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山东省化肥和煤化工行业协会!

会员注册会员登录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帮助中心

2021年第4期

新闻分类:化肥信息来源:发布日期:2021-04-13

省发展和改革委等十三部门发出

关于做好2021年春耕化肥生产供应和价格稳定工作的通知

 


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农村厅、中华人民共和国青岛海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济南海关、省市场监管局、省能源局、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中铁济南局集团十三部门日前联合下发省发改经贸(2021209号《关于做好2021年春耕化肥生产供应和价格稳定工作的通知》,内容如下:

各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公安局、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各隶属海关,市场监管局、能源局,供销合作社,中国铁路济南局各直属站、车务段,各有关行业协会,各有关企业: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仍在持续,粮食安全重要性愈发凸显。化肥是粮食的“粮食”,春耕化肥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事关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实现全年粮食生产目标大局。近期,受阶段性需求拉动、部分生产原料货紧价扬、国际市场价格带动等因素影响,国内化肥价格出现一定幅度上涨。 2021年春耕即将陆续展开,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2部委单位联合下发的发改电(2021)64号通知要求,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全力保障化肥生产

    各市要高度重视春耕化肥生产工作,强化组织调度,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全力保障本地区春耕期间化肥生产供应。工业与信息化、发展改革部门要积极引导硫磺等重点原材料供应企业,保障化肥生产企业原材料供应和价格稳定,进一步降低化肥生产成本。煤炭生产企业要在块煤、烟煤等原料供应方面,向煤制化肥生产企业倾斜。燃气生产和供应企业要严格履行与化肥生产企业签订的燃气供应合同,尽量减少对化肥企业中可中断工业用户的压减气量、时间,天气转暖后优先保障化肥生产企业用气需要,全力帮助化肥生产企业提高开工率。鼓励供煤供气企业与化肥生产企业签订中长期协议,严禁以各种理由不履行协议,严禁在协议约定以外收取不合理费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主动协调解决化肥生产企业受疫情影响出现的用工问题,着力避免因用工问题停工停产。

    二、畅通化肥运输配送渠道

    我省化肥产销具有生产集中、使用分散的特点,各市交通运输、公安交管部门要切实保障化肥等农资公路运输通畅,在符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规定的情况下,为运输配送车辆提供通行便利。铁路部门要组织安排运力,优先保障化肥生产原辅料及成品运输以及国家和省级化肥储备承储企业化肥调运需要,落实农用化肥铁路运价优惠政策,会同有关方面着力保障疫情发生地区铁路运输通畅、装卸正常。各市供销合作社要指导化肥流通企业加大在本地重点产粮区购肥备肥力度,并利用销售网络点多面广优势,提前向基层农资网点铺货,建立乡村农资应急配送机制,保障春耕期间农民短时集中购肥需要。

    三、加强储备和进口调节

    储备和进口是调节化肥市场供应的重要手段。各市发展改革委要会同相关部门,切实履行好本地区储备监督和管理职责,支持和指导国家和省级化肥储备承储企业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要求有序足量入储,落实储备任务,并及时纠正承储企业将基层化肥经销网点作为储备库的行为,同时积极协调承储企业在入储和投放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确保各承储企业储备期结束、春耕肥用肥旺季到来后及时投放。各地海关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对进出口化肥实施检验,对进口化肥给予通关便利。化肥行业协会要引导化肥生产流通企业将国产化肥集中供应国内市场,相关化肥贸易企业要根据国内市场肥种余缺情况组织好化肥进口,保障春耕用肥需要。

    四、强化市场秩序监管

    各市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部门要按职责加强化肥市场监管,严厉打击掺杂使假、标识欺诈、计量虚标以及化肥市场价格垄断、哄抬价格、串通涨价、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并加大曝光力度,充分发挥好12345等投诉举报电话作用,畅通消费者维权渠道;要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维护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和农民合法权益。供销合作社系统要充分利用“中国农资质量安全追溯平台”(http//www.nzwlw.com)为各类化肥生产流通企业提供产品追溯服务,加快推进系统内农资企业所售化肥全程可追溯,变事后打假为事前防假。

