造、增量产能做优做精,已成为氮肥、甲醇行业完成高质量发展目标的重点工作之一。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不仅要做到传统氮肥产品的丰富和转型升级,例如,积极开发增值肥料、水溶性肥料等各类新型肥料,同时要积极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寻求与其他产业链的纵向关联与横向耦合,不断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据了解,目前我国合成氨和甲醇占到合成气下游消费的 80%以上,氮肥、甲醇行业在合成气利用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根据市场需求,发展合成气下游产业,提高企业调整、切换灵活性。产业链延伸的同时也要注重产业链的横向耦合,鼓励企业充分利用生产资源,积极向环保、新能源、精细化工、生物制品、民生工程等领域进军,走产品多元化道路,从而增强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

二是加快培育自主创新能力。科技创新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催化剂”,作为氮肥、甲醇生产和消费大国,完善创新体系建设、创新机制变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是迈向氮肥、甲醇强国的关键。现阶段,氮肥、甲醇行业在技术和装备大型化、高效化、绿色化、智能化等方面仍然面临诸多考验和挑战,亟待突破。例如,单套合成氨产能 80 万吨的 3500 吨级超大型粉煤气化炉项目尚未投产; 日投煤量3000吨级全热回收的大型气化炉技术(第四代晋华炉4.0) 仍在研发中。科技创新是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全行业要加快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增大人才培养力度,明确创新重点和方向,补短板、挖潜力、强优势,积极寻求与其他产业协同、融合 发展,抓住数字化转型机会,提高核心竞争力。

三是建立健全团体标准体系。团体标准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共同构成国家标准体系。“十三五”以来,国家发布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进一步规范了团体标准的制定、 监督、管理和作用。据了解,截止 2020 6 月,共有 3449 家社会团体在团体标准信息平台注册,共计公布 15355 项团体标准。 团体标准充分体现了行业标杆,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行业发展特点,对促进行业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具有战略性意义。现阶段,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团体标准在组织制修订、实施、监管等方面还有待提高,积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完善创新型人 才培养、培育标准“领跑者”企业、探索制定行业急需标准、着力补齐产业发展中的标准化短板,是现阶段氮肥、甲醇行业标准化战略发展的重点内容之一。

四是进一步强化安全环保工作。“十四五”将打响升级版污染防治攻坚战,突出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 年修订)》、 《“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 控制标准》(GB 37822-2019)等法规和标准的相继实施,对行业绿色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固定床间歇煤气化造气循环冷却水系统含酚氰废气、尿素造粒塔尾气氨的科学治理已成为制约行业绿色生产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我们必须引起充分重视。

今年 4 月至 2022 12 月全国在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化工企业为重点整治对象之一,全行业要积极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范和标准体系、加强从业人员专业化水平,从本质上提升全行业安全生产水平,为氮肥、甲醇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五是努力促进产业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新冠疫情防控阶段性成效的经验,让我们看到了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互联网+制造业”、“5G+工业互联网”必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大趋势。进入转型升级新阶段,工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将会对氮肥、甲醇等化工企业产生全方位、深层次的影响,为行业的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机遇、赋予新动能。现阶段,工业互联网在基础建设、安全保障、标准配套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如何实现“万物互联”,进一步推动物联网、大数据、5G 技术与生产、运输、管理等各方面的安全深度融合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工信部在中海化学海南气头大化肥和心连心煤头进行“5G+工业互联网”试点,待他们取得成功后,再在全行业推广。

六是积极做好行业协会服务工作。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始终秉承为行业服务的宗旨,多角度聚焦行业国内外动态,全方面的开展服务工作,发挥企业与政府之间“桥梁纽带”的作用。

今后将继续在以下方面做好服务工作:一是积极提高行业创新氛围和水平,继续做好先进适用技术表彰、推广和推荐工作;二是搭建技术改造、技术开发和创新技术经验交流平台;三是做好技术鉴定、成果评价、项目评估和设计审查等技术咨询服务工作;四是积极配 合生态环境部继续落实 2020-2021 年重污染天气煤制氮肥企业分级工作;五是完成专项课题研究,标准制(修)订和产业政策研究等工作;六是做好氮肥、甲醇行业“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摘自顾宗勤会长讲话)


 

石化行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当前石化行业面临的挑战复杂多变、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强。

首先是不确定的挑战。不确定性是今年面临的最大挑战。一是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导致的市场需求骤然下降、全球供应链中断、国际贸易停滞等仍在发酵。二是全球贸易政策受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给全球或区域贸易政策增加了许多不确定性。三是原油价格捉摸不定,今年上半年布伦特均价39.65美元/桶,同比下降39.8%;尤其是3月初因为OPEC+继续减产协议谈判未果,36日油价创下20年来单日最大跌幅,后来低位时破20美元/桶,对石化全产业链及国民经济都产生影响。

