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山东省化肥和煤化工行业协会!

会员注册会员登录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帮助中心

2022年第9期

新闻分类:化肥信息来源:发布日期:2022-09-14

国务院发文推动山东绿色低碳发展

多项举措剑指石化化工企业转型升级

 


9月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到2027年,山东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显著优化,增量能源消费主要依靠非化石能源提供,重点行业和企业能效水平全国领先。其中多项措施涉及石化化工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意见》首先提出要降碳提质并举,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包括要推动传统支柱产业绿色化高端化发展。要加快重化工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坚持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促进钢铁、石化企业兼并重组,实现产能向沿海地区园区集中。深入推进化工园区整治提升,鼓励企业减油增化,延伸石化产业链,提高化工新材料保障能力。扎实推进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严格落实产能置换指标,稳妥推动后续地炼产能整合。要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聚焦重点耗能行业,强化环保、质量、技术、节能、安全标准引领,对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全面推行清单管理、分类处置、动态监控。

其次,要坚持清洁低碳安全高效,优化能源和交通结构。要推动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在确保能源安全可靠稳定供应的基础上,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提升胜利油田、渤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清洁低碳生产水平,加强油气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推进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山东段)、沿海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等基础设施建设。

再次,要积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包括要全面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梯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积极发展绿色低碳新兴产业,如实施“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

最后,要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快推进黄河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线1千米范围内高耗水、高污染企业搬迁入园。建立绿色低碳发展体制机制。稳步推进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在具备条件的钢铁、化工等行业探索建设大型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示范项目,拓展二氧化碳在油气开采等领域应用场景等。

支持山东以化工、有色金属、建材、纺织、轻工等行业为重点,“一业一策”制定改造提升计划。推进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促进废物综合利用、能量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以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为牵引,强化底层技术突破,汇聚海量数据,丰富产业应用场景,创新融合发展模式。对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全面推行清单管理、分类处置、动态监控。新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严格落实产能、煤耗、能耗、碳排放、污染物排放等减量替代要求,主要产品能效水平对标国家能耗限额先进标准并力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存量项目积极有序开展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国务院《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在山东化工业界引发强烈反响。山东省科学院生态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许崇庆谈到,从发展基础和比较优势看,山东工业基础地位和产业结构偏重的格局短时间难以改变,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新旧动能转换为中心任务,以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为主攻方向,解决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机制制约,探索形成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径模式。

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张中英说:“在‘双碳’约束下实现高质量发展,一个地方面临的最严峻挑战就是产业接续替代压力,单靠做‘减法’是不行的,必须聚焦聚力打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构建降碳提质良性互动格局。这也是近年来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取得良好成效的重要经验。”

山东恒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继周认为,《意见》反映了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的实际情况,对山东化工企业发展的正向引导作用很大。恒通化工将严格按照《意见》要求,围绕绿色发展做好文章,向下游延伸烯烃、氯碱产业链,发展高端化工、精细化工,延伸发展新材料,形成完整的上下游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模式。

在青岛海湾化学有限公司总经理高自建看来,《意见》的出台,表明党中央、国务院对山东“十三五”期间新旧动能转换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同时为大型化工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海湾化学“十三五”期间抓住山东打造蓝色半岛经济区的有利时机,选址董家口循环经济区,实施搬迁升级改造,淘汰了电石法聚氯乙烯等一批落后产能,打造4条高端新材料及复合材料产业链。下一步,海湾化学将借此机遇,持续推进延链、补链、强链,不断做强做优做大。(郁红 刘海军)



上半年山东高端化工产业实现营收1.33万亿元

 


以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为主攻方向,近年来山东持续推进化工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并取得明显成效。今年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化工生产企业达到3204家,实现营业收入1.33万亿元,实现利润713亿元,后两项指标分别占全省工业的25.6%27.8%,持续发挥稳定工业增长的支撑作用。

