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山东省化肥和煤化工行业协会!

会员注册会员登录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帮助中心

2021年第2期

新闻分类:化肥信息来源:发布日期:2021-02-08

山东省九家氮肥企业关停或转产

 


125日,山东省化工专项行动办公室发布公示,按照《关于加快七大高耗能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简称《方案》)要求,截至2020年年底,全省9家企业合计退出合成氨产能103万吨。据了解,目前该省合成氨产量居全国第二,尿素产量居全国第四。

公示显示,这9家企业退出的合成氨产能分别为:齐鲁一化14万吨,合力泰10万吨,海化华龙8万吨,联盟化工5万吨,奥宝化工18万吨,肥城阿斯德20万吨,平邑丰源12万吨,红日化工10万吨,郓城鲁发6万吨。

据了解,上述退出产能部分为企业关停或转产,部分为淘汰工艺落后、能耗较高的固定床造气和后续合成系统。其中,肥城阿斯德化工有限公司通过搬迁改造,淘汰了年产20万吨合成氨装置,并用当地钢厂炼钢的尾气替代原来的烧煤制气。和原来老工艺相比,该公司每年可减少煤炭用量102万吨,减少废水排放4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2万吨。

“近年来,我们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先后淘汰了硝酸钠、亚硝酸钠、尿素、合成氨及甲醇等落后产能,并新上了15万吨/年硝基复合肥项目,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增强盈利能力。”山东合力泰化工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德军介绍说。

山东省化工专项行动办专职副主任李莎表示,“十三五”期间,山东细化分解落实各市合成氨产能退出任务,累计停用和淘汰263台固定床气化炉等主要生产装置,仅此就压减合成氨产能98万吨。

据了解,《方案》提出的化肥行业转型升级目标为:到2022年,压缩合成氨产能200万吨,全省合成氨产能控制在650万吨左右,尿素产能控制在800万吨左右,洁净煤气化占合成氨总产能的比重由37%提高到90%左右,固定床气化炉淘汰率达到90%以上,尿素生产企业固定床气化炉全部予以淘汰。

来自山东省化肥和煤化工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十三五”以来,该省氮肥企业煤气化工艺改造顺利,全省洁净煤气化工艺已占合成氨总产能的54%2020年,山东省15家氮肥企业共生产合成氨598.64万吨,同比增长1.56%;生产尿素680.49万吨(实物量),同比下降3.61%;全省氮肥行业实现营业收入963亿元,同比下降4.48%;利润总额48.8亿元,同比下降28.3%,但效益水平仍居全国前茅。

山东省《关于加快七大高耗能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中提到,对化肥行业实施高端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

在化肥行业,采用先进的煤气化技术对现有固定床气化装置进行改造,新建一批洁净气化炉,鼓励企业通过开展煤制合成气体综合利用延伸产业链。优化氮肥企业布局,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推动合成氨能力较小、无法实施煤气化改造的企业,逐步调整产品结构,有序退出氮肥行业,实现产能向优势骨干企业集中,培育一批尿素产能百万吨以上企业。引导现有磷肥、复合肥企业在不增加产能的基础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产品结构,加大新型功能肥料的开发推广力度。(石油和化工园区


 

从国家的粮食安全看化肥

 


尿素某网站的统计数据显示,16月份产量同比增长约150万吨;711月份产量同比增加194万吨,而12月份在环保限产和限气的情况下,产量可能同比下降20万吨,那么下半年尿素供应增加180万吨左右。

上半年,受疫情影响,胶合板厂(包括三聚氰胺)、汽车和电厂脱硝的尿素销量同比大幅下降,预计销量同比下降100万吨以上;出口下降50万吨以上。到6月底,尿素生产企业库存极低,而在极度悲观预期的主导下,我们可以判定社会库存极低,由此得出结论,今年上半年农业比去年同期多消费了300万吨尿素。

今年尿素出口预计同去年基本持平,这就意味着下半年出口同比增长50万吨左右;下半年工业经济增长加速,房地产加快复苏,家具出口、发电、运输同比都出现了大幅增长,预计增加尿素消费超过150万吨(111月份家具及零部件出口正增长11.2%);下半年农业需求仍会大幅增长,按上半年增量的三分之一算是100万吨,以上合计,下半年尿素需求增加将超过300万吨。由此得出结论,尿素结转库存预计减少120万吨。

