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12期
新闻分类:化肥信息来源:发布日期:2022-12-13
二十大的新机遇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二十大胜利召开为中国开启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提供了新机遇
党的二十大刚刚闭幕,这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不仅总结了过去五年的成就和近十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取得的伟大变革,并且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特别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营造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二十大关于深化改革开放的精神,与总书记十八大以来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一脉相承,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绝不是封闭的国内大循环,而是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国制造已经成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做出了积极贡献,中国广阔的内需市场将继续激发源源不断的创新潜能,让中国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为国际社会注入更多正能量。
二十大郑重重申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特别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首要任务、创新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质量强国、交通强国等强国目标的战略部署,让我们对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未来更加充满信心,更为石化产品、化工新材料都创造许多新的市场需求,因为各项强国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石化产品和新材料的配套和支撑,这都为石化领域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和国内优质企业、先进产能打造世界一流提供了许多新机遇。
当前全球能源和化工市场遇到了新挑战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正在深刻调整,尤其是疫情的持续、叠加今年突发的俄乌冲突,更加速了世界石化产业的重构,全球能源和化工市场遭遇了新的挑战。
一是全球经济下行的挑战,从OECD、IMF等国际组织对世界经济最新的预测来看,今年全球经济增速约3%、明显低于去年的6.1%,对明年的预测更加悲观、再次下调明年的预期,明年全球经济和主要经济体都将比今年更差,明年世界经济增速只有约2.2%,美国的增速只有0.5%、欧元区增速将大幅放缓至0.3%,德国将收缩0.6%,主要原因就是通胀已达到几十年来最高水平,经济政策收紧、乌克兰危机以及疫情的持续,都将严重影响全球经济增长,发达经济体、尤其是欧洲因能源危机、通胀加剧等影响,明年陷入衰退的概率在增加。
二是持续动荡的大国博弈和地缘冲突给产业链供应链造成严重冲击,大国博弈在加剧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制裁,甚至发展到拟议产业链供应链脱钩,尤其是突发地缘冲突造成的能源危机、天然气断供,受高昂的能源价格影响,欧洲许多工业部门正在减产,10月份德国《商报》报道:为节省天然气和电力,能源密集型行业钢铁减产约5%、化工行业减产8%、化肥行业甚至关闭了德国70%的产能,造成产业链供应链不稳定、不可持续,甚至断供的风险。
三是全球石化市场深受冲击,全球经济的颓势直接影响着石化产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甚至安全都面临挑战,全球石化市场也深受冲击,跨国公司和很多石化企业今年的效益与去相比落差很大,尤其是世界化学工业的重要区域欧洲的情况更差,天然气的断供对欧洲化学工业产业链供应链的影响严重,因为欧洲消费的天然气40%是作为生产化学品的原料,本来以为2022是值得期待的一年,现在看来将成为不堪其苦的一年,从目前的情况看明年也难以好转。
中国石化产业再次展现了持续向好的基本盘
一是经济指标继续向好,中国石化产业前三季度全行业营业收入高于12.2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幅18.5%;利润总额979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6%;下半年以来效益的影响更严重一些,同比增速由上半年的24%急速下滑到前9个月的7.6%。现在看四季度正在企稳向好,在去年经济指标创造历史新高的基础上,期望今年再迎来一个收获的年份。
二是外贸进出口情况持续向好,前9个月石化全行业的进出口总额7870.4亿美元,同比增长27.4%,其中进口额5166.7亿美元,同比增长27.2%;在全球石化产业因能源危机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中国石化产品的外贸进出口总额以及进口额和出口额同比增幅都在27%以上,再次证明中国经济的强劲及其生产经营的稳定性和产业链供应链的可持续性都是较好的。
三是中国市场的潜力进一步显现,中国目前货物贸易总额、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都稳居世界第一,14亿人口更蕴藏着巨大的、待开发的市场潜力,前9个月中国市场消费成品油2.46亿吨,乙烯消费量2250多万吨,甲醇消费量5200多万吨、其中进口量占17.9%,合成树脂消费量接近9600万吨、其中进口两高于20%,聚乙烯的进口量高达37%;前9个月石化全行业的贸易逆差接近2500亿美元,同比增幅高达26.4%。中国的这种巨大而稳定的消费市场,是世界石化产业可持续运营的稳定器和增长的火车头,如果没有中国巨大石化市场的支撑和托底,以及中国从石油天然气勘探开采到石化产品、合成材料最完整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全球石化产业的情况可能会更惨淡一些。
当前,石化全行业和广大石化企业都在认真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二十大确立的各项战略目标对石化产品和石化材料以及中外石化企业都提出了更广阔的市场新需求和新机遇,希望我们携起手来,为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做出新的努力,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共同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石化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
三部委下达化肥最低生产计划
2022年11月2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国资委制定出台了《关于巩固回升向好趋势加力振作工业经济的通知》,提出17条政策举措就加大政策力度进一步振作工业经济做出部署。
《通知》提出,推动原材料行业提质增效。聚焦产业基础好、比较优势突出、技术领先的行业细分领域或重点产品,发挥产业链龙头企业引领带头作用,支持形成一批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稀土、绿色建材、新材料产业集群。落实落细工业领域以及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做好大宗原材料保供稳价,完善大宗原材料供给“红黄蓝”预警机制,下达化肥最低生产计划,灵活运用国家储备开展市场调节,促进价格运行在合理区间。优化布局建设国家新材料重点平台,深化实施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加快促进一批重点新材料产用衔接和市场应用推广。
根据《通知》,总体目标是确保2022年四季度工业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2023年实现“开门稳”,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打下坚实基础。
化肥最低生产计划该定多少?