其次是价格持续走低的挑战。石油天然气及其主要石化产品的价格去年12月份呈现出回暖态势,但受新冠疫情影响从今年2月份重返跌势、继续走低。上半年石油天气开采业价格总水平下跌27.0%,化学品跌幅6.5%。在监测的39种主要无机化工产品市场均价同比上涨的只有8种、环比上涨的有13种,环比上涨比上月增加5种。在监测的84种主要有机化学品种同比上涨的有19种,环比上涨有56种。

再次是产销历史性下降的挑战。主要石化产品的产销量一直都是正增长,而今年上半年都是下降,主要化学品总产量下降0.6%、消费总量下降1.5%,这是少有的。

最后是新增产能和进口双重压力的挑战。“十三五”以来,北美和海湾地区凭借页岩气革命成功和丰富的油气资源,炼化一体化以及轻烃为原料生产烯烃、聚烯烃及其系列产品新建产能较大;我国因石化产品长期结构性短缺,PX、乙二醇、聚烯烃等产品连年大量进口,近年来我国呈现出石化产业热情高、炼化一体化装置集中建设、集中投产的局面,到“十四五”末除乙烯、聚乙烯存在当量缺口外,PX、乙二醇、PET以及苯酚丙酮、聚碳、己内酰胺等很多产品,都是供大于求的状况。同时,由于全球大宗石化产品的成本优势,都共同看好中国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增长潜力,大量出口中国市场,这些都对我国石化产品的市场带来较大的竞争压力。

当然,石化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原材料配套工业,在后疫情时代也有着新的机遇和新的未来。

一个基本的判断是:这次新冠疫情不会导致中国经济的长期衰退,从第一季度下降6.8%到第二季度增长3.2%,也印证了国际社会认为中国率先“V”反弹的预期;中国将是今年各大经济体中唯一正增长的国家,中国经济的增长将有助于世界经济和新兴经济体的全面复苏。我们的预判是:稳住当前的复工复产率和社会生活基本正常的状态,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长5%左右、全年增长高于2%基本成定局。

一个定心丸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强调做好“六稳”工作和“六保”任务,石化产业不仅为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和保市场主体作出重要贡献,而且为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保基层运转保驾护航;尤其是新基建、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的发展,对化工新材料、功能化学品、高性能复合材料等,不仅提出了新的要求,更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党中央作出的这“4个没有变”,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加快行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一个可以预见的是:疫情过后世界石化产业重构的机遇,疫情过后世界石化产业将进入新的变革与调整期,其变革与调整的广度与深度都将超出我们的预期,将带给全球石化产业链和供应链重构的机遇,世界石化产业的格局与布局、发展领域与创新重点、合作与协同都会发生深刻的变革与调整,这种变革与调整以及重构过程,必将带给我国石化产业以及石化企业新的发展机遇。这也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傅向升)


 

《国家化肥商业储备管理办法》91日施行

   


731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正式印发《国家化肥商业储备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同时废止《化肥淡季商业储备管理办法》(200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令第26号)、《中央救灾储备化肥管理办法》(计经贸(1999) 577号)、《化肥淡季商业储备管理办法补充规定》(发改经贸(2005) 2251号)。

    《办法》对储备规模、储备时间及布局、承储企业基本条件及选定方式、储备任务下达及管理、储备任务履行及考核、储备财务管理、储备监督管理等作出了详细规定。本次化肥商业储备的改革重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整合储备制度,将原“中央救灾化肥储备”(救灾肥)“化肥淡季商业储备”(春耕肥)“国家钾肥储备”(钾肥)统一整合为“国家化肥商业储备”,其中钾肥储备为单一品种储备,救灾肥、春耕肥储备品种仅包含氮、磷、复合肥;

    二是所有承储主体都将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储备任务由企业自愿承担并自负盈亏,所需资金可向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申请贷款解决,中央财政给予资金补助;

    三是储备任务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下达,不再与承储企业签订承储合同;

    四是加强监管,对出现未完成储备任务、弄虚作假骗取补助、挪用储备贷款、储备肥质检不合格等问题的承储企业加大惩处。

    83日,国信招标有限责任公司受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贸易司、财政部经济建设司的委托,对2020年国家化肥商业储备项目进行国内公开招标。本项目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150万吨钾肥和45万吨救灾肥储备承储企业、805万吨春耕肥储备承储企业,其中钾肥储备中进口肥占比不低于80%。(中国农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