预计明年上半年尿素工业需求将继续保持旺盛势头,同比将增加150万吨以上;上半年种植面积将会大幅增长,按8000万亩算,将会增加尿素需求200万吨以上;亩化肥用量可能会小幅增加,带来100万吨尿素的需求增量;出口按零算,减少100万吨;经济作物用肥减少,按100万吨减量算,以上合计,净增加需求250万吨。

结转库存减少加净增加需求,明年上半年需要增加370万吨左右的尿素才能实现供求的基本平衡。

明年新增产能即使在1月份全部达产,每月增加20万吨左右的供应量,到6月底,仅增加供应120万吨,远远不能满足尿素的增量需求。

磷肥受疫情和安全事故影响,磷肥是今年产量惟一负增长的化肥产品。值得注意的是往年春播结束,东北等地磷肥大量剩货,而今年几乎为零,使得前期磷肥的缺口并没有在10月份前体现,而这必将会增加今年东北等地磷肥冬储的备货量,使得磷肥和硫磺的缺口得以逐步体现。

在需求增长的情况下,磷肥产量没有增长,这就使得磷肥更有了涨价的底气。

钾肥钾肥几乎全是农业使用,笔者更愿意从钾肥的数据来反证今年化肥需求的增长:今年110月份进口钾肥741万吨,预计全年进口将接近900万吨的水平。中国常态化的进口量在700万吨左右,而达到800万吨以上水平的年份,钾肥价格几乎无一例外地出现大跌的情况,比如去年。今年国产钾肥没有明显的减量,进口量处于历史高位,价格不降反涨,而港口库存比去年同期下降了近50万吨,充分说明今年国内化肥需求出现了超预期的增长。

据以上对各化肥供求形势的分析,可以认为化肥保供形势十分严峻。(余雷)



全球化肥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

   


近日,中国农科院海外农业研究中心发布智库报告《海外农产品市场研究(农资类)》,重点从全球视角,对化肥、农药等主要供需形势、贸易情况以及行业发展态势等作了深入的分析研究,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和涉农企业走出去提供重要的参考。

化肥供大于求趋势明显、需求下滑价格波动。智库报告显示, 2019年化肥供应量和需求量约为23231万吨和19050万吨,同比提高分别1.2%0.90%。近5年间,化肥供应量增速高于化肥需求量,并且供大于求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全球化肥贸易格局基本保持相对稳定,亚洲是氮肥生产和消费核心区域,亚洲和美洲是磷肥生产和消费主战场;欧洲和美洲是钾肥主要生产区,亚洲和美洲是钾肥主要消费区。中国氮、磷和钾肥的消费量居于首位。据世界银行和国际肥料工业协会等相关资料显示,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化肥需求量会比2019年下降2.9%,预测2021年化肥需求量将出现反弹,恢复至18900万吨,其中预计氮增加220万吨,磷和钾肥约增加120万吨和100万吨;预计到2024年,全球化肥需求将以年均0.7%的速度增长,达到19710万吨。氮肥需求量预计将比磷肥和钾肥恢复更快。当然,这取决于新冠肺炎疫情能否得到有效控制。

    由于全球化肥需求下滑,钾肥和尿素价格下跌。近期影响化肥价格变化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供需变化、上游原料成本、农产品价格、气候影响和人工运输成本等方面,化肥价格由市场供需形势主导,由于需求动力不足,影响价格下跌波动。(陈农)


 

去年化肥出口总量增,金额减

 


国家海关近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累计出口化肥2917万吨,同比增长5.1%;累计出口金额67.4亿美元,同比下降8.3%

从全年情况看,我国化肥下半年出口状况明显好于上半年。上半年由于受疫情影响,每月出口均为负增长,特别是前两个月,跌幅达到了26.2%。下半年后,国际需求有所好转,国内企业抓住机遇,加大了出口力度,在10月份一举扭转跌势,累计出口量转为正增长,并在后两个月继续扩大优势,全年取得了同比增长超过5%的好成绩。