    五、提升农化服务水平

    各市农业农村部门、供销合作社要指导化肥生产流通企业,积极适应种植结构调整、生产经营方式转变、生态约束加强的新形势,针对现代农业多元化、精准、高效用肥的新变化,提升化肥技术含量和农化技术服务水平,加强对农民选肥、施肥等环节的全程技术指导,推广使用绿色、高效新型肥料,降低用肥成本。供销合作社系统要充分发挥好农资流通主渠道的示范引导作用,围绕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积极推进“绿色农资”行动,深入推动传统农资流通企业向现代农资综合服务商转型,加快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各市骨干农资企业,要建立乡村农资应急配送机制,保障农资即时配送,打通农资流通“最后一公里”。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省全面开启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征程,必须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目前正值春耕备肥的关键时期,各市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深入贯彻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部署,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严格按照本通知要求,扎扎实实做好春耕用肥保供稳价工作,发挥化肥对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植物营养学家张福锁谈化肥的巨大作用

 


化肥是粮食的“粮食”

    化肥让我们有了足够的粮食。今天,我国每个人的饭碗里每年可以盛960斤粮食、1000斤蔬菜、370斤水果、120斤肉类等,我们的生活过得非常好,主要是因为有了化肥。作物生长仅靠土壤中的养分是完全不够的,首先,土壤养分供应量低于作物对养分的需求,特别是大量元素养分;第二,土壤养分供应与作物需求在时间上不匹配,土壤中的养分往往不能满足作物快速生长阶段的需求;第三,土壤养分供应不能满足连续种植的需求。所以,我们必须要给作物施肥。

    如果不施肥,作物生长就会因营养不足而受到负面影响。例如,我们在河北省曲周县的试验地连续12年不施用氮肥,虽然土壤中有一部分氮素供应,但氮素的供应量只能满足高产小麦氮素需求量的1/3,所以小麦长得稀稀拉拉,产量很低;如果科学施用氮肥,小麦得到了充足的氮营养,就长得好、产量高。

第一,化肥让我们吃饱。化肥为全球粮食增产做出了约50%的贡献。在发展中国家,化肥对粮食增产的贡献可以达到60%左右,可以说没有化肥,就没有这么多粮食,没有化肥,我们就不可能养活这么多人口。例如,英国洛桑实验站170多年的肥料定位试验表明,不施肥的小麦产量只有100斤/亩左右,施用农家肥的小麦产量增加到200-300斤/亩,施用化肥后,小麦产量能够达到1000斤/亩左右。

第二,化肥让我们吃好。1961年每人每天只有1.7斤食物,现在我们每人每天有4.7斤食物,而且食物种类更加丰富;化肥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粮食,也保证了蔬菜水果的供应,现在每年全国人均蔬菜占有量达到了1000斤,在全球排名第一;每人每年的水果占有量达到了370斤,超过了欧盟的280斤。

第三,化肥让土地更肥。化肥能快速提升土壤养分,例如,在南方贫瘠的红壤开垦为旱地后,施用化肥4年后,土壤里的有机质、氮、磷、钾等含量大幅度增加;在南方潜育性稻田,因长期淹水等原因导致土壤有效磷含量低,水稻产量仅400斤/亩左右,许多地方已经弃耕,经工程措施改良后每亩施用60-100斤钙镁磷肥,水稻产量提高到了600斤/亩以上。化肥让全国土壤养分整体提升,从改革开放至今,土壤有机质增加了25%,有效磷增加了2.1倍,土壤速效钾增加了67%,土壤养分含量越来越高,土壤变得越来越肥。

第四,化肥让地球更绿。2019年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布的报告显示,在2000-2017年,中国在全球绿叶净增长面积最高,对全球的贡献高达25%,其中化肥支撑的农业集约化生产为全球贡献了8%。举一个例子,黄土高原过去光秃秃的,一刮风黄土满天飞,灰茫茫一片,今天黄土高原绿油油一片,就是因为我们有了化肥,使得作物的产量大幅提升,我们用不着再去砍树、割草来做燃料或饲料,让黄土高原变得更绿,所以说化肥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功不可没。 

