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山东省化肥和煤化工行业协会!

会员注册会员登录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帮助中心

2021年第5期

新闻分类:化肥信息来源:发布日期:2021-05-13

努力做好开局之年的工作

----协会七届四次理事会主题报告摘要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省化工产业由大变强的关键时期。山东化肥和煤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三条原则,即:等量或减量置换的原则,严格控制化肥产能总量;提高化肥利用率的原则,开发新型功能性肥料,实施减肥增效工程;肥化并举的原则,科学延伸产品链,实现肥化互补双引擎发展。以创新为引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完善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生态,打造高端化工产业发展新优势。

全行业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快发展高效肥料,强化绿色环保、保障粮食安全。

社会对肥料的要求从单纯增加产量向高产优质、保护环境、修复土壤、增强抗逆等多目标方向提升。国家提出化肥零增长以及有机肥替代方案,并不意味着化肥作为重要农业生产资料的地位发生了改变。202010月发布的《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再次肯定了化肥对粮食增长的重要作用。当前的问题是,如何在化肥总需求量不增加甚至下降的市场条件下,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做到减量增效,这是 “十四五”期间我省化肥产业必须面对的一大挑战。

疫情和世界贸易摩擦,暴露出实体经济空心化给整体经济造成的巨大伤害,也引发世界各国政府对粮食安全问题的严重关切。我国粮食一直处于紧平衡状态,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2020年中国粮食总产量66949万吨,又一次获得大丰收,但同时累计进口粮食14262万吨,同比增加3117万吨,增幅达到27.97%。其中,玉米进口1130万吨,比上年增幅达到创纪录的135.7%,大豆进口突破了1亿吨大关。化肥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粮食的刚性需求逐年在增加,如果化肥供应得不到保证,粮食就会大幅度减产,粮食安全就会受到威胁。

“十四五”规划中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首次被列为约束性指标,要求确保粮食年产量稳定在6.5亿吨以上。2021年农业农村部明确提出“两确保、一力争”: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7.5亿亩以上;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即6.5亿吨)以上;力争稳中有增。

2020年全国化肥表观消费量(折纯)4935.9万吨,比上年下降5.3%。其中,氮肥表观消费量3054.6万吨,增长1.4%;磷肥表观消费量529.4万吨,下降6.3%;钾肥表观消费量1187.5万吨,下降5.7%2020 年我国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达到了40.2%,比 2015 年提高 5 个百分点。农业农村部提出,力争到 2025 年化肥利用率再提高 3个百分点。“十四五”期间,我们要继续以提高化肥利用率为目标,大力研发推广农业需要的化肥新剂型和施肥新业态。要让绿色、养地、高效、增值等为特点的功能性肥料新品,逐步成为各类肥料企业的主打产品。让这些特种肥料和增效肥料精准、科学地为作物提供养分,从而帮助农民用更少的投入,种出更优质的农作物。

(二)实施智能化改造提升工程, 加快化肥和煤化工产业转型升级。

为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促进化工产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融合,省政府研究确定,在全省化工产业启动实施智能化改造提升,省化专办领导已就各工作环节做了系统部署。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协会将按照化专办的具体要求,在全省化肥和煤化工行业有步骤地实施智能化改造提升工程。

现场诊断评估是智能化改造提升的第一步。化专办指定化肥和煤化工行业先行先试,协会推荐鲁西化工、华鲁恒升、山东联盟、明泉集团、施可丰、金沂蒙、金正大、兖矿鲁南、史丹利、瑞星集团10家作为智能化提升的诊断评估企业。前6家企业在自评估、自诊断的基础上,经省确定的第三方机构专家组实地考核,已经完成了现场诊断。后4家企业的自查和评估,正在进行之中。

企业要根据综合诊断评估报告提出的要求,找准问题短板和改造重点,制定改造提升方案,明确任务目标、技术路径、实施步骤等,具体落实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工程。

智能提升工作内容新、技术含量高、持续时间长,企业要把智能提升作为实施产业升级高端化发展的助力器,与企业产品结构的高端化转型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效益提升与转型发展良性互动。