从具体出口品种看,硫酸铵成为出口增加的第一大功臣。2020年硫酸铵全年出口量达到了866万吨,同比增长23.3%,硫酸铵出口量占到了化肥出口总量的29.7%。也就是说,在2020年的化肥出口中,约有三成是硫酸铵在出口。

尿素出口也打了翻身仗。得益于印度尿素连续进行招标,9月份后我国尿素出口大暴发,月出口量基本上保持在80万吨以上,10月份更是达到了109.2万吨。2020年全年出口尿素545万吨,同比增长10.2%,扭转了多年来连续下滑态势。

2020年磷酸一铵的出口也可圈可点,大多数月份的出口量都保持在20万吨以上,全年累计出口磷酸一铵253万吨,同比增长5.8%。但磷酸二铵出口稍差,全年累计出口573万吨,同比下降11.5%,是主要出口肥种中唯一负增长的肥种。

进口方面,2020年我国累计进口化肥1061万吨,同比下降4.5%;累计进口金额28.8亿美元,同比下降18.2%。进口量排在第一位的是氯化钾,全年累计进口874万吨,同比下降3.7%。进口量排在第二位的是氮磷钾三元复合肥,全年累计进口140万吨,同比微增0.6%。(周和平)


 

化肥行业应助力定额施肥政策落地

 


何谓定额施肥是指根据耕地地力、作物需肥规律、目标产量、产品品质、生态环境等因素,实施主要作物化肥投入控制在最高用量标准之内的制度,减少不合理化肥用量,促进化肥减量增效和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

为力争到2025年三大主粮化肥农药利用率在2020年比2015年提高5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再提高3个百分点,农业农村部将推行定额施肥,构建绿色种植制度。国家力推定额施肥对于农资行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化肥行业应该通过产品配方的适当调整,助力国家定额施肥政策的落地。

  针对化肥过量施入带来的环境破坏、资源浪费及成本增加等问题,农业农业部适时提出了定额施肥的概念也成为农业农业部2015~2022年化肥零增长行动方案的一项重要措施。所谓定额施肥,就是在主粮产区,针对不同的种植方式、不同的作物、不同的产量目标等给出一个合理施肥的定额区间。通俗地讲,就是告诉农民什么样的作物单位面积施用多少肥料合适。目前,定额施肥主要针对的是氮肥。“十三五”期间,农村农业部已经组织专家分区域、分作物制定了化肥农药减量技术方案,制定了科学施肥技术指导意见,并发布了水稻、小麦、玉米、油菜氮肥的施用定额。

  推广定额施肥可以优化施肥结构、促进科学合理的施肥,对于控制化肥用量、实现节本增效、让农民形成科学施肥的观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推广定额施肥对于肥料行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对肥料的配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资企业需要加强产品创新,调整产品配方,促进产品高效应用,助力国家定额施肥政策落地。

  虽然国家已经发布了相关的定额施肥方案,但离政策真正落地还有一定的距离。要让农民真正认识、理解并自觉遵守定额施肥规定还有一定的困难。要想定额施肥政策尽快落地,当然离不开政府广泛的宣传及具体的指导,但普及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农户接受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农资企业在推广定额施肥的过程中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化肥企业要积极配合政策的实施,着力调整产品配方,加强产品创新,发挥企业的服务优势,将产品和服务有机结合,更好地助力定额施肥落地。

  同时,定额施肥作为科学施肥的一种简单的方案,是一种更为直观的施肥方式,对农民养成合理施肥观念大有助益。但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更科学、详细的用肥方案,才能让农民真正实现科学施肥。

定额施肥政策目前已在部分地区进行推广。201947日,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发布《主要作物化肥定额制的限量标准》并于2020414日正式实施,这是浙江省乃至全国首个化肥施用限量地方标准。自浙江试行化肥定额制以来,各地因地制宜出台主要农作物化肥投入定额标准,探索建立了化肥定额施用体制机制,集成示范化肥定额制配套技术模式。20204月,广东省印发了《广东省2020年主要农作物科学施肥意见》和《广东省水稻氮肥定额用量(试行)》,这是继浙江省在全国率先探索后又一省份跟进试点定额施肥。(张木早、丁佳慧)