    化肥是助推我国农业发展的一大决定性因素,可以说没有化肥就没有现代农业,就没有14亿人的丰衣足食。当下随着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发生和突显,化肥不断受到非议,导致一些负面影响被无限放大,甚至有些地方禁止使用化肥、要求全面消灭化肥。

化肥无毒

    我们从大气里取得氮气,经过化学反应,最后合成尿素,尿素产品98.6%是尿素,剩下的有不到0.5%的水分,还有一点其他的有机成分,这些成分对人都是无毒的。事实上,化肥不是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因为化肥带入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微乎其微。其次,化肥不会造成农产品重金属超标。中国农科院在山东连续26年使用化肥和有机肥。小麦籽粒中的重金属砷含量只有0.05毫克/公斤,与国家限量标准的0.5毫克/公斤相比也是微乎其微。

化肥改善农产品品质

    化肥让我们的食物更好吃了,因为化肥让农产品的外观品质更好,同时提高了营养品质,改善了农产品的风味品质和加工品质。例如,不施肥的苹果长得很差,果个不均匀,85%以上的果实是三级果,产量低、口感差、价格低,科学施用化肥的苹果85%以上是一级果,果子更大,颜色更鲜艳,口感更脆,所以化肥不是降低了农产品的品质,而是改善了农产品的品质。

    合理施肥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过量施肥和不合理施肥会造成环境污染。化肥是提供营养元素的物质,它本身就是营养,包括氮、磷等营养。如果施用的化肥里面的营养不能被作物全部利用,就有一部分营养跑到环境里面去,被环境里面的生物所利用。例如,藻类利用了氮磷营养,使其大量繁殖,人们看到这种现象通常会说是化肥造成的,事实上,这是过量的氮磷营养跑到水里去造成了水体富营养化。

一般来说,如果施用100斤的化肥,作物当季能够吸收40斤,有40斤残留在土壤中,可以在接茬种植的作物再利用,所以,跑到环境中的化肥只有20斤,化肥随着土壤水分流失或被淋洗最后进入水体,以气体的方式到大气中去;如果化肥施用量是200斤,作物吸收还是40斤,土壤残留可能是60斤,大气中损失50斤,水体损失50斤,相当于是100斤肥料进入到环境中,造成了环境污染。所以,化肥本身不是造成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是因为过量施肥和施用不合理,使得浪费到环境中造成了环境污染。

    停施化肥3年减产50%

    有人说,化肥一直要减下去,甚至要消灭化肥,这些既是误解,也是不正确的认识。停止化肥使用会怎么样?在北京郊区的小麦施肥试验表明,如果停止施用氮肥,对当季夏玉米的产量没有影响,但第二季的冬小麦减产10%。如果停止施用氮肥两年,作物产量减少30%,如果3年连续不施用化肥,作物产量减少50%左右。所以,如果我们不用化肥,就有一半的人没粮吃,我们14亿入都会挨饿。 

    化肥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我们的人口还在增长,生活水平不断在提高,经济还在发展,我国粮食安全的形势依然非常严峻。2020年,粮食又一次获得大丰收,但是进口了1.4亿吨粮食,大豆进口突破了1亿吨大关,到2029年,随着人口的增长,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经济的发展,我们粮食的刚性需求还在增加。所以,如果停用化肥,我们的粮食就会大幅度减产,粮食安全就会受到威胁。

化肥也是健康中国、美丽中国的战略物资,今天我们吃饱了,大家希望能够吃得更营养、更健康,所以我们需要更多营养健康的农产品。如果没有化肥,我们就不可能生产出这么多营养健康的农产品,所以,化肥是健康中国的战略物资。我们不仅要发展经济,而且要保护生态环境,如果没有化肥,我们只能把那些生态涵养韵耕地开发出来,生态环境就会受到威胁,所以,美丽中国离不开化肥。

化肥产业未来强农之路在何方?