    今年以来,全球油气价格高涨、国内疫情多点复发、货运物流受阻、装置开工受限等不利因素对企业盈利造成冲击,特别是行业经历2021年的高点后部分指标出现一定程度回落。这一背景下,精细化工企业势头良好,引领化工产业高端化发展,调研的25户重点企业中,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上升的有15户,占比60%;利润同比上升的有18户,占比72%。整个高端化工产业链呈现上游基础原材料逐步夯实、中游合成材料不断延伸、下游功能化学品全面拓展的态势,部分化工企业结合发展实际和自身优势在产业链下游电子化学品领域不断拓展,带动行业转型升级和效益提升。以半导体集成电路用化学品为例,国科天骥正在开展ArF光刻胶等产品的应用测试验证;湿电子化学品方面,华鲁恒升30万吨碳酸二甲酯项目投产后产能已占国内电子级溶剂的75%

    产业链创新链进一步融合,一批关键共性“卡脖子”技术和重点产品实现突破。芳烃下游化工新材料、超高精细半导体光刻胶规模化生产、国产大飞机航空胎用天然胶国产化替代等多项技术突破,东明石化“原油催化裂解制烯烃(UPC)成套技术”通过鉴定;赛轮集团研制的“液体黄金”轮胎打破行业耐磨性能、抗湿滑性能、滚动阻力不能同时提升的“魔鬼三角”难题,成为橡胶领域里程碑式原始创新技术;万华化学自主开发的高性能聚烯烃弹性体(POE)高性能ABS等材料完成中试技术开发;兖矿鲁南化工开展国际首创的醋酸甲醛所合法制备丙烯酸技术攻关,千吨级中试装置建成投产,打通了醋酸到煤基新材料的关键环节。

高端化工产业链实施重点项目323个,总投资6002亿元,截至6月底,已完成投资645亿元。其中,18家链主企业入库项目34个,年度计划完成投资605亿元,当年已完成投资343亿元,链主企业完成投资额占所有项目完成投资总额的比重超过50%。据了解,依托23家链主企业,山东目前已搭建富海集团研究院、鲁北国际新材料研究院、国家电网电池储能技术实验室共享(山东)实验室、省北方美谷化妆品研究院、国橡中心等重大平台,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服务。(记者 付玉婷)


 

绿色低碳前沿技术/成熟工艺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印发了《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以下简称《实施指南》)。《实施指南》分别提出了现代煤化工、合成氨、纯碱、磷铵、黄磷等石化子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升级方案,包括前沿技术和成熟工艺两个方面。

煤化工行业  前沿技术:加强高性能复合新型催化剂、自主化成套大型空分、大型空压增压机、大型煤气化炉、合成气一步法制烯烃、绿氢与煤化工项目耦合等前沿技术开发应用。

成熟工艺:加快大型先进煤气化、半/全废锅流程气化、合成气联产联供、高效甲醇合成、新一代甲醇制烯烃、一氧化碳等温变换技术等技术开发应用;加快高效煤气化炉、高效降膜蒸发技术等装备研发应用;推动二氧化碳生产甲醇、可降解塑料、碳酸二甲酯等产品;加强灰、渣资源化综合利用。

合成氨行业  前沿技术:加强开展绿色低碳能源制合成氨技术、6.5兆帕及以上的干煤粉气化、废锅或半废锅流程回收高温煤气余热副产蒸汽、替代全激冷流程煤气降温等技术研究和示范。

成熟工艺:加快优化合成氨原料结构、大型化空分技术和先进流程、配套先进控制系统、可再生能源生产氨技术研究、等温变换炉取代绝热变换炉、大型高效压缩机、二氧化碳气提尿素工艺设计等普及推广。

纯碱行业  前沿技术:加强一步法重灰技术、重碱离心机过滤技术、重碱加压过滤技术、回转干铵炉技术等开发应用。

成熟工艺:加大热法联碱工艺、湿分解小苏打工艺、井下循环制碱工艺、氯化铵干燥气循环技术、重碱二次分离技术等推广应用;加快带式过滤机替代转鼓过滤机、粉体流凉碱设备、水平带式过滤机、大型冷盐析结晶器、高效尾气吸收塔、蒸汽冷凝水余热利用等普及推广。