11月2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国资委制定出台了《关于巩固回升向好趋势加力振作工业经济的通知》。《通知》提出,做好大宗原材料保供稳价,完善大宗原材料供给“红黄蓝”预警机制,下达化肥最低生产计划,灵活运用国家储备开展市场调节,促进价格运行在合理区间。但化肥最低生产计划、红黄蓝预警和价格的合理区间缺少量化指标和可操作的细节,化肥价格仍在上涨。
化肥合理价格区间的制定应考虑成本、近几年均价、农民承受能力等多方面因素。成本方面,要考虑成本的变化,既不能让生产企业持续大幅亏损,也不能让企业获得暴利,以保证供应的可持续性;农民承受能力同农产品价格有关,但不能简单地用玉米和小麦价格来替代,而是要同水稻、经济作物等一揽子农产品价格挂钩。以近几年均价作为合理水平较好理解。
对化肥最低生产计划,笔者提出如下量化建议:
1.尿素:国内尿素有效产能在8000万吨/年左右,按开工率75%算(产能利用率中等水平),年产尿素在6000万吨左右,在满足国内的供应同时,尚有500万吨以上的出口能力。因此,可以把尿素的最低生产计划设定为5600万吨/年,目标产量为6000万吨/年。
2.磷矿石:2020年、2021年国内磷矿石(折30%P2O5)分别为8893万吨和10290万吨,2022年1~10月国内磷矿石(折30%P2O5)产量为8571万吨。考虑到新能源对磷矿石需求的增长,磷矿石年最低生产计划可设定在10500万吨左右,目标产量11000万吨。
3.磷肥:磷酸一铵和磷酸二铵最低生产计划可设定在各1200万吨/年,相当于磷肥的开工率在55%左右。在满足国内供应的同时,尚有较好的出口能力。
4.钾肥:不需要为国产钾肥设定最低生产计划,主要通过进口来调节。
为保障化肥最低生产计划的实现,还需相应的保障措施。一是把最低生产计划分解到各企业,并同企业和地方政府签订保供责任状,确保最低生产计划执行到位;二是对完不成最低生产计划的企业,在后期原料保障(包括电力供应)、产能淘汰、限产和出口方面,予以惩戒。三是在触及合理价格区间上线时,触发红色预警,抛售国家化肥商业储备,暂停化肥的出口,直至价格回到合理的区间。
只要上述措施得到明确和落实,那么化肥保供就有了坚实稳定的基础,化肥价格自然也会理性回归。(余雷)
2022年度化肥淡储管理办法有何不同?