(三)打造领航型企业,优化提升煤基精细化工产业链。

省化专办组织专家编写的山东“高端化工产业打造领航型企业优化提升重点产业链的实施方案”,遵循“紧盯前沿,打造生态,沿链聚合,集群发展”的思路,聚焦石油化工、煤基精细化工、氟硅材料、高端功能化学品4个领域,将我省主要化工产品梳理归入10个产业链。

以合成气为原料的煤基精细化工产业链主要分布在氮肥企业内。打造领航型企业,实施合成气煤基精细化工品产业链升级的总体思路是:以华鲁恒升、鲁西化工为领航型企业,推动煤化、油化、盐化耦合发展,加快向煤基精细化工领域及下游应用延链发展,提升终端产品附加值。

华鲁恒升立足洁净煤气化装置生产的合成气,保持醋酸、乙二醇、二甲基甲酰胺(DMF)等产品在国内的领先地位,拓展延伸有机胺、醋酸及衍生品等产业链,推动己内酰胺-尼龙6、己二腈-尼龙66、聚碳酸酯、医药中间体、氢能利用等重大项目落地实施,继续向下游延伸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到2025年,争取实现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打造国内煤基精细化工产品龙头企业。

鲁西化工在乙烯下游延伸发展丙酸、丙醇、丙醛等高端化学品,聚乙烯、聚乙烯醇、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新材料;在有机胺下游延伸发展二甲基乙酰胺、氯化胆碱等高端化学品;在甲醇下游延伸发展聚甲醛、聚乙烯醇甲醛、酚醛树脂、丙烯酸甲酯等高端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在合成氨下游延伸发展丙烯腈-ABS、聚丙烯腈等化工新材料。推进24万吨乙烯下游、甲胺/DMF改扩建、有机胺下游一体化、10万吨甲醛和10万吨甲酰胺等项目建设,力争到2025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

推动鲁南化工的尼龙6、尼龙66、高吸水性树脂,联盟化工的30万吨甲醇多相羰基化制醋酸酯、甲醇多相羰基化制乙醇等项目落地实施。以甲醇制烯烃为基础,阳煤恒通重点发展醋酸乙烯、聚乙烯醇、DMF、碳酸二甲酯、聚甲醛等产品;明泉集团引进乙烯三步法制MMA技术,生产高端PMMA,实现进口替代。

我省煤基精细化工产业链虽然基本完整,但不少环节十分脆弱,需要“补链强链”,这其中就会产生许多新课题,也带来许多新机遇。尤其在高端化工品工艺技术和一些成套设备的关键技术方面, 以及与智能制 造、电子通信、医药保健等相关的电子化学品、化工新材料等领域,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化肥行业要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中发现机遇和突破口。

(四)积极行动起来,做好行业减碳工作。

我国已经向世界承诺2030年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在“十四五”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期,减排、低碳发展都将是我国环境治理乃至国家治理的核心。

目前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正在制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及相关活动的技术规范,石化联合会等有关组织正积极做好配额分配基准值计算及开展碳排放核算等基础性工作,筹划各种培训,指导企业开展提高能效、开发新能源、加快实现二氧化碳捕集和利用、提升碳汇能力等相关工作。省府有关部门正在开展基于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背景下我省重点行业碳排放情况及减排路径的研究。

以煤为原料的氮肥及煤基化学品生产无疑是碳减排的重点行业,减碳任务十分繁重。 化肥和煤化工行业对碳减排工作一定要有充足的思想准备。企业必须注重系统谋划,坚持转型升级与减排降碳、结构优化与碳排放控制相协同,认真制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行动方案。抓好碳减排技术改进与应用,推动煤制氢装置高浓度二氧化碳尾气回收利用,持续降低碳排放强度。要摸清自己的碳排放“家底”,建立起企业内部信息收集渠道和指标体系,积极关注和应用最新的低碳减排技术。

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是一项重大的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技术,在过去十几年里一直处在小试和中试状态,更多的是在催化剂和工艺选择上,还没有提升到技术经济比较和工业化层面。

(五)坚持安全、环保、质量、节能四个倒逼机制,提升企业内生动力。

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首先是企业内在质量的成长。不少企业的转型产品和升级装备技术指标与标杆企业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部分企业产品结构改变了,管理模式并未作相应调整。一些先进的发展理念仅停留在领导层的认识上,并没有变成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信念,更没有融入企业文化之中。