磷铵行业  前沿技术:开发硝酸法磷肥、工业磷酸一铵及联产净化磷酸技术、利用中低品位磷矿生产农用聚磷酸铵及其复合肥料技术、尾矿和渣酸综合利用技术、磷肥工艺与废弃生物质资源化利用技术耦合等。

成熟工艺:加强半水—二水法/半水法湿法磷酸工艺改造现有二水法湿法磷酸生产装置、新型综合选矿技术及技术装备、新型磷矿酸解工艺等开发和应用;加快发展含中微量元素水溶性磷酸一铵及有机无机复合磷酸一铵等新型磷铵产品、磷铵料浆三效蒸发浓缩工艺改造现有两效蒸发浓缩工艺及能源回收技术等普及推广。

黄磷行业  前沿技术:推动磷化工制黄磷与煤气化耦合创新,对还原反应炉、燃烧器等关键技术装备进行工业化验证,提高中低品位磷矿资源利用率,通过磷—煤联产加快产业创新升级。

成熟工艺:加快黄磷尾气烧结中低品位磷矿及粉矿技术、催化氧化法和变温变压吸附法净化及提纯磷炉尾气、高绝热性材料优化黄磷炉炉体、磷炉尾气用于原料干燥与泥磷回收等普及推广。 (中国化工报、网络等公开信息)



 

氨制氢加氢技术进入商业应用阶段

  


近日,氨现场制氢加氢一体站示范项目启动仪式在福建省福州长乐举行,标志着氨制氢加氢技术进入商业应用阶段。

  该项目是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与福州大学战略合作的重要内容,由福建石油联合雪人股份、福大紫金等福建省内新能源头部企业共同推进。项目以氨作为氢气的储能载体,通过氨在线制氢、分离纯化、升压加注等功能于一体的自主创新制氢加氢装备技术,解决高密度储运氢气的安全性问题,降低氢气储运成本,可灵活调整产能,实现氢气的现产现用,为零碳氨氢能源利用打造闭环产业链。

  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无机化合物,也是高效的储能和储氢介质,具有高能量密度、易于储存和运输、安全性高、环保(终端无碳排放)、易液化等特点。该技术的突破与应用,将显著降低氢气的储运成本、用氢成本并提高安全性,还能解决加氢站储氢用氢面临的问题,为交通领域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化推广提供新途径。

从氨运输安全性来看,液氨运输已十分成熟,氨储氢可以避免高压储氢的风险,具有较高的本质安全性。

  此前,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与福州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按照协议,双方将利用各自品牌及资源优势,共同推进“氨—氢”能源技术国家科技示范项目,并在“氨—氢”能源技术联合研发、产品生产及商业应用方面展开深入合作。(罗阿华 林展鹰)


 


国际肥料协会IFA对全球肥料消费预测

 


1、预计2022/23年全球种植面积将减少

    截止到20226月,由于俄乌冲突、气候事件和高投入价格,2022/23年全球玉米和小麦种植面积预计将下降。预计全球水稻面积将略有扩大,同时全球大豆面积将显著增加。这些预测取决于2022年下半年的情况发展,因为很大一部分的大豆和玉米将于下半年在拉丁美洲种植。

    全球作物组合的这一变化将影响全球化肥的使用。谷物作物占全球化肥消费量的一半,而玉米和小麦加起来占三分之一。

    2、估计2021肥料年全球肥料消费下滑了1.6%

    在2020肥料年全球化肥消费量大增6%2.038亿吨的基础上,估计2021肥料年(对南亚各国而言,2021/22肥料年延伸至20224月,对北美和西中欧国家则要延至20226月)全球化肥消费量下降1.6%,降至2.006亿吨。2021肥料年全球化肥消费量的下降是由化肥负担能力降低(以及作物组合的相关变化)、俄乌冲突和前一年部分提前购买化肥造成的。