化肥储备的分类一般为尿素、磷肥、钾肥、复合肥为主,多年来尿素储备占比为30-50%,每年实际数量略有不同。近几年随着幅度调整,但尿素储备依旧是化肥储备占比最多的品种。尿素作为春耕、夏季高氮复合肥主要氮元素来源之一,多数情况下尿素价格涨跌对高氮复合肥影响较为明显。历年常态的年份里,7-9月处于全国用肥淡季;因此化肥储备时间多数时间为当年9月到次年3月。而3-5月是全年春耕刚需施用尿素最多的月份。众所周知,化肥是粮食的“粮食”,因此化肥储备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这也是国家成立保供专班的原因所在。
首先从化肥储备范围不同,2020年是保证春耕化肥供应和价格稳定,2022年之后是保障国内化肥供应和价格稳定,全年化肥价格受原料、运输等影响,近年来波动频繁。
其次储备时间不同,2020年为春耕肥储备每轮承储时间为2年,时间为当年9月1日至次年4月30日间选择任意连续6个月。2022年针对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储备时间为每年9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间选择连续6个月,其他省份(区、市)为每年9月1日至次年5月31日间选择连续6个月。针对东北四省一年一季的特点,相比其他省份提前2个月时间。
再次考核时间不同,2020年度储备时间内第四个月的月末库存量不低于承储任务量的50%,第五、第六个月的月末库存量不低于承储任务量的80%,其中一个月末库存量不低于承储任务量的110%,具体月份由承储企业自主确定,并在第四个月底前报所在省(区、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局)备案,确定后年度储备时间内不可变更。2022年年度储备时间内第三个月的月末库存量不低于承储任务量的50%,第四至六个月的月末库存量不低于承储任务量的100%。在年度储备时间到期后,需在30日内将储备调出“国家化肥商业储备库”并积极向社会销售,满足用肥旺季农业生产需要。整体考核指标明显高于2020年,月末库存量也由50%提高到80%。
新特点:2022年冬储从时间上是总承储时间的第四个月,实际储备情况来看,2022年基于供需错配、物流不畅、原料价格等因素影响,导致冬储实际储备时间有所后移,故后续仍有淡储采购跟进。同时,2022年从储备时间、考核时间的细化和严格来看,对未来尿素市场涨跌仍启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往年冬储都是跟进经验判断来决定货源采购时间和节点,而2022年更多承储主体企业,逐渐适应灵活运用期货发现价格功能,来判断储备的采购步伐。与此同时,郑州商品交易所围绕冬储和粮食安全精神及要求,以严谨规范为导向,试点“商储无忧”在今年将继续扩大覆盖范围、延长服务周期、提高支持力度。让更多尿素承储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一方面有效规避了承储尿素所带来的贬值风险,另一方面通过期货基差点价、期现贸易,最终通过期现联动实现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最近几年国内尿素受宏观方面和原料价格变化较大,导致尿素价格跌宕起伏、变幻莫测;期现结合已经陆续被现货厂商所认可。加之尿素上市期货,赋予金融属性,现货贸易操作难度不断上升。更多的业内人士开始关注尿素期货、深入学习期货新模式,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特别是参与冬储的主体,通过合理运用套期保值等,最终实现冬储的顺利交付。
化肥减量化行动方案印发
为加快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健全化肥减量化机制,农业农村部制定了《到2025年化肥减量化行动方案》,并于12月2日发布。《方案》就化肥减量增效提出了目标任务、技术路径、重点任务等。
该《方案》提出的主要目标任务是着力实现“一减三提”。即进一步减少农用化肥施用总量,到2025年,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等养分结构更加合理,全国农用化肥施用量实现稳中有降;进一步提高有机肥资源还田量;进一步提高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到2025年全国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稳定在90%以上;进一步提高化肥利用率,推广施肥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机具,全面提升科学施肥水平,到2025年全国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达到43%。
《方案》还详细给出了5条技术路径。一是“精”,精准施肥减量增效。夯实施肥情况调查、营养诊断、田间试验等测土配方施肥基础,精准制定发布肥料配方信息,提高配方肥、专用肥施用比例,减少不合理养分投入。
二是“调”,调优结构减量增效。加大绿色技术和投入品的研发推广力度,优化氮、磷、钾配比,调整养分形态配合,促进高效吸收。针对性补施中量和微量元素,减轻缺素症状。引导肥料产品优化升级,大力推广新型功能性、增效肥料。
三是“改”,改进方式减量增效。改进传统的表施、撒施、大水冲施等施肥方式,研发先进适用的施肥设备,推广应用种肥同播机、侧深施肥机等高效施肥机械,配套缓控释肥料和专用肥料,转变传统施肥方式,减少化肥用量。
四是“替”,多元替代减量增效。合理利用有机养分资源,推进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秸秆还田、生物固氮等多元替代化肥方式,推动有机无机结合。
五是“管”,科学监管减量增效。引导农民把施肥量控制在合理区间。
此外,《方案》还针对国内各区域给出不同的施肥原则,如西北地区和华南地区要稳氮,其他地区要减氮等。
《方案》是在2015年农业农村部“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的基础上出台的,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旨在确保新时期农业安全、粮食安全。《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化肥要减量增效,强调科学、减量、绿色施肥,要为农业粮食安全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郁红)
金正大通过制造业单项冠军复核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联合下发《关于印发第七批制造业单项冠军及通过复核的第一批、第四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名单的通知》,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凭借在缓释肥、水溶性肥料方面的技术和市场优势,通过复核再次被评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据了解,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是指长期专注于制造业某些细分市场、生产技术或工艺国际领先、单项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或国内前列的企业。其目的为引导制造业企业专注创新和质量提升,在更多细分产品领域形成全球市场、技术等方面领先的单项冠军地位,提升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产业整体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金正大集团始终以“引领行业技术进步、支撑国家科技发展”为使命,先后组建了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复合肥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土肥高效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养分资源高效开发与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10余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及新型肥料创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并牵头成立全国缓控释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高效复合肥料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战略联盟,两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持续引领行业技术进步。(孟鑫)