“十四五”期间山东化肥和煤化工行业要以产业结构高端化、管理体系智能化为契机,切实抓好内在质量的成长。认真评估发展方向,切实激发企业的内生动力和创新能力,选好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重视职业教育培训,打造一支对标国际的职业化产业人才队伍。以新时代的新理念,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水平。企业要在安全、环保、节能、园区建设等前置要素上,高标准规划,变被动应对为前瞻性思考。对标国内外先进化工园区,从园区规划、基础设施、安全环保、节能降耗、产业集聚、项目管理等方面努力改进。

山东具备化肥和联产煤基化学品的技术和管理优势,但由于是煤炭调入区,化肥和煤化工企业的高端化发展将会长期受到煤炭资源的严重约束。在“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倒逼下 , “ 十四五”期间我省煤耗、能耗控制任务会更加艰巨。全行业要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 “ 坚决淘汰落后动能,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做好洁净煤气化技术改造的收尾工作,加大现有间歇式固定床煤气化炉升级改建为洁净煤气化炉的力度。把减煤压力变成加快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立足山东现实条件,让有限的资源创出价值更高的产品。


 

省化肥和煤化工协会七届四次理事会在泰安召开

 


山东省化肥和煤化工行业协会七届四次理事会暨行业工作会于420日在泰安召开。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总工程师孙京军、山东省化工专项行动办公室处长岳文胜莅会指导。山东省化肥和煤化工行业协会会长、鲁西集团党委书记张金成,副会长、联盟集团董事长杨志强,副会长、明泉集团董事长孙洪海,副会长、瑞星集团董事长孟广金,副会长、兖矿化工董事长刘强,副会长、施可丰化工董事长解永军,协会高级顾问杨春升,秘书长谢海素,监事长范秀凯,华鲁恒升、金正大集团、史丹利集团副会长单位代表及协会理事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协会高级顾问杨春升主持。

会议听取并通过了秘书长谢海素《协会理事会2020年工作报告》,与会代表对协会2020年的工作给予肯定。张金成会长做了题为《瞄准高质量发展总目标  开启十四五创业新征程》的主题报告,报告对2020年行业的运行情况以及“十三五”期间行业的巨大变化进行了详尽分析。并号召企业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做好五方面的工作:1加快发展高效肥料,强化绿色环保、保障粮食安全;2实施智能化改造提升工程, 加快化肥和煤化工产业转型升级;3打造领航型企业,优化提升煤基精细化工产业链;4、积极行动起来,做好行业减碳工作;5、坚持安全、环保、质量、节能四个倒逼机制,提升企业内生动力。

岳文胜处长和孙京军总工程师先后讲话。他们认为,省化肥和煤化工行业协会召开的理事会及行业工作会,内容充实、分析精准、工作部署全面,成功地走出了转型升级的路子,很好地体现了几年来我省化工产业的巨大变化,完全符合省委、省府对高耗能行业加快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和要求。孙京军总工程师就《山东省化工产业智能化改造提升工程实施方案》进行了阐述,指出企业的智能化提升,不简单是生产组织的变化,而是管理型态和管理体系的大变革,对与会代表提出的若干政策性问题做了细致解释。

山东思路智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文对《山东省化肥和煤化工行业智能化诊断先行先试行动总结报告》做了详解,明泉集团董事长孙洪海介绍了企业智能化工厂建设情况。各位理事交流了行业和本单位生产、经营的运行情况,汇报了当前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分享了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针对当前的行业形势和发展机遇,介绍了本单位的发展思路。会议围绕核心任务,统一了认识,取得了圆满成功。

杨春升高级顾问最后强调,“十三五”期间山东化肥和煤化工行业完成的所有工作,集中到一点,就是转换发展动能,推动行业由数量增长式发展向质量提升式发展转变。经过“十三五”发展,特别是近三年的集中整治,山东化肥和煤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初步理清了思路,为高端化发展腾出了空间。当前 “破”的工作已近尾声, “立”的工作正在起步。山东化肥和煤化工行业要抓紧时机,以创新为引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完善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生态,打造高端化工产业发展新优势。 (协会信息部)



2020年国内外甲醇情况及2021年形势

 