    我国化肥产业快速发展,化肥种类丰富,产品琳琅满目,成就卓著。目前我国有30余类肥料产品,包括14种必需矿质元素及其他有益元素肥料,满足了农业生产多种多样的需求,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强大支撑。

    2021221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强调要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并提出要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一直是近几年我国农业发展中的一项重点工作。2015年,我国开展了化肥零增长行动,化肥用量实现了“四连降”,化肥用量从2015年的6022.6万吨,减少到2019年的5403.6万吨,减幅10.3%。在成功实现化肥零增长的目标下,我国的粮食总产量一直保持稳中有升,化肥利用率从2015年的35.2%提高到2020年的40.2%,提高了5个百分点。

    化肥是高科技产品,是工业革命的伟大成果,但用好化肥的难度很大。施用化肥必须做到“八个不”,即施用量不能多不能少,施肥位置不能深不能浅,旋肥时间不能早不能晚,不同作物用不同产品。

    国家为了帮助农民普及科学施肥的技术和知识,开展了测土配方施肥国家行动。测土配方施肥就是国家出资为农民测土,专家根据测土的结果来做肥料配方,企业来生产配方肥,大家一起指导农民用好配方肥来实现科学施肥。从2005年至今,国家投入了130亿元财政补贴,为全国15亿亩耕地做了测土配方,粮食增产得到了有效保障,过量施用化肥也得到了有效遏制。

化肥产业创新是未来中国非常重要的一方面。第一,产业技术绿色升级,要在资源全元素利用、物质循环利用、全产业链升值利用等方面进一步创新来引领全球肥料产业绿色发展。第二,采用数字化、智能化的技术武装农业应用,智能化大幅度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肥料增产效率,有效减少肥料损失和对环境的影响,为农业绿色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第三,我们要在肥料全产业链的高质量融合发展方面创新来支撑社会经济发展,来支撑人民生活改善,来支撑美丽中国建设,来支撑我们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中国梦的实现。所以,化肥产业创新是农业现代化与第二个百年目标实现的重要支撑。(《中国农资》记者炼晨宋心怡整理自CCTV-2中国经济大讲堂)


 

石化产业积极投身减碳行动

  


31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其中一项重要议题就是研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举措。会议在明确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定位的同时,为今后5年做好碳达峰工作谋划了清晰的“路线图”。目前石油和化工行业已开始积极部署减碳行动。

“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此次会议提出要重点做好7方面工作。

1、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2、要实施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行动,工业领域要推进绿色制造,建筑领域要提升节能标准,交通领域要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

3、要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实现重大突破,抓紧部署低碳前沿技术研究,加快推广应用减污降碳技术,建立完善绿色低碳技术评估、交易体系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4、要完善绿色低碳政策和市场体系,完善能源“双控”制度,完善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价格、金融、土地、政府采购等政策,加快推进碳排放权交易,积极发展绿色金融。

5、要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反对奢侈浪费,鼓励绿色出行,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

6、要提升生态碳汇能力,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有效发挥森林、草原、湿地、海洋、土壤、冻土的固碳作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

7、要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推进国际规则标准制定,建设绿色丝绸之路。

为了配合即将于今年6月份启动的全国碳市场建设,目前石化联合会正积极做好配额分配基准值计算及开展碳排放核算等基础性工作。最主要的是指导企业开展提高能效、开发新能源、加快实现二氧化碳捕集和利用、提升碳汇能力等相关工作,希望企业积极参与。。

  九江石化环保管理高级专家唐安中强调,在“十四五”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期,减排、低碳发展都将是我国环境治理乃至国家治理的核心。九江石化注重系统谋划,坚持转型升级与减排降碳、结构优化与碳排放控制相协同,认真制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行动方案,抓好碳减排技术改进与应用,推动煤制氢装置高浓度二氧化碳尾气回收利用,持续降低碳排放强度,推动公司成为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政策要求的表率。

  在企业界开始积极部署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的同时,教育科技界也开始了碳中和战略层面的专项研究和顶层设计。实现这一目标,除了需要研发核心技术外,还需要培养与之配套的专业人才。目前碳中和相关研究工作才刚刚起步,这方面的专业人才还十分缺乏。人才培养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承担碳中和人才培养的同时,高校将与企业通过产、学、研、用联合攻关,解决碳中和“卡脖子”技术和管理问题。(郁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