    据IFA最新估测,在2020肥料年大增11%之后钾盐消费下降了4%;磷酸盐消费量在5.5%增长之后下降2.5%;而氮素消费量在4%增长之后基本持平(-0.2%)。

    2021肥料年全球肥料消费1.6%的下降是受到南亚(尤其是印度丰年之后)、欧洲和北美的拖累。估计东亚和西亚的各自消费量也已有所减少。因尼日利亚需求的强劲增长,估计非洲2021肥料年肥料消费保持稳定。拉丁美洲、东欧中亚和大洋洲的消费量估计有所增加。

    32022肥料年K20消费量降幅可能最大

    对氮和钾采用有效产能想定情形,对磷则调整采用可负担性想定情形,做出2022肥料年预测。2022肥料年,预计全球氮素消费量将下降0%5%,磷消费量将下降0%7%,同时钾消费量将下降1%13%。按悲观情形,预计2022肥料年全球矿质肥料消费量合计下降7%,这将是2008肥料年以来最大的年度下降(-8%)。

    2023肥料年,考虑到较低的可承受性,氮和磷想定情形均做出了调整,而钾情形将直接取决于可用性。这意味着按悲观和中间情形,全部三种大量养分元素都将部分回升,按乐观情形则是完全恢复。

    预计2022肥料年南亚和东亚将带动全球化肥消费量下降,但按相对值而言,非洲将面临最严重的下滑。预计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所受影响将最为严重,2022肥料年该地区消费将下降18%23%

    由于供应能力问题,无论在何种想定情形下,预计全球钾盐消费量均将出现最大程度的减少。即使是在乐观情形之下,2022肥料年有四个地区依然将面临大幅下降:南亚、非洲、大洋洲和西亚。在南亚和非洲,下降幅度可能达到30%40%。即使是在乐观情形下,这四个地区明年也仅将会是部分复苏。

    化肥消费量减少的短期影响是下一次收获时作物单产显著下降的威胁,导致粮食产量下降,并最终增加面临饥饿和饥饿风险的人群数量。农业分析公司Gro Intelligence20227月所做的建模表明,按IFA的悲观情形,减少氮肥施用将导致全球玉米产量下降1.4%,水稻产量下降1.5%,小麦产量下降3.1%。减少磷和钾的施用也可能对作物单产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中期内持续如此的话。根据营养需求优先施肥行动的成功,将为粮食安全前景提供支撑。(国际肥料协会IFA


 

国家化肥商储管理办法完成修订

 


为进一步完善化肥储备管理工作,国家发改委及财政部对《国家化肥商业储备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并于近日印发。

国家化肥商业储备分为氮磷及复合肥储备、钾肥储备、救灾肥储备三部分。其中,氮磷及复合肥储备品种为尿素、磷酸二铵、高浓度三元复合肥;钾肥储备品种为氯化钾、硫酸钾;救灾肥储备为能力储备,不储备实物化肥,承储企业需遵守下达的储备任务规模、投放数量、投放方向、具体品种、时限等指令,并保证相应的应急调运能力。

根据《管理办法》,氮磷及复合肥储备每轮承储责任期为2年,为保障春耕用肥、夏管备肥需要,根据储备所在地区农业生产情况,承储企业在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储备任务的年度储备时间为每年91日至次年331日间选择连续6个月,其他省(区、市)为每年91日至次年531日间选择连续6个月。钾肥储备每轮承储责任期原则上为4年,年度储备时间为每年51日至次年430日。救灾肥储备每轮承储责任期原则上为4年,为保障洪涝、台风等灾后用肥需要,年度储备时间为每年51日至1031日。

钾肥储备重点布局交通便利地区或粮棉主产区,储备库点均需位于我国海关关境内。

氮磷及复合肥储备分省(区、市)布局,由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农业农村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根据全国化肥市场形势和调控需要,综合考虑各地农业用肥量、化肥生产运输能力等情况研究确定,并由承储企业在中标区域内合理选择存储库点。粮食主产区氮磷及复合肥储备任务中,尿素占比不低于本地区储备规模的30%。(郭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