根据ICIS统计,2020年全球甲醇产能约1.5亿吨/年,产量约1.08亿吨,2011-2020年均增长率达7.2%。亚洲是全球最大的甲醇市场,甲醇供应占全球的66%,需求占全球的78%

2020年全球甲醇贸易量达到2982.5万吨。东北亚是最大的甲醇进口地区,进口量为1771万吨,占全球甲醇进口的59.4%;其次是欧洲,进口量为622.2万吨,占全球甲醇进口的20.9%。中东是最大的甲醇出口地区,出口量为1382.1万吨,占全球甲醇出口的46.3%,其次是中南美,出口量为616.1万吨,占全球甲醇出口的20.7%。作为全球最大的甲醇进口地区,东北亚甲醇进口主要来自中东、亚太、中南美及美国,分别占总进口量的55.7%18.1%14.7%10.3%

2022年国外甲醇产能增长主要来自于美国、特立尼达、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和伊朗。如果各项目均如期投产,全球将增加甲醇产能885万吨/年。其中伊朗产能增加最多,共计495万吨/年,占总增长的56%

甲醇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中国甲醇制烯烃及全球甲醇燃料的发展速度。低油价背景下,二者增长预期放缓。预计未来10年全球甲醇需求将以年均2.8%的速度增长,落后于世界GDP每年3.2%的增速。

国内市场既有机遇也有挑战。甲醇是基础化学品,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经济提升必然带动甲醇的消费。中国甲醇行业最大的优势在于市场上升空间大。最新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目录》中聚烯烃类新材料被列为鼓励类项目,相关创新技术的突破,将显著提升产业链附加值和竞争力。

目前,乙烯的国产化满足率为52%,丙烯的满足率为85%。“十四五”末预计达到:乙烯70%,丙烯99%。乙烯将增长1460万吨,丙烯增长1690万吨。以现在煤头23%左右的占比测算,煤头乙烯将增长335万吨,丙烯增长388万吨。因此,我国煤头烯烃还将处于发展上升期。

我国在甲醇燃料领域的尝试,为能源替代提供了有效途径。近期,吉利汽车5个车型获得工信部国六排放公告,为甲醇汽车的进一步推广奠定了基础。由交通部水科院牵头的甲醇船用燃料可行性研究也取得可喜进展。从长远来看,未来若可再生甲醇技术可靠、经济可行,将成为一种绿色低碳可循环的能源供给,是保障能源安全、减少碳排放、实现碳中和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看到机遇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挑战。

一是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国际形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逆全球化等思潮频现,“黑天鹅”、“灰犀牛”等事件频发,新冠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世界经济稳定性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全球价值链也面临剧烈调整与重构,全球治理模式开始新探索。

二是国际能源市场的影响不可避免。从产业链条分析,甲醇既是重要化工原料、又具有能源属性,与原油相关产品紧密联系,如烯烃、甲醇燃料、二甲醚等;从生产成本角度分析,国际天然气价格更是与原油价格息息相关,在全球市场一体化进程中,国际气头甲醇也与国内市场发生联动。因此,一直以来原油价格波动和甲醇市场颇为密切,并直接或间接影响我国进口甲醇数量的变化。

根据大多数能源单位或专家预测,今后一段时间,石油市场不被看好,国际石油市场供应依然宽松,在不出现战争等非正常因素情况下,石油价格大约在50-70美元/桶上下盘整。因此,“十四五”期间,煤头甲醇依然处于竞争的劣势地位。

三是进口甲醇维持高位或成为常态。近几年,随着伊朗、美国等天然气资源丰富的国家不断投产甲醇装置,海外产能持续扩张,未来几年国外仍有多套装置计划投产,国际甲醇供应增加,货源地天然气低成本优势明显。我国作为全球甲醇第一消费大国,是国际甲醇销售的重要目标市场,世界都在瞄准我国。外部货源涌入我国市场的趋势,很难在短期内有所改变,进口甲醇规模将会继续维持高位。

四是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要求更为迫切,使得我国以煤为主要原料的甲醇行业在清洁生产、污染治理,特别是碳减排方面将面临更大压力。

国家最近提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总体目标。“十四五”期间,将会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未来以能源消费、环境污染为代价的粗放式增长方式将被取代,与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等相关的监管体制和市场机制将进一步建立健全,引领行业积极探索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与现有产业的有机结合。 (姜小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