 

山东加氢站建设规模跃居全国第二

 


截至202012月底,山东省已建成加氢站11座,日供氢能力达到6700千克,可满足500辆燃料电池公交车运行使用,超越上海、追赶广东,位居全国第二,氢燃料电池核心技术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十四五”期间,山东省氢能产业总产值规模突破1000亿元。

氢能被誉为21世纪的“终极能源”,来源广泛、清洁无碳、灵活高效、应用场景丰富,发展氢能和氢燃料电池具有巨大的能源战略意义。近年来,我省坚持把发展氢能作为调优能源结构的重要引擎,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产业基础,加快推进制氢、储氢、加氢等全产业链发展,率先在氢能应用领域取得创新突破。

高位布局高点规划。2020年,山东省率先在国内出台首个省级系统性政府指导文件《山东省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2030年)》,力争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实现氢能产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突破性发展,全力打造济南“中国氢谷”、青岛“东方氢岛”两大品牌,培育壮大以济南、青岛、淄博、潍坊、济宁、聊城等地区为重点的“鲁氢经济带”,建成集氢能创新研发、装备制造、产品应用、商业运营于一体的国家氢能与燃料电池示范区,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氢能产业强省,为推动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重大项目引领推动。总投资达230亿元的首批23个“十四五”期间氢能产业重大示范试点项目,至202012月底,有7个项目提前完成建设任务。奥扬燃料电池供氢动力组件、中材大力高压压缩氢气碳纤维复合缠绕式长管拖车、青岛港燃料电池港口机械应用示范等13个项目如期完成第一期建设任务,燃料电池重载汽车运输、两纵两横“氢走廊”和临沂智慧氢能物流基地等3个项目如期完成项目规划,年内完成投资96亿元,占总投资额的41.74%,氢能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优势企业加速集聚。山东高速、山东水发、齐鲁石化等一批省内骨干企业加快布局氢能产业,清华工研院、北京亿华通、美锦能源等10余家国内知名企业主动来山东投建项目。202011月,东岳集团150万平米质子交换膜生产线一期工程正式投产,这是该集团与奔驰、福特进行实用性技术合作的创新成果,标志着山东省氢燃料电池核心材料质子交换膜在技术和装置生产规模领域达到全球领先水平,东岳集团也成为全球仅两家为量产氢燃料电池汽车提供质子交换膜的企业。

产业链条日臻完善。“目前,山东省制、储、运、用等氢能产业链条基本完备,产业发展已具规模。”省能源局负责人表示,“截至202012月底,全省发展氢能产业的企业、研究机构超过120家,已明确具体项目的产业链重点企业近80家,成为全国氢能产业链最完整的地区之一。”

山东作为化工大省,具有丰富的氢气资源。据统计,每年可从煤化工驰放气及其他工业尾气中回收氢气约96.2万吨,可供11.5万辆公交车行驶一年。山东能源集团800标立方每小时工业副产气制高纯氢项目建成投用,取得高纯氢产品生产许可证;潍柴集团2万台套的燃料电池工厂建成投产,并联合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开展全国首次氢燃料电池重卡寒区试验;山东纽能新能源有限公司生产的燃料电池用石墨板,寿命比国内同类产品高出33%,技术水平全国第一;冰轮环境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氢液化领域新型高效氦气螺杆压缩机,列入全国第一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

山东氢能即将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大放光彩。202012月,张家口市公共交通集团2020年第二批公交车项目购置中标公告发布,山东中通客车成功中标40台氢燃料客车订单。山东赛克赛斯氢能源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每小时可生产260标立方“绿氢”、国内首台兆瓦级规模化电解水制氢系统,将于今年年底前往北京为赛会氢能大巴提供“绿氢”。青岛汉缆集团控股的海恒劲动力科技,也成功中标2022年北京冬奥会氢燃料电池发电车项目。

    2021年,我省将加力推进40余个新建、续建、技改等氢能产业项目落地,总投资规模超过300亿元。‘十四五’期间,我省累计建成加氢站100座,推广燃料电池汽车10000辆,氢能产业总产值规模突破1000亿元。”山东省能源局负责人表示。(化工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